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内蒙古中医药 周围型肺癌影像表现分析 田彩珍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影像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穿刺活检和痰检等病理已经证实确诊的21例周围型肺癌病 例的x线及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发生于右上肺叶11例,左上肺叶5例,右下肺叶4例,左下肺叶1例;其中实性结节型20例, 斑片型1例,合并空洞5例,纵隔淋巴肿大7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检查手段,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是提高 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x线;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3)08一Ol12—01 周围型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院地处矿山地区, 其重要价值。21例患者CT扫描均提示为恶性肿瘤,占100%。本 这些年以来周围型肺癌的发病率位居各类肿瘤首位,对广大职工 组病例最常见的征象是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 及其家属健康威胁日益严重。周围型肺癌是指起源于段支气管以 征或空泡征。这些征象反映了周围型肺癌的生长方式和瘤周病理 下的肺癌,癌灶位于肺的周围部分,其病理组织学分型多为腺癌。 改变,几个征象综合判断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我院的日常工作中,周围型肺癌的诊治已成为重点和难点,影 3.2.1毛刺征,呈细条状,分布于肿瘤周围,以远端为著,肿瘤细胞 像学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成为我科工作 常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笔者收集了近期2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和 痰检等病理已经证实确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胸片和CT片资 料,对其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辅助疾病的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1例近年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病例,均为男 性,年龄45—77岁,平均56.6岁。其中11例患者有吸烟史,占 52.4%,17例患者有井下粉尘接触史,占80.9%。门诊体检发现3例,其 余l8例均因胸部不适、胸痛、咳嗽、有时痰中带血或发热就诊。 1.2影像学检查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岛津500毫安X光机拍摄 胸部正侧位片。CT扫描采用GE公司单排螺旋CT,扫描层厚 8ram,层距8mm。部分病灶用3mm层距和层厚扫描,平静呼吸下 屏气扫描,l2例行病灶平扫后强化扫描,扫描前经肘静脉推注碘 海醇100ml。 2结果 2.1 X线胸片显示:病灶发生于右上肺叶l1例(52.4%),左上肺 叶5例(23.8%),右下肺叶4例(19%),左下肺叶1例(4.8%);其 沿肺泡壁或淋巴管、血管侵润生长;局部淋巴管,小静脉淤积,结 节部及周围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与毛刺形成有关,本组2l例病例 中有l4例有毛刺征。 3.2.2分叶征,肿瘤边缘具有切迹,凹凸不平称为分叶,病理表现 分叶的形成与肿瘤生长速度不均和肺支架结构的制约有关,本组 21例病例中有9例有分叶征。 3.2.3胸膜凹陷征,肿瘤与胸膜之间呈三角形低于胸膜侧的阴影, 与瘤内成纤维反应和肿瘤直接侵犯有关,本组21例病例中有3 例有胸膜凹陷征。 3.2.4血管集束征,肿瘤一般为单支血管供血,有时因反应性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将附近血管牵拉靠向病变形成血管集束征,本组 21例病例中有4例有血管集束征。 3.2.5空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表现为气体密度小 管影;一个或两个以上层面,气体密度卵圆影;数个相邻层面连续 性气体密度点状影。空泡征表现为肿瘤内小的气体密度或低密度 影,可单个或多个,且上下层面不连续。本组21例病例中有3例 有血管集束征。 另外,cT扫描尤其增强扫描还可以同时发现2个或2个以 中结节状或球形病灶者2O例(95.2%),呈较高密度,边缘模糊。肺 上征象,且可以明确发现纵隔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瘤体内小的 炎样小片状浸润者1例(4.8%),呈磨玻璃密度。可见空洞2例 钙化。本组21例病例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征象者8例,纵隔淋 (9.5%)。 巴肿大7例。 3.3鉴别诊断: 2.2 CT扫描显示:所选2l例本组病例进行CT扫描,肺内均可见 结节阴影,14例(66.6%)有小毛刺征;9例(42.8%)有分叶征;3例 (14.3%)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4例(19%);3例(14.3%)有空气 支气管征或空泡征;合并空洞5例(23.8%),纵隔淋巴肿大7例 (33_3%);其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8例(38.1%)。 3讨论 3.1 X线表现:周围型肺癌的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肺野周围孤立 性圆形或椭圆形块影,直径1 ̄6cm,块影轮廓不规则,肿块的密度 多数比较均匀,常呈现小的分叶或切迹,边缘模糊毛躁。常显示细 短的毛刺影。周围型肺癌长大阻塞支气管管腔后,可出现阶段性 肺炎或肺不张,癌肿中心部分坏死液化,可形成厚壁空洞,内壁凹 凸不平,很少有明显的液平面。肿瘤内钙化也极为少见;邻近胸膜 受侵,局部胸膜增厚、凹陷,即出现胸膜尾征、“兔耳征”、胸膜凹陷 征等。常规x线胸片在胸部疾病影像诊断中是基本检查方法,周 围型肺癌往往在常规胸部X线平片检查时发现。普通X线检查 可以对病变准确定位,但因其分辨率差,无法观察细微结构,无从 观察其密度和结构。因此,定性诊断有一定限度。本组2l例患者 平片提示肿瘤者为2O例,占95.2%。 3.2 CT表现:CT扫描可以显示胸片不能显示的小病变及结节内 部的细小结构。与X线胸片相比,具有高敏感性、高分辨力,对细 小病变的显示更为清楚,对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及 +山西同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院放射 ̄-(037003) 2012年11月26日收稿 3.3.1肺结核瘤(球):肺结核瘤(球)较多见于40岁以下青年病 人,病程较长,少见痰中带血,血沉变化少,部分病人痰中可发现 结核菌。多呈圆形,好发于两肺上叶及下叶背段,体积较小,一般 不超过5cm直径,边界光滑,常见钙化,尤其是沿包膜下环形层 状钙化,较少出现胸膜皱缩,增长慢,如中心液化出现空洞,多居 中薄壁且内缘光滑。结核瘤(球)的周围常有散在的卫星灶。周围 型肺癌多见于4O岁以上病人,痰中带血较多见,肿瘤常呈分叶 状,边缘不整齐,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皱缩,生长较快。在一些慢性 肺结核病例,可在肺结核基础上发生肺癌。因此在慢性肺结核的 成年病人,如果肺部出现异常团块阴影,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 后,病变不见吸收好转反而增大时,都应怀疑肺癌的可能性。必须 进一步做痰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施行剖胸探查术。 3.4.2炎性假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边缘模糊,好发于肺 野外围,无强化或强化较轻,抗炎后病变吸收缩小。 3.4-3纤维瘤:病灶密度较高,界限清,无空洞及毛刺征,无或很少 有分叶征等。 3.4.4肺转移瘤:有原发肿瘤病史,双肺多发结节病灶,边缘光滑, 大小不一,随访中病灶逐步增多,较容易鉴别。 综上所述,胸片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首选方式,而CT扫描 诊断周围型肺癌明显优于x线检查,发现病变以后进行cT扫描 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关键,所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于 周围型肺癌的检查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