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下语文四单元教案

五下语文四单元教案

来源:易榕旅网
教学内容 17* 梦想的力量 语言训练点: 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梦想” 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②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四、“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①朗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五、作业设计

瑞恩满怀希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虽然这非常非常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做着。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17* 梦想的力量梦 竟有如此之大!

筹集70块钱──做额外家务活 筹集200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四

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表达时有条理 教学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公益广告片段;

3.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安排 :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交流互动,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指名说说。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独立撰写,巡视指导

1.导语: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亲眼所见的最难忘、感人的事。 2.生练习,教师巡视。 二、指导写作

1.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按方法、小组评改 三、完成习作

1.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

1.导语:上节课同学们用笔大胆记录下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如果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感动、难忘的事,内容更加具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这节课咱们一起评改上次的习作。

2.一起回忆这篇习作的要求。 二、分享语段,体会写法

1.分享精彩语段。导语:很多同学上节课作文中都出现了波浪线,愿意把你写得精彩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写得好,还要读得好,那才棒!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三、精品赏析,渗透评改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四、互评互该,不断提高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四人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回顾·拓展四

语言训练点: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教学目标

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20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学生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词语,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的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 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延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