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外,还应注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后能否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因此,需要一种既适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又能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新颖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有效性、过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它已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它还包括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表达能力的培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其它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及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发展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作支撑、合理分析使用教材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一、反思现状,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于评价,认识不足
许多家长、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目前没有成为中考学科,这门课程并不重要,在中学尚且如此,在中学阶段就更未引起重视了。与其它学科相比,
1
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尚未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2.评价方式的现状急需改革
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明确指出:“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新课改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外,还应注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后能否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因此,需要一种既适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又能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新颖的评价方式。
二、我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实施中的一些做法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是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以及原有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我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使用了以下一些做法:
1.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还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信息技术教学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运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好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采用比喻法讲解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理解了这些似懂非懂的概念;用问题学习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有想解决问题的冲动,动手试试的
2
想法;用任务驱动法和协作学习法让学生为同学制作《美丽的贺卡》,为班级制作《图文并茂的墙报》;用成功体验法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展示优秀作品,介绍自己学习电脑中的高招、窍门、新发现等,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自豪感,树立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与学生的参与度及兴趣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与时间,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无论老师讲得多么精彩,学生都会兴趣慢慢的变淡。因此一堂信息技术课的设计应首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迸发出无穷的想象力。课堂上要多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的有益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的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教学中,把简单的电子文稿的演示逐渐转入电子动画的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电子绘画,电子音乐进行创作,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主创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及时恰当的评价,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节课结束,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有个清醒的认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
3
与评价中及时反思,弥补不足。在上课过程中,评价是随时可以进行的,对老师上课的方法、上课的形式、上课的内容和上课速度有什么意见,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适当做一下调整,以便让信息技术课的效果达到最佳。特别是在制作贺卡、网页等可视性强的作品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们在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并好好发挥一下学生互评的优势,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把学生的各种作品展示在全体学生面前,让他们分别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原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这门学科有兴趣,你的教学才能得心应手。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主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在进行《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在第一节课上,我把自己所做的个人网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启发学生。这时学生就会提出疑问:这些精美的网页是怎么做出来的,利用什么工具软件来制作?此时我们就可以引入课题即对FrontPgae进行介绍。这样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很乐意去学,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4
6..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
自评是学生对作品制作中的自我的表现和自己所做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师评是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评价坚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老师评价为主导的原则,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由于学生自评、互评,对学生而言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在作品制作中的体验、经验、成功和不足,从而使学生有清楚的自我认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7.评价分层
对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学习兴趣的差异,操作时间的差异等,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差距较大。就我校而言,学生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在评价过程中必须正视这种差异,对于各层次学生的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看学生在该层次中有没有达到目标。同时,评价要注意鼓励性,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任何进步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在实际应用中,我采取几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平时、操作、作品相结合,采取等级制(即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五等),并告诉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不错,在哪些尚有不足,指给他们前进的方向。
5
三、实施评价过程中的体会与反思
1.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在于,它的评价过程较长,比如自制电子作品考试的题目与评定标准是事先告知学生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的创作作品,在作品评价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说明的机会。因此,学生在作品制作中可以以轻松的心态认真投入测试。
2.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看重评价过程。比如完成一个综合性作品中,学生要完成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处理和信息的发布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要充分肯定关注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之,我们应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在教学评价中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以上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导。
【参考文献】
①孙袁: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初探
②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只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③朱彩兰,李文光.新课程事业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信息技术教育,2007,1.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