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51 No. 8 Aug. 2017
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效应与策略研究
张广俊,李燕领,邱鹏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研究认为:范围经济的成本优势及多元协同、网络经济的新模式、技术创新的扩散与溢出、规制
改革的经济与政策环境及市场规模的融合拓展是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因。依据体育产业的服务业特性分
析提出4条发展路径,分别是:(1)技术融合路径----技术应用融合与技术横向融合;(2)产品融合路径——
多功能融合型产品和空间与时间融合型业态;(3)市场融合路径——
消费者与企业需求融合;(4)
生产融合路径——
管理和组织融合。从产业层面分析了体育产业融合下的体育产业定义与分类、促进
体育产业结构及国家整体经济的优化升级效应;从政府规制层面认为需要制定出一个兼顾动态发展、多 方面考虑的反垄断法界定法案及建立统一高效的联合规制体制与有针对性的规制政策;从企业层面分 析了体育产业融合对企业的跨产业并购与战略联盟的影响效应。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融合;动因;路径;效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17)08-0050-07
Motivation, Ways, Effect and Strategy of Sports Industry
ZHANG Guangjun, LI Yanling, QIU Peng
(School of P.E., Soochow Univ. ? Suzhou 215021, 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s the trend of sports industry. The researches into the motive, ways and effect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are helpful to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cost advantages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economies of scope, the new model of the network economy, the diffus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conomics and policy, and the market reform were the motivations for the integ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effec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a whol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of the sports industry, four development ways were proposed: (1)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hrough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and technology horizontal integration; (2) product integration through multi-functional products and spatial plus time integration; (3)market integration through consumer and business needs; (4)production integration through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integr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it wa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a definition of the antitrust law which took into account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a unified and efficient joint regulatory system and targeted regulatory policies. For the enterprises? effects of sports industry integration on cross-industr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were analyzed Strategies included: to establish the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on of macroeconomic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sectors and to encourage the integration of micro-sports industry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Key words:sports industry; industry integration; motivation; way; effect; strategy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
收稿日期=2017-01-17;修回日期:2017-05-29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3TYC007);江苏省体育 局局管课题2012年(ST12400102)。
第_作者简介:张广俊(1990-),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体育公共服务。
通讯作者简介:李燕领(1981-),男,河南鹤壁人,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体育公共服务。
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立足全 局,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良性互 动作用,推进体育产业各门类和业态全面发展,促进 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实现体育产业与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 2016年5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与 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
第8期张广俊,李燕领,等: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效应与策略研究
51
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显示,旅游、金融、体育互 动融合,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在国家政策层面的持续 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引起业界学者的关 注。为了进一步把握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文在梳理当前国内体育产业融合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探讨我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路径及效应。1
1.1
发展的良好内部效应,并最大程度整合内部的市场配 置、资金、人力等资源,多元化的发展在增强了抗风险 能力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单一产业链的发展局限,扩 大了场馆未来发展空间。像这种经营模式的成功案 例包括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上海东亚体育文化中 心及美国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等。
1.2 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对这一概念 尚无统一的界定。根据其他学者的研究总结为以下 体育产业融合动因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最初是指“由同一家企业生产两种产品
的成本小于两家专业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联合
成本”[1],如图1。G为单一的企业生产联产品范围经 济成本曲线,C2为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产 品中的每一*个单一*产品成本线,中间部分为范围经济 节约率SC,即范围经济效益。
注:CX表示用既定的资源只生产X商品所耗费的成本,CY表 示用既定的资源只生产Y商品所耗费的成本,CYX表示用既 定的资源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的联合生产所耗费的成本。 如果SC大于零,则存在范围经济,表示两种商品的单一生产所 耗费的成本总额大于这两种商品联合生产所耗费的成本。如 果SC小于零,则存在范围不经济。如果SC等于零,则既不存 在范围经济,也不存在范围不经济。
范围经济主要内涵包括区域范围层面上的经济 优势与经营范围意义上的产品种类增加和服务功能 扩大等范畴。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生产经营与经济效 益之间的关系。体育产业融合通过业务的组合、企业 间并购、资源与技术的共享以及企业合作所产生的多 元化协同效应,并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共享资源 的重复利用,以达到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体育场馆存在的闲置、利用率不高及提 供产品与服务单一等问题,导致了体育场馆的经营长 期亏损,阻碍了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 题,从体育产业融合的角度能够有效地解决场馆利用 率问题,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工程的实现。比如现今 国内外成功的体育场馆运营案例,无不把产业融合作 为其转型升级的根本思路,建成多业态融合的城市体 育服务综合体。在场馆发展上以体育服务功能为核 心,兼有商业、办公、娱乐等功能,形成了多业态融合
两种:一是从技术角度来看,是基于网络技术、多媒体 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资源 配置;二是从经济层面上来看,网络经济是以数字化 信息网络作为生产力,综合市场各种信息资源,连结 原料一生产一销售一消费一服务所有流程的经济现 象。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当前体育产业融合 的热点,利用互联网企业已有的信息技术与平台,借 助其数量庞大的用户群,达到对体育企业的宣传,开 发出新的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重新整合出新的产业价 值链与生产经营模式,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经济 效益。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号采用的订阅——
推送模
式,可以通过建立公众账号,推广、宣传其公司的产 品、服务及各种商业体育赛事等,由于有着巨大的微 信用户群和几乎零成本的竞争优势,几乎所有体育企 业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的支付功能,实现了 刷卡支付、扫码支付、公众号支付、APP支付,并提供 企业红包、代金券、立减优惠等营销新工具,催生了如 智慧体育场馆预约、SOLOMO模式的赛事互动及微 信赛事订票服务等新的融合发展模式。1.3技术创新
不同产业的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不同,形成产业 间的技术性进入壁垒,使不同产业拥有各自的技术边 界[2]。技术的融合使得传统产业间的边界软化,传统 产业之间的进入壁垒降低,边界模糊起来,最终导致 产业的融合发生。技术创新在体育产业的融合主要 表现在以体育产业本体资源为主体,利用互联网信息 技术、其他产业新的生产工艺与技术等,整合升级体 育产业生产工艺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或开发出新 的体育产业业态与营销模式,拓宽体育产业市场覆盖 面。技术创新扩散与溢出效应是指已经商业化应用 后的新技术传播应用过程,以及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 溢出所带来的外部性收益[2],是体育产业融合发生的 重要途径。目前,随着大数据与物联网的流行,李宁 公司开始把这两项技术用于羽毛球拍产品的设计。 通过物联球拍,在球拍杆中嵌入芯片,跟踪打球者的 每一个动作细节,将数据导入羽毛球轨迹分析软件进 行详细的数据分析。通过收集不同地区大量的羽毛
52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1卷
球爱好者的数据,为李宁公司加快羽毛球拍研发速 度,细分羽毛球拍市场,及为广大羽毛球爱好者带来 更为多样、更符合不同地区使用者人体工学的羽毛球 拍产品,并能通过运用该技术,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 自我辅导与训练方案,拓展形成羽毛球拍上衍生的可 持续增值服务。C2C模式,开发出NBA社区讨论、竞技游戏(NBA2K系 列)等,扩大市场占有率。在此基础上,通过会员增值服 务,提供超高清快速观看通道、即时回看、重要场次观看 特权及上帝视角的多视角切换等服务,增加收益。因 此,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完 全取代其他产业或体育产业消费的体验,而是借助其他 1.4规制改革
产业融合是相对于产业分化而言的,是指原来各 自分立的产业在其边界处融合成一种新型产业业态, 从而使原有产业边界模糊或消失的经济现象[3]。不同 产业之间存在着各自的边界,主要是由于不同产业的 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的技术边界,以及政府对某些产 业进行的经济性、法律性及政策性规制[2]。体育产业 融合发展的规制性障碍主要包括经济性规制、政策法 规性规制、技术性规制。经济性规制与政策法规性规 制主要理论依据是市场失灵与规范市场秩序,但是在 当今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政府的规制所引起的负 面效应(政府失灵)日益显著,原有的规制手段已不再 能够提高经济效率。经济性、政策法规性规制改革核 心是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降低行政性的市场准 人制度壁垒以达到放松价格控制与降低准人门槛。 比如,在过去我国的版权市场,由于规制的限定,大型 赛事都是央视独家权限,2015年亚洲杯是中国转播权 放开后的首个大型比赛,网络媒体加人转播并投人大 量资源进行运作。在此之后,各大网络媒体纷纷加人 各大赛事的版权争夺战。相比前两种规制改革,技术 性的规制改革有所不同,主要是技术具有一定的产权 性质,属于私有财产,在市场经济效益最大化规律下, 从外部很难进行相关的规制改革。技术创新与扩散 所带来的效应作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之一,其 本身就具有自我规制改革的性质,因此,加大技术研 究与开发不仅在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有重大作用, 同时客观上起到了技术规制改革的效果&5]。1.5 市场拓展效应
产业融合并不是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的简单交叉 与重叠,而是在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过程中,产生 的新的产业分工模式。因此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品或 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产品或服务有替代作用, 从而使得原有的市场规模在整体上获得拓展效应。比 如腾讯与体育产业融合形成的新的产品与服务。腾讯 体育以5亿美元拿下NBA未来五个赛季的网络独家直 播权,NBA赛事包括它的平台在中国市场和影响力进 一步扩大的过程中并未替代原来的电视转播平台。同 时,腾讯体育通过采用B2B模式,融合不同产业的市场, 使得体育赛事变现为企业盈利。在利用独家网络直播 权及腾讯本身社交平台所覆盖的巨大消费人群,采用
产业达到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开发效应。2
体育产业融合路径
2015年最新国家体育产业行业统计分类,将体育 产业定位于服务业。因此,本文根据体育产业的服务 业产业特性,从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生产 融合四个方面分析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4,5]。
2.1技术融合路後
技术融合路径是指在技术供给、社会经济需求与 政府干预三个方面的推动下,通过技术创新与扩散, 在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将原属于不 同产业的价值链环节进行解构与重组,促进产业内各 行业或与其他产业相互交融,并导致当前产业领域企 业核心竞争力、价值链的破坏,最终形成产业融合。 技术创新的过程性与复杂性导致了长期以来对技术 融合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主要依据参与 融合的持续性技术的新颖程度,由于技术创新的持续 性与多样性导致了对于未来新技术的出现具有不可 预料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之间的潜在融合的 类型本文不作论述,而从技术新颖性角度,着重于分 析技术融合中应用融合、横向融合融合路径[6]。2.1.1应用融合
应用融合是指将多种现有技术合并后形成的新 的技术对原有价值的提升,即导致原有生态价值链的 良性破坏,有效地促进了体育与相关融合产业的发 展
。
一
般而言,现有技术多是开放的成熟技术,并不
像其他高新技术一样封闭、难以掌握与版权费用高 昂。因此,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体育产业具有较 好的适用性,其融合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现有的成熟技 术创造性地融合使用,为自身的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 持。应用融合必须首先明确想要得到的融合目的,即 多种技术融合后所产生的附加值是否得到提升原有 价值链的良性破坏效应。比如现有的网络平台技术 与网络线上支付技术的融合,凭借网络平台的即时性 与庞大的用户群,体育彩票购买、体育用品销售、赛事 门票预订、选座等的网上销售,其方便、及时、人性化 的服务等不仅摆脱了实体销售点的空间与时间限制, 而且减少了成本,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2.1.2横向融合
横向融合是指将一个(多个)现有技术与一个(多
第8期张广俊,李燕领,等: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效应与策略研究
53
个)新技术融合,在新技术融合形成时通过新技术所具 有的良性破坏性实现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同时便赋予了 解决问题的方案,即产品或产业的升级。体育与相关产 业的横向融合是后续产品融合新颖性基础,产品融合成 功的关键在于前期横向融合的创新性。目前,随着职业 体育的迅速发展,赛事水平越来越高,比赛中出现的各 种随机的、实时的情况精确处理是职业体育健康发展与 赛事水平提高的保障。“鹰眼”技术(即时回放系统)如 今已广泛在网球、羽毛球、排球等体育比赛中得到广泛
产品融合路径是体育与其他产业通过技术手段 将多种功能融合在同一实体上的融合型产品或将多 种服务业态在同一空间与时间上叠加融合的服务型 产品。在消费需求综合化的要求下,体育产业链不断 延伸、拓展与重组,融合型的产业业态与产品不断丰 富。因此,产品融合不仅是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标 志,也是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2.3 市场融合路後
市场融合路径是指以技术融合为基础,结合消费 应用,其主要技术包括高速黑白摄像机、主控电脑、3D 模拟成像技术等系统组成,在出现判罚争议的时候通过 该系统能够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比如,2017年CBA 四分之一决赛第二场上海队对深圳队第四节最后一个 决定胜负的压哨球,由于即时回放系统机位不足导致无 法从多个角度准确判定是否为三分球,甚至求助于观众 手机拍摄画面,致使比赛延后半小时之多,使得CBA联 赛形象大大受损,降低其品牌价值。2.2 产品融合路後
根据服务业的产品特性分析,非实物特性是体育 产业融合的基础性条件;生产、交换与消费的同时性 是体育产业融合的根本性动力条件;非贮存性与非转 移性是体育产业外融合与内融合的动力条件。体育 产业服务业属性具有既不占据空间也不具有质量的 特质,决定了体育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的叠加性,但 是体育产业产品的非转移性由于受到地理区域的限 制,影响其产业效率,因此,通过不同产业产品与服务 之间的叠加,能够有效地获得网络经济与范围经济优 势。体育产业的市场融合路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多功能 融合的实物型融合产品,主要通过技术手段,将不同体 育及其他功能融合在同一产品上,满足日益综合化的消 费需求。比如Apple Watch.在具有基本的手表计时功 能的同时,在针对运动方面,Apple Watch专门推出了两 款新应用:Fitness和Workout,用户在Apple Watch上 设置运动类型、设立目标,手表会实时记录数据,比如 记录心跳,配合iPhone的GPS记录位置,测量热量消 耗、锻炼时间和距离等。同时增加了 UBER打车、微信、 微博、支付宝、美拍、携程等功能,对市面上产品功能单 一的智能手环造成冲击。二是多业态在同一空间与时 间下的服务型融合产品。比如NFL“超级碗”。利用赛 事中场休息,推出独具特色的“中场秀”娱乐表演,通过 与电视、网络与娱乐业的产品融合,多渠道实时直播
,一
站式满足消费者的体育及相关娱乐、赛事、餐饮、旅游等
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仅NFL“超级碗”一日,带动 的全美食物日消费量仅次于感恩节,这将给主办城市带 来直接经济效应3亿美元,并有超过2 000万美国人组 织聚会所带来的巨大间接经济效应。
者与体育企业的新需求,并通过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 的融合型产品与服务,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市场 需求的角度分析,可分为消费者需求与企业竞争需求 两个方面。消费者需求表现为对体育产品或服务的 “一站式”消费体验,企业竞争需求主要是为取得竞争 优势,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业务整合推出符合市场需求 的融合型产品。
2.3.1消费需求融合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正处于体育 文化消费的重要升级转型期,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 活质量的追求使得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单一功能的 体育产品或服务[7]。消费需求的综合化与多样性表明 我国体育消费需求结构的转变,这种需求的改变促使 体育企业提供跨产业的融合型产品或“一站式”服务。 比如以体育赛事或体育场馆资源与旅游的业务信息 资源,融合两大资源与市场催生出的体育旅游产品。 因此,在体育消费需求“休闲化”、“娱乐化”、“信息化” 等市场要求下,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融合必然导致体育 企业与其他产业围绕新的需求进行深度融合,对原有 产业链进行延伸或拓展,创造出迎合新市场需求的融 合型产品或服务。2.3.2企业需求融合
在需求融合与业务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服务业市 场特性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自 然垄断的市场结构分析体育产的市场融合路径。针 对我国特殊的体制及体育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的现 状,消除生产与消费的信息交流障碍是当前企业融合 发展主要方向。互联网信息时代下,PC、移动客户端 等网络用户市场巨大,与体育产业相关的APP客户端 层出不穷,对消费者参与程度及消费行为习惯收集与 反馈是其成功的关键。比如在2013年下半年,推出了 以简洁资讯、深度专题,外加社区互动为特色的足球 资讯APP“懂球帝”。通过把社区伪装成一个个资讯, 利用这些资讯吸引用户参与讨论,并根据用户的反馈 进行产品更新,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此外,在以教练 为核心资源的运动健身平台——
“初炼”上,用户可在平
台上根据自身的运动需求,选择合适的教练,消除锻炼
54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1卷
者和教练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双方方便对接,扩大选 择空间。因此,针对体育产业较强的参与体验特性,与 消费者紧密关联,在产品设计时极有必要将消费者纳人 其中,让产品与服务更能贴合客户的隐性需求,真正让 客户对产品与服务产生心理上的共鸣。2.4 生产融合路後
体育产业呈现出生产活动的非独立性、生产过程 的非连续性、劳动过程组织的非标准化及生产过程中 有形要素的产品指代性的生产特性,产业融合是克服 升。因此,组织融合不仅带来了在资源、管理、营运方面 协同发展内部效应,同时促进了企业外部竞争力的提高 和社会影响力增强的外部效应。3
体育产业融合效应
3.1产业层面
传统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边界固定不变为假设 前提的,产业融合导致传统产业边界趋于模糊、甚至 消失,这一融合过程改变了传统的假设前提。体育产 体育产业生产特性缺陷的必然趋势。依据我国体育 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与企业组织理论,从管理与组织 融合角度分析体育产业的生产融合路径。2.4.1管理融合
依据产业融合中产业关联度和资源通用性的内 在动力机制分析,主要包括体育产业纵向延伸的产业 链内融合及与其他产业横向拓展上的外融合。体育产业的内外部融合都是出于共同的目标与方向----获得竞争优势。在体育产业融合管理方面,多种模式 与方法对一些共性的要求重复强调,如果各自为战, 将造成企业重复投人,形成大量浪费,管理效果自然 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梳理体育产业融合企业特点是 管理融合的核心,主要手段包括三种:一是突出对接 点识别,把握企业生产融合的侧重点,了解融合方向 与发展现状,找准恰当的对接点,合并重复内容,实现 管理“瘦身”;二是突出顶层设计,从整体上把握企业 生产融合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把握企业生产的全 部流程与关键环节,整合各企业现有的优秀管理资 源,按照企业融合发展的管理理念与架构进行变革与 创新,打造出有机统一、科学高效、运行顺畅的管理体 系;三是理念融合,面对不同企业与不同产业的融合, 在管理理念上必须从全局出发,能合并的合并,不能 合并的就剔除,避免重复建设。2.4.2 组织融合
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关于组织融合的概念并无 统一的表述,但从其融合的条件与融合过程中可以总 结为将不同组织系统经过整合,成为一个组织整体的 过程。体育产业的生产组织融合主要表现为企业并 购与联盟等,通过制定融合计划、签订协议等行为,在 一致的目标与共同的融合愿望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生 产的组织融合。比如泰山体育与青岛英派斯达成的战 略合作协议,通过合作,泰山可以借鉴英派斯的生产、管 理经验和成熟的倶乐部运作模式,保持其竞技领域优势 的同时,开发更为广阔的民用市场;而英派斯通过与泰 山合作,借鉴其多元化、专业化的经营策略,共享其竞技 体育经验和渠道资源,拓展产业格局和产品领域,使企 业未来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实现更具深度、更高层次的提
业融合效应主要表现为产业边界的重新划分与产业 整体属性的改变,对体育产业本身与整体社会经济结 构的优化,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最终形成体育产 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并在客观上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 3.1.1对体育产业定义及产业分类的影响
《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将体育产业定义“为社 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 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因此,从现有的体育产业定义 上并不能对体育产业作边界清晰、内容准确的界定, 原因在于体育产业行业是不断融合发展的相关经济 活动集合。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中新兴产业的出现与 传统旧产业的消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会改变 传统产业的竞争和产业界线。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8年曾联合制 定并发布了《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与2015年 9月17日发布实施的《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国家 统计局,2015年第17号)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体育产业 融合对体育产业分类的影响效应。两个文件关于体 育产业的分类,虽然在中类与小类上两个文件的分类 数量是一致的,但是从大类的划分上最新的《国家体 育产业统计分类》比原文件分别增加了体育竞赛表演 活动、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3个大 类。在大类上增加的情况下,中类与小类的分类数量 依然一致,充分表明了体育产业分类由于受到体育产 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导致了原有产业的融合与消失,而 新增产业大类的出现也表明了体育产业在融合发展 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业态。
表3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比较
文件
类型(数量)大类
中类
小类
《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8 37 52《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11
37
52
注:整理自《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国家体育产业统计 分类》(新增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 信息服务)。
3.1.2对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产业结构有着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规律,随着经济
第8期张广俊,李燕领,等: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效应与策略研究
55
的发展,产业结构趋向不断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 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体育产业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即 由低附加值的体育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体育赛事、休闲 健身等优化转移。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体育产业发 展对比中高附加值、高融合度的体育服务业占比高,通 过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自身的结构优化。二是体育
产业对整体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体育产业作为绿 色、服务产业的增强,促进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而在全球主要国家体育产业GDP占比中,我国体育产 因此,传统的反垄断法对体育产业融合的市场垄断界 定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实际的市场势力,需要一个兼顾 动态发展、多方面考虑的反垄断法界定法案。
3.2.2对规制理论及规制政策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体 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 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县级以上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 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内的体育工作。”由此可以看 业的所占比重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体育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结合产 业优势发展自身,在提高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 带动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客观上提高了国民经济 中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规模,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 转型升级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2政府规制层面
市场的逐利性迫切需要政府规制产业的发展,政 府在规制层面上的措施主要包含法律性规制与体制、 政策性规制。
3.2.1对反垄断法的影响
反垄断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禁止垄断和卡特尔协 议、限制削弱竞争的并购、禁止滥用市场势力三个方 面。产业界定是反垄断法实施的关键,产业界定从产 品与服务、空间、时间三个角度进行界定。传统的产 业界定采用的是静态的方法,暗含特定产业的边界既 定假设[2]。传统的反垄断法实施主要从产品与服务、 空间地域的角度,忽视了从时间角度界定产业,面对 因为产业融合后导致的传统边界模糊甚至消失的情 况,对于界定产业属性,判断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变 得更加困难。在对体育产业进行反垄断法实践中会 出现对体育产业的定义过窄与过宽,造成高估或低估 市场势力的情况。比如在职业体育赛事转播权营销 方面,欧盟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在纵向限制竞争协议 方面,针对独家协议欧盟关注的是协议期的长短以及 相关的媒体市场,运用合理原则认为独家协议太长会 阻碍其他竞争者进人市场,但是没有独家协议也不利 于先进科技的运用,所以期限是一个关键。腾讯体育 五个赛季的网络独家直播权,以及NBA与ESPN、 TNT达成的9年240亿美元新的转播合同,如果按照 传统的反垄断法实施的界定方式来看,界定过窄而导 致市场势力过大,构成垄断性质,实际上并不准确,但 是运用合理原则及纵向、横向的限制竞争协议及从时 间的角度来看,腾讯属于网络直播、ESPN属于有线电 视网、TNT属于无线电视台,在时间上分别是5年与 9年,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并且在联盟转播权营销方面 并不限制倶乐部的球队个体的地区转播权出售等。
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制体制是典型的分权规制 体系,然而多个规制机构对同一市场行为进行规制, 会造成“政出多门”、相互扯皮与管理真空,规制效率 低下,容易出现规制失灵,不利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规制放松创造了体育产业融合适宜发展的制度环境,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导致的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 的边界模糊甚至消失,改变了原有的技术与经济环 境,同时又对规制政策与体制形成巨大的冲击与挑 战,因此体育产业融合要求对体育产业的规制理论与 政策进行改革。比如在体育健身娱乐行业融合发展 的情况下,是按照体育产业还是按娱乐业税率收取的 划分问题、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后的税费优惠标准划 分、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后的主管部门规制权力划分等 问题仍阻碍着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3.3 企业层面
体育产业在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为了获得范围经 济效应、网络经济效应、技术创新要求及市场拓展带 来的产业发展经济效益,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往往选择 进行跨产业并购与战略联盟以获得产业竞争优势。
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兼并与收购,即一家企业以一定 的代价或成本取得另一家或几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和 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2]。体育产业在技术创 新扩散与溢出效应、规制放松的外部环境和产业边界模 糊化的基础上,为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而采用跨产业的 并购。目前,体育产业融合的企业并购发展主要有三个 方向:一是体育赛事IP资源并购的体育竞赛表演业;二 是面向体育场馆运营、健身、智能设备的大众休闲体育; 三是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的技术基础,激发数量巨大的 潜在体育用户的消费需求。
战略联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 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成 本、风险、经营手段,甚至利益的联合行动,主要形式是 合作协议。与跨产业并购所不同,战略联盟具有成本较 低,在获得竞争优势的同时分散风险,但联盟以联合与 合作协议的方式进行,整体结构一体化、可持续性不强, 容易出现联盟破裂的风险,同时要求实力相当、业务互 补的联盟对象,否则难以获得联盟效应。因此,体育产
56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1卷
业企业根据各自行业属性、发展水平及不同的发展目标 定位,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在于 选取适合的合作对象,联盟是由多个企业构成的,因此 在利益获取方面必须要保证是合作双赢,合作对象的对 等性与互补性是持续合作的基础,比如李宁与网易、安 踏与搜狐、耐克与新浪、阿迪与雅虎等,作为体育用品企 业与互联网门户网站合作,网站利用知名品牌的效应获 得了浏览与点击量,而体育产业企业又能通过互联网网 站这个平台扩大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实现合作双赢[6]。补贴等支持政策;其次,注重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主 管部门的合作交流,成立相关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专
业管理小组,对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中出现的专业 问题及时改进,为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 策与智力支持。
4.3激活微观体育产业企事业单位融合热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五年规划纲要》针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尽快 推动改革措施有效落地,所以“十三五”期间供给侧改 4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策略
4.1确立宏观国家经济融合发展战略思路
现阶段我国正经历经济结构转型阵痛,经济下行 压力大等严峻挑战,作为服务业的体育产业长期处于 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领域,产业价值低,与西 方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产业附加值与
融合程度低是根本原因。从国家的宏观环境上来看, 整体经济的创新转型与融合发展是体育产业未来发 展的主要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 中可以发现,首先着重强调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 略,无论在国家整体经济还是体育产业内部,提升服 务业的占比都能显著优化该领域的产业结构,而服务 业本身就是多重产业的集合体,具有先天的融合特 性;其次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战略中明确提出鼓励企 业跨部门、跨行业兼并重组;最后在新开放战略中提 出放开许多产业与领域的市场准人门槛,以吸引资 金、技术进人,从而达到融合发展的目的。因此,体育 产业在此良好环境背景下,可以乘国家经济融合发展 的东风,推动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4.2加强中观体育产业部门协作融合意识
目前,对我国体育产业主管政府部门的定位主要的 争论点在于应不应该介人管理。行政区划与地方、部门 保护主义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市场壁垒,长期以来制约着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从我国的国情上来说必须 介人管理,从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整个经济环境的转 型升级要求来看必须注重介人管理的方式,因此,为避 免出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带来的弊端,应以多部门协 作的方式进行管理,保证管理过程的专业化与科学化。 比如澳大利亚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就具有浓重的融合 式特点,其主管部门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了 政府官员、体育界、商界等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构成,对 其国家的体育发展起到了积极支持作用。因此,在推行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中,首先应打破行政壁垒,鼓励体育 产业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并出台对具有融合发展特征及 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体育产业给予财税减免优惠、
革将是重点,是解决结构性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重要手段。当今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 构同质化、产业价值低端化及人才功能单一化等问题 已经严重制约着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因此,政府 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激活体育相关企事 业单位之间融合发展的热情,从提高体育产业自身质 量出发,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产品与服务,激活体 育消费需求,从而开拓与占领新的体育产业高端市 场,改善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低端 位置。首先政府应当简政放权,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 准人条件与门槛,按照“非禁即人”、“非禁即准”原则, 吸引更多的其他产业资源进人体育产业;其次,针对 现阶段体育产业主体多为中小型企业,对于产业融合 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金问题,政府应成立体育产业融 合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同时应针对发展前景较好的企 业予以财税支持和银行融资担保等服务,解决体育企 业融合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后,政产学研之间合作建 立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 确立合作关系培养企业、政府需要的人才,比如江苏 省体育局一苏州大学战略合作的《江苏体育产业协同 创新中心》旨在为江苏省体育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 才,并服务于江苏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的制定与 实施,实现体育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创新。参考文献:
[1] Willing, D. R Multiproduct Technology and Market Structure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9(69) :346.
[2] 于刃刚,李玉红.产业融合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李美云.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 冯建强,陈元香.体育产业的经济属性解析[〗].生产力研究,2014:158-160.
[5] 张保华,陈慧敏.体育产业的经济属性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1) :29-32.
[6] 陈亮,张志强,尚玮姣.技术融合研究进展分析[〗].情报杂志,2013,32(10) :99-105.
[7] 谭宏.体育产业公司竞争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8) :33-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