整理下表中闭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各点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8分) 测点 A 1 2 3 A 总和 计算检核 标尺读数 后视 1855 1941 0284 0211 4291 前视 0438 0800 1702 1387 4327 高差(m) 1.417 1.141 -1.418 -1.176 -0.036 测站数 10 8 12 6 36 高差改正数(mm) 10 8 12 6 36 改正后高差(m) 1.427 1.149 23.076 -1.406 21.670 -1.170 0 20.000 高程(m) 20.000 21.927 fh容12n mm (n为测站数) fh容123672mmfhh0.036fh容
整理下表中闭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各点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8分) 测点 A 1 2 3 A 总和 计算检核 标尺读数 后视 1855 1941 0284 0211 前视 0438 0800 1702 1387 高差(m) 测站数 10 8 12 6 高差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 20.000 高程(m) 20.000 fh容12n mm (n为测站数) fh容123672mmfhh0.036fh容
、
水平角测量的方法
一、 仪器的安置
什么是水平角?
在测量角度之前,首先要把仪器安置在设置有地面标志的测站上。
所谓测站。即是所测角度的顶点。安置工作包括对中、整平两项。 (一) 对中
在安置仪器以前,首先将三脚架打开,抽出架腿,并旋紧架腿的固定螺旋。然后将三个架腿安置在以测站为中心的等边三角形的角顶上。这时架头平面即约略水平,且中心与地面点约略在同一铅垂线上。 从仪器箱中取出仪器,用附于三脚架头上的连结螺旋,将仪器与三脚架固连在一起,然后即可精确对中。
(a) (b)
图 2-1
光学对中器使用中,仪器应先利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再看光学对中器是否对中。如有偏离,仍在仪器架头上平行移动仪器,在保证圆水准气泡居中的条件下,使其与地面点对准。如果不用垂球粗略对中,则一面观察光学对中器一面移动脚架,使光学对中器与地面点对准。这时仪器架头可能倾斜很大,则根据圆水准气泡偏移方向,伸缩相关架腿,使气泡居中。伸缩架腿时,应先稍微旋松伸缩螺旋,待气泡居中后,立即旋紧。因为光学对中器的精度较高,且不受风力影响,应尽量采用。待仪器精确整平后,仍要检查对中情况。因为只有在仪器整平的条件下,光学对中器的视线才居于铅垂位置,对中才是正确的。 (二) 整平
由于位于照准部上的管水准器只有一个,如图2-2(a)所示,可以先使它与一对脚螺旋连线的方向平行,然后双手以相同速度相反方向旋转这两个脚螺旋,使管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再将照准部平转90°,用另外一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这样反复进行,直至管水准器在任一方向上气泡都居中为止。在整平后还需检查光学对中器是否偏移。如果偏移,则重复上述操作方法,直至水准气泡居中,对中器对中为止。
(a) (b)
图 2-2
二、测回法测水平角
当所测的角度只有两个方向时,通常都用测回法观测。如图2-3所示,欲测OA、OB两方向之间的水平角∠AOB时,在角顶O安置仪器,在A、B处设立观测标志。经过对中、整平以后,即可按下述步骤观测。
图 2-3
(一)松开照准部及望远镜的制动螺旋。利用望远镜上的粗瞄器,以盘左(竖盘
在望远镜视线方向的左侧时称盘左)粗略照准左方目标A。关紧照准部及望远镜的制动螺旋,再用微动螺旋精确照准目标,同时需要注意消除视差及尽可能照准目标的下部。对于细的目标,宜用单丝照准,使单丝平分目标像;而对于粗的目标,则宜用双丝照准,使目标像平分双丝,以提高照准的精度。最后读取该方向上的读数a左。
(二) 松开照准部及望远镜的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粗略照准右方目标B。再关紧制动螺旋,用微动螺旋精确照准,并读取该方向上的水平度盘读数b左。盘左所得角值即为:左a左b左。以上称为上半测回。
(三) 将望远镜纵转180°,改为盘右。重新照准右方目标B,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左方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则盘右所得角值右a右b右。以上称为下半个测回。两个半测
右左2回角值之差不超过规定限值时,取盘左盘右所得角值的平均值,即
为一测回的角值。根据测角精度的要求,可以测多个测回而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观测结果应及时记入手簿,并进行计算,看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手簿的格式如表2-1所示。
表2-1 测回法观测手簿
日期 仪器型号 观测 天气 仪器编号 记录 测站 1 测点 2 A O B B A 盘位 3 左 右 水平度盘读数 ° ′ ″ 4 118 47 00 191 23 00 11 23 06 298 47 00 水平角值 ° ′ ″ 5 72 36 00 72 36 03 72 36 06 O平均角值 ° ′ ″ 6 备 注 7 βB值得注意的是:上下两个半测回所得角值之差,应满足有关测量
规范规定的限差,(Dj2仪器半测回12″)如果超限,则必须重测。 两个方向相交可形成两个角度,既我们所说的右角与左角,计算角值时应该注意用哪个读数减去哪个读数。测得的是哪个角度与照准部的转动方向无关,与先测哪个方向也无关,而是取决于用哪个方向的读数减去哪个方向的读数。
试述测回法测水平角的步骤,并根据表3-5的记录计算平均值及平均角值。
表3-5 测回法测水平角手簿 测站 测点 A O B B A
盘位 左 右 水平度盘读数 ° ′ ″ 20 01 10 67 12 30 247 12 56 200 01 50 水平角值 ° ′ ″ O平均角值 ° ′ ″ 备 注 βB练习
1. 由下表列出的水平角观测成果,计算其角度值。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A 0 盘左 盘右 B B 130°8.1′ 190°15.4′ 10°16.3′ 0 B 一测回角值 草图 A
A 310°8.7′
下表是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0分). 测 站 竖盘 位置 左 M O N 右
M N 125°35′00″ 180°03′18″ 305°35′42″ 目 标 水平度盘 半读数 角 0°02′42″ 测回 一值 角 测回 值 .在B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A和C两个方向,盘左位置先照准A点,后照准C点,水平度盘的
读数为6º23′30″和95º48′00″;盘右位置照准C点,后照准A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75º48′18″
和186º23′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见表5),并计算该测回角值是多少?
表5: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注 数 (˚ ′″) (˚ ′″) (˚ ′ ″)
试完成下列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算。 测站 一测回 B 目标 A C A C 竖盘位置 左 右 水平度盘读数 (°′″) 0 06 24 111 46 18 180 06 48 291 46 36 半测回角值 (°′″) 111 39 54 111 39 51 111 39 48 一测回平均角值 (°′″)
在方向观测法的记录表中(见表8),完成其记录的计算工作。 测站 测回数 目标 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表8 2 C 水平度盘读数 (″) 方向值 归零方向值 角 值 盘 左 盘 右 ˚ ′″ ˚ ′″ ˚ ′″ (˚ ′ ″) (˚ ′″) 180 01 24 249 20 24 304 51 30 180 01 18 A 00 01 06 B 69 20 30 M 1 C 124 51 24 A 00 01 12
1.完成下表计算。 测站 目标 镜位 水平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A 左 B O A 右 B 273−34−36 126−40−54 93−34−06 300−40−12
2.由下表列出的水平角观测成果计算其角值。
测站 目标 镜位 A 左 O B B 右 A 水平盘读数 ° ′ ″ 130−08−07 190−15−25 10−16−18 310−08−40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3.根据下表的记录计算水平角值。 测站 目标 镜位 A 左 B O A 右 B A 左 O B A 右 B
水平盘读数 ° ′ ″ 00-00-42 60-48-54 180-00-30 240-49-00 90-00-12 150-48-24 269-59-54 330-48-12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各测回平均角值 下列为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请完成表中各项计算(计算取到秒)。
竖水平度盘读测 盘 测 数 站 位点 º ′ ″ 置 A 0 05 30 左 B 120 18 24 O A 180 05 42 右 B 300 18 30 A 90 04 18 左 B 210 17 06 O A 270 04 24 右 B 30 17 24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平均角值 º ′ ″ º ′ ″ º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