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 担保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张丽萍 一、我国融资性担保业的现状 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专业担保业务的能力。 (-)担保机构信用缺失与信用过度 担保的作用在于提供信用支持。担保公 融资l生担保业务,是指担保公司与银行 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 二、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1993年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 为缺乏信用能力的多家 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 司作为专业担保机构出现至今,国内担保公 司凭借自己的信用,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融资 性担保业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承 担的是责任,具有金融和中介两重属性,是 高风险行业,其核心竞争力不但取决于自身 司的数量已经从1家发展到6000多家,快 企业和个人融得银行贷款。信用担保额的放 速增加的数量背后,隐藏着担保行业的先天 不足。 大倍数是担保机构信用能力的标识,正常的 应在自有资金的5~12倍。注册资本和信 用额放大倍数,直接决定了担保行为的风险 (一)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能力弱 的资本实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风险 管控能力。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和业务从上 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 在积极的政策推动下,各地各级政府都 级别,也是监管机构必须监管的重要内容。 纷纷成立了自己的担保机构,来扶持地方企 然而在国内,绝大多数担保公司自身信用度 业担保公司,连有的街道都有自己的担保机 仅1倍左右。一些担保公司只得以自己的资 全国几千家担保公司的平均信用额放大 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和发展壮大起 业的发展。且不说省一级、县一级的中小企 低,重视和积极扶持下,取得了较快发展,成为 一构。有些注册资本金只有2000万元,进入 产全额质押于银行,为被担保企业贷款:而 不了银行的门槛,像这些自有资金很小、专 有的担保公司又走向另一极端,放大倍数高 业实力不足的担保机构,根本就不具备从事 达3O倍。这都说明,担保业正面临双向的信 个全新的行业,在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广 大小企业、微小企业融资难和促进地方经济 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 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完 善城市居民自治,建立管理有序、文明祥和 解和支持。实施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政务、 理论和政策指导 创新理论和政策,以指导实践,推动社 区快速发展。当前从理论政策上要探讨以 的自治组织,但人们往往把它作为基层政 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 财务、服务等内容全部公开,建立社区居民 直接评议街居工作和街居干部制度。要激 区的民主自治水平。 发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提高社 下问题:一是社区定性问题。社区应是居民 (五)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权组织,这后一种定性是不符合社区建设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社区自治组织 宗旨的。社区建设不是基层政权建设,而是 建设的基础。一是增加人员配备。按照和谐 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政府及其派出机关 的新型社区。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 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证职 工的合法权益。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城乡社 区建设放在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中进行论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 义的生命”。因此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 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 社区建设要求,配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 应该指导,而不是包办,要及时地把群众能 招募社区志愿者。二是切实提高社区工作 够自治的公共利益交给群众行使,促进社 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出台社区工作者报酬 福利待遇有关政策,实行工作业绩的定量 区群众自治的发展。二是社区服务和社区 自治问题。如果只有社区为居民群众服务 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 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通过基层民主先举、民主议事、民主监 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 考核。三是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实践 的一面,而无居民群众积极参加社区自治, 和定期培训,每年定期培训,鼓励社区工作 社区的建设任务就只完成了一半。必须把 者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并逐步实行社区工 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三是社区建设动力问 督,让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在街道办 作者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四是从大 题。在社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力主要 事处和居委会分别建立“民意调查”、“居民 学毕业生中招聘人员进社区工作,从根本 议事会”和“民主生活日”等制度,加强与社 上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区居民的交流与沟通,赢得居民群众的理 来自政府,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是社区建 设的又一重要动力。 l六)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于社区建设的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40 l决201策1探.7 索T 社会炭屣 用危机。 没有根本改变多头管理的实质,不少担保从 。保障。其余的“蛋糕”,应该归商业性担保机 构所有。政策性担保机构趋利色彩过于浓 厚,有违其维护公平的天职。 (六)中小企业信用不足制约担保行业 我国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为信用担保 (三)风险控制能力弱,信用度差 业人员认为,多头监管最后是谁都没有明确 责任,将出现“多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由 此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各自为政,没有人 担保公司之所以叫信用担保,核心就在 于其自身拥有专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可以实 现信用增级,拥有放大功能。担保的核心作 对担保业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全行业 发展 用在于信用增级,从而增加双方交易的机 缺乏明确的准则和规范。 会。目前国内的专业性担保公司,绝大多数 从事的都是融资担保业务,即为本身资质不 (五)政策性、商业性担保机构界限不清 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存与发展基础。 担保业生存危机的核心问题就是没有 但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抵押 够从银行直接获得贷款的法人或个人提供 担保,提升其信用级别,使得他们能够获得 商业银行的贷款,担保公司则从其中收取担 保费用。如果缺乏银行的信任,银行不认可 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会直接影响到担保公 司的业务量和收入来源。因此,作为从属于 银行贷款一部分的担保业务,银行的认可程 度直接关乎担保公司的“饭碗”。 但目前担保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差,风控 能力差,于是,一些银行便提出了极为苛刻 的要求,甚至让担保机构在银行存入1:1的 保证金,这样,担保的作用完全没有实现。此 外,还有一些担保机构因为寻找不到合适的 担保业务或者得不到银行的认可,便将资金 用于投资房地产甚至股票,或者直接贷给企 业,自己做“二银行”。这显然大大偏离了担 保公司的正常经营业务,加剧了自身的风险 和相关领域的风险。尤其是一些地方成立的 小型担保机构,由于是依靠政策而生,从人 员素质、管理能力到专业水平都有缺陷,很 难按照正常的市场主体方式来生存。结果 是,政府让给谁担保就给谁担保,让担保多 少就担保多少,没有一点分散风险的意识和 控制风险的手段。最终出了问题、贷款无法 归还时,也是政府让还就还,不让还就算了。 哪里有什么信用可言 (四)行业监管失当 海外资料显示,无论在欧洲还是日本, 担保业都明确归属于金融业并依此管理。在 我国,从1998年开始,担保机构监管数度 变迁,频繁更换主管机构,难以形成系统的 行业法律规范。如今由银监会牵头的部级联 席会议正式成立,成为担保机构最新的“婆 家”。而这个涉及七八个部位的联席会议,并 搞清楚政府推动的政策性担保与市场客观 需求的商业性担保的区别。政府成立的担保 机构到底是贯彻政策、扶弱济贫,还是盈利? 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界限不明。 政策性担保机构应该是执行一定的公 共政策,帮助政府解决弱势群体的贷款问 题,就如同公共交通,要按照预定的线路前 进,哪怕一路上没有几个乘客,而出现损失 则由政府来承担。但是国内多数政策性担保 公司在享受着政府资源的同时又不自觉地 去追逐商业利益,而商业性担保机构却如同 出租汽车,没有既定的线路,在不违反法律 法规(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地 开,寻找认为最挣钱的线路,如果亏损了,也 没有人给你补贴。这种政策性、商业性担保 机构的界限不清,带来了进一步的麻烦,即 “裁判员、运动员一同下场比赛”。由于脱胎 于政府机构,因此地方政府习惯于对担保机 构指手划脚,甚至直接干涉。更为棘手的是, 商业银行如果使用政府资金做了商业性担 保,对方一旦没有归还贷款,担保风险有可 能转化成财政风险。 事实上在担保业发展相当成熟的美国, 有两种担保机构。一是专门为妇女、少数民 族等弱势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担保支持, 由美国联邦小企业局出资,通过各社区的银 行发放贷款,每笔的贷款量也比较小。二是 商业担保机构,规模都比较大,每笔业务量 也很大,主要业务集中在以工程担保为代表 的合同担保、以企业发债担保为代表的金融 衍生产品担保等领域。相对于融资担保而 言,这些担保业务的风险要小。 总之,政府担保机构应该主要负责维持 弱势群体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并为此提供 不足、风险高,综合素质不高,所从事的行业 风险大、回报低等等问题,也给担保公司担 保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如何解决好这些问 题,是担保行业面临的主要课题,也是中小 企业融资难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日本模式为例,日本采取的商业化和 政策化并重的思路较好解决了融资难问题。 日本构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三大体 系,即中小企业咨询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短 期融资体系、中小企业长期融资体系,正好 是对应解决了中小企业的三大天然属性。比 如日本解决第一个难题的中小企咨询服务 体系。日本首先有一个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 系,由信用评价局把有关中小企业以及中小 企业所有的信息汇集并记录,终身在案,中 小企业信用违约成本会很高。同时还有一个 中小企业咨询诊断体系,在日本有一个相当 成熟的行业叫中小企业咨询诊断行业,有中 小企业咨询诊断事务所,也有中小企业咨询 诊断师这个职业。日本法律规定任何中小企 业从注册开始起,必须请一个诊断师来提供 咨询服务。日本政府规定,中小企业到银行 贷款,要担保机构担保,投资机构来投资,都 需要那个为该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咨 询的人签署推荐意见函。咨询师长期跟着一 家企业,对该企业的情况非常熟悉和了解。 如此,就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中 小企业短期、长期融资体系则分别解决了抵 押不足和回报低的问题。日本模式下,中小 企业获得短期融资途径~个是第三方担保, 一个是应收账款抵押,其中第三方担保即相 当于国内目前的担保体系。 (作者单位:河南诺亚投资担保有限 公司) 决策探索I2011 7下I 41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