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3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
⼀、必须分清⾮⽆菌区、相对⽆菌区、⽆菌区。
⼆、⼿术间分清⽆菌间、有菌间。如⼿术间有限,应先做⽆菌⼿术。再做污染⼿术。
三、对感染和特异染等⼿术,所⽤的器械、敷料等⽤物要有严格消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术后⼿术间地⾯和空⽓严密消。
四、⼿术室洗⼿、护⼠铺台、刷⼿、穿隔离⾐、戴⼿套和⼿术配合均应贴合⽆菌操作要求。 五、巡回护⼠进⾏各种治疗注射、拿放⽆菌物品。应贴合⽆菌操作要求。
六、各种⽆菌包及⽆菌容器中的消液,由专⼈负责定期消或更换,尽量减少⽤浸泡消的器械,丝线、⼑⽚、剪等应⾼压蒸汽消。
七、⼯作⼈员熟悉各种消液的浓度及使⽤⽅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经常启盖的⽆菌盒,每周重复消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九、每⽉对各项灭菌项⽬进⾏细菌监测,每⽉对⼯作⼈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紫外线杀菌灯消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制度,每⽇、每周、每⽉定⼈、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作。定期做空⽓培养,⼿术室空⽓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3。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2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严格区分洁净及污染流线:设⽴⼿术室⼯作⼈员通道、⼿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
⼆、⼿术部⽤房的墙体表⾯、地⾯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在每⽇开始⼿术前和⼿术结束后进⾏湿式擦拭⽅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擦拭⾼度为2-2.5m;⼯作区域每24⼩时清洁消毒⼀次。连台⼿术之间、当天⼿术全部完毕后,对⼿术间及时进⾏清洁消毒处理。
三、不同区域及不同⼿术⽤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 四、术前30min打开空调机组,提⾼空⽓的洁净度,保证⼿术质量。
接台⼿术前应⾃净30min。急诊⼿术在接到⼿术通知单时先开放空调机组然后再做其他术前准备。感染⼿术与⾮感染⼿术、有菌和⽆菌⼿术分室进⾏,如不能分室进⾏原则上先阴性后阳性、先⽆菌后有菌。
五、接台⼿术处理:接台⼿术⼈员在两台⼿术之间按要求再次洗⼿、消毒⼿臂及更换⽆菌⼿术⾐、⼿套等,两台⼿术之间,做好空⽓净化消毒、地⾯及物体表⾯消毒。
六、⼿术器械及物品:⼀⽤⼀灭菌,原则上耐⾼温、耐湿物品⾸选
⾼压蒸汽灭菌⽅法。对于不能耐⾼温⾸选环氧⼄烷低温灭菌,在使⽤前严格检查⽇期、签名、化学指⽰卡并判断灭菌效果,以保证⼿术物品灭菌质量。
七、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术,所⽤的器械、敷料等⽤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术后⼿术间地⾯和空⽓严密消毒。
⼋、⼿术室洗⼿、护⼠铺台、刷⼿、穿隔离⾐、戴⼿套和⼿术配合均应符合⽆菌操作要求。 九、巡回护⼠进⾏各种治疗注射、拿放⽆菌物品。应符合⽆菌操作要求。 ⼗、⼯作⼈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经常启盖的⽆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新灭菌。 ⼗⼆、每⽉对各项灭菌项⽬进⾏细菌监测,每⽉对⼯作⼈员⼿细菌培养,并做好录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3
1、严格划分洁净区、清洁区、⾮洁净区或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术室拖鞋与私⼈鞋、外出鞋分别存放。进⼊⼿术室的⼯作⼈员不得佩戴饰物,涂亮甲或戴假指甲,必须按规定穿戴⼿术室专⽤⾐、裤、鞋帽,贴⾝内⾐不得外露。进⼊半限制区需戴好⼝罩。⼿术室⾐、裤不得穿出室外,外出时应更换外出⾐和鞋。⼿术患者⼊⼿术室前应更换清洁的⾐、裤、戴好圆帽。
2、坚持⼀间⼀台制,清洁切⼝与⾮清洁切⼝⼿术分开进⾏。在⼿术间不⾜的情况下,应先做清洁切⼝⼿术,再做⾮清洁切⼝⼿术;先做急症⼿术再做择期⼿术。
3、⼿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认真检查各种⽆菌物品,实施标准预防。 4、严格执⾏⼿卫⽣规范,配置外科⼿消毒设施,每⽉定期进⾏⼿卫⽣质量检测。
5、严格控制⼿术室⼈员密度和流量。有严格的参观制度,见习、参观⼈员必须护⼠长同意,3⼈以上需报请医务科批准。⼀般参观⼈数控制在2⼈/台以下,参观者必须在指定范围内⾛动,⾮当班⼈员不得擅⾃进⼊⼿术室。 6、传染病活动期⼈员不得在⼿术室⼯作,咽拭⼦培养阳性及⽪肤化脓感染者不得进⼊⼿术间。
7、感染⼿术应在感染⼿术间进⾏,术后及时进⾏清洁消毒。遇有特殊菌种如:破伤风、⽓性坏疽、绿脓杆菌等感染⼿术时,应尽量缩⼩污染范围,术后进⾏严格消毒处理。
8、严格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及清洁卫⽣制度。⼀切清洁⼯作均应湿式打扫。各⼿术间物体表⾯及地⾯明显污染时清⽔擦拭;⾎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液擦拭,术后及时进⾏⼿术间清洁消毒。⼿术室的⼯作区域每⽇清洁、消毒⼀次,每周彻底清扫、消毒⼀次,并每⽉做细菌培养⼀次,包括空⽓、物体表⾯和灭菌后的物品等。清净⼿术间按规定要求更换过滤⽹装置。实施连台⼿术时,⼿术完毕及时进⾏清洁、消毒后才能再次使⽤。被⾎液、体液污染的区域要及时清洁、消毒;洁净⼿术室须达到要求的洁净度后⽅可连台⼿术。
9、⼿术⽤物按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处理;特殊感染患者⼿术⽤过的物品则按消毒---清洁---灭菌程序处理。 10.所有灭菌物品必须每⽇检查⼀次,按⽇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确保灭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
11、每⽉进⾏⼿术切⼝感染病例检查、统计与分析,查找⼿术切⼝感染的原因,制订整改措施,逐项落实。各项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完整、真实、连续、准确,便于追溯,资料保存≥3年,均有记录可查。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4
1、严格划分洁净区、清洁区、⾮洁净区或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术室拖鞋与私⼈鞋、外出鞋分别存放。进⼊⼿术室的⼯作⼈员不得佩戴饰物,涂亮甲或戴假指甲,必须按规定穿戴⼿术室专⽤⾐、裤、鞋帽,贴⾝内⾐不得外露。进⼊半限制区需戴好⼝罩。⼿术室⾐、裤不得穿出室外,外出时应更换外出⾐和鞋。⼿术患者⼊⼿术室前应更换清洁的⾐、裤、戴好圆帽。
2、坚持⼀间⼀台制,清洁切⼝与⾮清洁切⼝⼿术分开进⾏。在⼿术间不⾜的情景下,应先做清洁切⼝⼿术,再做⾮清洁切⼝⼿术;先做急症⼿术再做择期⼿术。
3、⼿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认真检查各种⽆菌物品,实施标准预防。 4、严格执⾏⼿卫⽣规范,配置外科⼿消设施,每⽉定期进⾏⼿卫⽣质量检测。
5、严格控制⼿术室⼈员密度和流量。有严格的参观制度,见习、参观⼈员必须护⼠长同意,3⼈以上需报请医务科批准。⼀般参观⼈数控制在2⼈台以下,参观者必须在指定范围内⾛动,⾮当班⼈员不得擅⾃进⼊⼿术室。 6、传染病活动期⼈员不得在⼿术室⼯作,咽拭⼦培养阳性及⽪肤化脓感染者不得进⼊⼿术间。
7、感染⼿术应在感染⼿术间进⾏,术后及时进⾏清洁消。遇有特殊菌种如:破伤风、⽓性坏疽、绿脓杆菌等感染⼿术时,应尽量缩⼩污染范围,术后进⾏严格消处理。
8、严格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及清洁卫⽣制度。⼀切清洁⼯作均应湿式打扫。各⼿术间物体表⾯及地⾯明显污染时清⽔擦拭;⾎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液擦拭,术后及时进⾏⼿术间清洁消。⼿术室的⼯作区域每⽇清洁、消⼀次,每周彻底清扫、消⼀次,并每⽉做细菌培养⼀次,包括空⽓、物体表⾯和灭菌后的物品等。清净⼿术间按规定要求更换过滤⽹装置。实施连台⼿术时,⼿术完毕及时进⾏清洁、消后才能再次使⽤。被⾎液、体液污染的区域要及时清洁、消;洁净⼿术室须到达要求的洁净度后⽅可连台⼿术。
9、⼿术⽤物按清洗—消—灭菌的程序处理;特殊感染患者⼿术⽤过的物品则按消—清洁—灭菌程序处理。 10、所有灭菌物品必须每⽇检查⼀次,按⽇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确保灭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
11、每⽉进⾏⼿术切⼝感染病例检查、统计与分析,查找⼿术切⼝感染的原因,制订整改措施,逐项落实。各项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完整、真实、连续、准确,便于追溯,资料保存3年,均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5
⼀、⼿术室的设计和设备
(⼀)⼿术室设计坐在南朝北,位于建筑物⾼处,以空⽓清洁、防⽌院内感染为原则,可以刷墙。要合理划分三个地区:⾮限制区、适⽤区、限制区。要有三个通道:职员通道、患者出⼊通道和污物出⼝通道。材料不易防⽕、潮湿、着⾊,具有清洁等性能的材料为宜。现代化⼿术室要设计空⽓净化装置、中⼼供氧、吸引中⼼等装置。
(⼆)⼿术室设备除了配备普通⼿术室的现有器械外,还要有闭路电视、空调、⾼级电动⼑(进⼝),还要有医院发展说,以免受到意外停电的影响。最好使⽤交换车等现代购物车,不要污染⼿术室地板。
(三)⼿术间的布置要简洁,橱柜要⽤防潮、坚固的材料制作,⽅便清洁。所有物品必须固定设置,坚持保管顺序,追求各间统⼀和规范。
⼆、⼿术室⼈员配置及医院⼿术床。
⼿术室护⼠和⼿术床的⽐例应设置为2.5:1,教育医院3:1。⼿术床与⼿术共50个床,设置1个⼿术床为宜,卫⽣⼈员0.5:1为宜。设置1~2名护⼠长。
三、⼿术室规章制度⼿术室是⼿术科医⽣、⿇醉师、⼿术室⼈员共同⼯作的场所,为确保⼈员流动量⼤,⼯作有序,各项⼯作不仅有程序,还要有必要的⼯作制度,才能顺利完成各项科⼿术。 (⼀)⼿术室通⽤⼯作系统
1、进⼊⼿术室的⼯作⼈员必须戴上⼿术室的鞋⼦、帽⼦、⾐服、⼝罩,离开⼿术室时更换外出服和鞋⼦。 2、门诊参观、学习、实习要经过医科或护理部的批准,要有固定的场所。
3、各科选择忌⽇,术前1⽇上午10时30分之前要发送⼿术通知书、急救⼿术,先⼝头通知后再补充⼿术通知书。 4、⼿术按⼿术通知时间进⾏,要按时到达,不能随意更改。特殊情况与护⼠联系。
5、术前30分钟接送患者,携带病历,详细检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术部位及敏实验、术前⽤。患者⼊住后,巡回护⼠应再次审查患者⼿术部位的清洁范围,附件、假⽛和⼿表不得带⼊⼿术室。
6、严格的⽆菌操作技术。⽆菌⼿术和乳菌⼿术要在丢失中进⾏,特殊感染要进⾏特殊消灭菌处理。 7、室内严肃安静,禁⽌⼤声喧哗,⼿术中不得聊天、看报等。
8、严格执⾏室内卫⽣清洁处理及隔离消检查制度,实施医疗安全预防措施。 9、⼿术室要常备各种急救⼿术⽤包和急救器械,⼿术器械不能贷款
10、⼿术室器械要在清洁的基础上消,各种品器械材料要放在固定的位置,贵重器械要专门保管,每⽉库存、维修、维护。⿇醉剧标志明显,专⼈上锁,普通品每⽇检查记录,每⽉检查⼀次,由专⼈负责。
11、负责保管和检查⼿术中采集的标本,敦促医⽣及时填写病理标本,发送检查表,做好检查登记,及时发送检查。 (⼆)⼿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1、⼊室⼈员管理
(1)进⼊⼿术室的⼯作⼈员必须更换⾐服、帽⼦、裤⼦、鞋⼦,不能带个⼈⽤品进⼊⼯作室。 (2)⼊室⼈员进⼊限制区后,应戴圆顶帽和⼝罩。
(3)⼯作⼈员每年进⾏⼀次体检,按规定注射⼄肝疫苗,患有传染病者不得⼊内。 (4)⼿术患者⼊住前必须更换⼲净的⾐服、裤⼦、帽⼦和脚链。 (5)进⼊⼿术室的车轮要进⼊消后核销的区域。 (6)职员外出时,必须更换⼯作服、帽⼦、裤⼦和鞋⼦。 2、参观制度
(1)⾮本室⼈员及⾮外科⼈员未经许可不得进⼊。
(2)进修、实习必须按照上述规定执⾏,实习必须由教员指导,不能单独进⼊⼿术室。
(3)观众在获得医科或护理部同意后,要换⾐服、戴帽⼦、鞋⼦、戴⼝罩,在指定地区活动,不能随便⾛路。 (4)除了要每天做好清洁卫⽣外,每周⼀天为卫⽣⽇,彻底打扫消⼿术室。 (5)专⽤拖鞋每天⽤消液⽔浸泡后清洗,准备⼲燥,鞋柜⽤消液擦拭,每天⼀次。 (三)⼿术室消隔离系统
1、严格区分限制区(⽆菌区)、适⽤区(清洁区)、⾮限制区(污染区),区间有明显标志,严格遵守三通道原则,⼿术间根据⽆菌、⾮⽆菌、污染⼿术丢失进⾏操作。
2、可以按照仔细洗⼿和洗⼿的消⽅法及程序,每⽉培养⼀次⼿术医⽣、洗⼿护⼠的⼿指进⾏调查。 3、浸⽔液和酒精,每⽇⽐重测定,每周更换容器及消液1~2次,要有记录。 4、外科医⽣和机械护⼠要戴⽆菌⼿套,严格执⾏⽆菌操作程序。
5、巡回护⼠要充分准备,尽量减少外出和⾛路,不要随便打开⼿术间的门。
6、接收⼯⼈要在两次⼿术之间洗⼿,消胳膊,更换⽆菌⼿术服、⼿套,⽤消液擦拭物体表⾯和地⾯。 7、做好各种物品的最终消。 8、⼿术间紫外线要求:电⼒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6
1、认真执⾏消毒隔离制度,按规定路线进⼊⼿术室。进更⾐室前先换拖鞋,然后更⾐、戴⼝罩、帽⼦。 2、严格划分三个区:⾮限制区(污染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限制区(⽆菌区)。
3、⼿术间物品摆放整齐,清洁⽆灰尘,⽆⾎迹,私⼈物品及书报⼀律不准带⼊⼿术间,严禁在⼿术间内做敷料打包。 4、认真执⾏消毒规范,按规定规格打包,下排⽓压⼒灭菌最⼤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25cm;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各种敷料包、器械包均放灭菌指⽰卡,包外贴3M胶带,进⾏化学监测(胶带长度按要求)。敷料包不超过5Kg;⾦属包不超过7Kg。
5、灭菌包应储存在⽆菌物品柜内,有效期为1周,过期应重新消毒,布类敷料包⽪⽆残缺破损及缝补,不潮湿。 6、医务⼈员使⽤⽆菌物品和器械时,应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及灭菌⽇期。⽆菌包打开后虽未使⽤,视为污染,必须重新灭菌。
7、⼿术过程中,⼯作⼈员严格⽆菌操作,静脉输液做到⼀⼈⼀针⼀管⼀带。⿇醉物品应当⼀⽤⼀消毒,⼀次性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
8、严格执⾏器械洗消流程,⼿术器具及物品应先祛污染,酶洗、冲洗、再消毒灭菌,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器械,应尽量张开或拆开,确保器械的洁净度,以保证清洗效果和灭菌质量;对腔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做好记录。
9、⼿术间每⽇定时进⾏紫外线空⽓消毒,消毒时间为45分钟,每⽇2次,每周紫外线灯管⽤95%的酒精棉球擦拭⼀次,每⽉对紫外线灯管监测⼀次;每⽉做空培⼀次,洁净⼿术室空⽓培养按级别分为百级13点、千级9点、万级7点、⼗万级5点式,暴露时间为30分钟。
10、每⽇对使⽤中的消毒液浓度进⾏监测,并能熟练掌握配制⽅法。
11、⼿术室⼿术间严格卫⽣、消毒制度。每⽇⼿术前和⼿术后进⾏湿式擦拭清洁消毒,墙体表⾯擦拭⾼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术间不得连续使⽤。每周1次彻底卫⽣清扫,使⽤的扫帚、拖把严格按区分开。
12、⼿术室设⽴隔离⼿术间,专⽤于急诊、传染病和感染病⼈⼿术;传染病⼈或隔离病⼈的⼿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急诊”、“某种感染”或“某种化验结果异常”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按洗消流程执⾏,再进⾏⾼压灭菌。
13、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宜选⽤⼀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后应进⾏双层密闭封装,袋外粘贴标识,集中回收处置。可重复使⽤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l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60min,再按照清洗消毒流程进⾏处理,压⼒蒸汽灭菌应选⽤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14、⽓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先采⽤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OOOmg/L~
2OOO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含氯消毒剂5OOOmg/L~10000mg/L浸泡⾄少60min后,再按照清洗消毒流程进⾏处理。
15、接送病⼈的平车每周消毒或专⼈专⽤套;室内车、室外车分别使⽤;隔离病⼈应专车专⽤,⽤后严格消毒。 16、术后污敷料定点放置,按规定处理。⼿术废弃物置于黄⾊塑料袋,封闭运送指定地点。医务⼈员脱下的⼿术⾐、⼿套、⼝罩等物品应当放⼊指定位置后,⽅可离开⼿术室。
17、根据⼿术病⼈和⼿术部位的污染及感染情况合理安排⼿术间;对连台⼿术应做好连台之间的消毒⼯作,保证消毒时间和消毒效果。
18、严格执⾏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消毒锅灭菌包内外进⾏化学指⽰物监测,每周做⽣物监测,有记录。 19、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作⼈员,应当限制进⼊⼿术室⼯作。
20、洁净⼿术间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在⼿术前30分钟开启,⼿术结束后30分钟关闭,回风⼝格栅应当使⽤竖向栅条,每天擦拭清洁⼀次,对新风⼊⼝过滤⽹,1周左右清扫⼀次,检查⽹眼是否堵塞。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7
在执⾏⼿术室消隔离制度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作: 1、如果导管为⼀次性使⽤⽆菌医疗⽤品,不得重复使⽤。
2、国家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产品,说明书未界定⼀次性使⽤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处理 3、传染病⼈⽤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 门、急诊消隔离制度
门、急诊治疗室、换室、观察室、ICU、⼿术室应执⾏相关部分的消隔离制度外,做好以下⼏⽅⾯: 1、建⽴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疹治,并及时消。 2、建⽴健全⽇常清洁、消制度,病⼈呕吐物、排泄物要及时消处理。 3、医务⼈员的⼿要随时流⽔清洗和消。
4、急症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定时消,被⾎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处理。 5、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灭菌的有效期内使⽤,⼀⽤⼀消或灭菌。 输⾎科消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应有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室和输⾎治疗室设在清洁区,⾎液检验和处置室应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污染区。
2、管理要求:
1)进⼊输⾎科的⾎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政部门和国家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2)必须严格按卫⽣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管理办法(试⾏)》和《临床输⾎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管理和操作。
3)储⾎冰箱应每周进⾏清洁和消,防⽌污染。每⽉对冰箱的内壁进⾏⽣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物和霉菌。 5)⼯作⼈员上岗前应注射⼄肝疫苗,定期检查⼄肝病抗体⽔平。接触⾎液必须戴⼿套,脱⼿套后洗⼿。⼀旦发⽣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6)废弃的⼀次性使⽤医疗⽤品、废⾎和⾎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后集中处理。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8
1.凡进⼊⼿术室的⼯作⼈员必须更换⼿术室的⾐、帽、⼝罩、裤、鞋⼦必须盖住头发,⽅准⼊内。
2.除参加⼿术的有关⼈员外,其他⼈员不得⼊内。参观⼿术需经医教科、护理部批准,其⼈数不能超过⼿术间规定之数字。
环境要求
1.⼿术间应坚持清洁,每次术后⼀切⽤物均应⽤消液湿式擦抹,地⾯、墙⾓需清洁⼲交,并以消液拖净。 2.每⽇各⼿术间彻底打扫⼀次。
3.吸引瓶、污物桶每次⽤后,洗刷⼲净,并以消液浸泡后⽅可使⽤。
4.洗涤间须坚持清洁和下⽔道通畅,洗⼿护⼠勿将⼑、针、线圈丢⼊⽔池,以防堵塞。
5.洗⼿间每晚与次晨须各拖地⼀次,洗⼿完毕再清洁打扫,及时冲洗⽔池积垢每周擦拭以坚持⽔池洁⽩通畅。 6.更⾐室清洁⼯作,地⾯,便池要求洁⽩⽆臭味,每⽇拖地⼆次,每周总打扫⼀次。
7.坚持洗澡间整洁,防⽌⽑发等物堵塞下⽔道,⾮本室⼈员及⾮当⽇⼿术⼈员,不得在该洗澡间洗澡。 8.办公室每⽇须擦拭桌⾯并清扫拖地,使⽤后随时坚持清洁整齐,每⽉⼤扫除⼀次。
9.⼿术室在严格划分⽆菌,有菌区域后,⼿术按⽆菌与感染分室,因诊断不明或其它原因在⽆菌⼿术间施⾏有菌⼿术后,应进⾏严格严密的清洁和消。 消隔离制度
1.⽆菌⼿术和污染⼿术应分室进⾏,如必须在同⼀⼿术间进⾏,应先做⽆菌⼿术,后做污染⼿术。
2.⼿术前后以0.1%有效氧消液或0.5%过氧⼄酸擦拭⼿术床、桌、台、凳、⽤具、门窗等,并⽤思康消液拖擦地⾯,室内经常坚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搞⼀次卫⽣。术前30—60分钟之前启动导流,做污染⼿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处理。
3.⽆菌罐、⽆菌镊(钳)、⽆菌盒采⽤灭菌后⼲保存⼀⽤⼀灭菌。各种治疗包、⼿术包、敷料包经⾼压蒸汽灭菌后,有效期为两周。
4.⽤过的⼿术器械、⼿套清洗后分别置于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然后将器械放⼊烤箱烤⼲,涂油备⽤,⼿套晾⼲备⽤。⽤过的布类、敷料送洗⾐房清洗煮沸消30分钟。⼄型肝表⾯抗原阳性患者和绿脓杆菌感染患者⽤过的器械,置于500mgL含氯消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清洗烤⼲,⼀次性敷料⽤后送⼤地维康公司焚烧。对⽤过的⼿术间,以0.5%过氧⼄酸擦试⼿术床、⿇醉桌、凳、器械台、门、窗、⽤具、地⾯以思康消液拖擦消。
5.破伤风、⽓性坏疽等特异染⼿术患者⽤过的器械、浸泡、冲洗后经⾼压蒸汽灭菌再洗净、烘⼲、涂油备⽤。⽤过的布类送⾼压灭菌后再送洗⾐房清洗煮沸消30分钟。⽤过的敷料送⼤地维康公司焚烧。不能耐⾼温的精密仪器,⽤低温灭菌密闭。
6.⼿术包⽤化学指⽰剂检测灭菌效果,包内放置⼆张指⽰卡,每⽉做⼀次⽣物指⽰剂检测(即⽤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检测)。
7.⼿术间每⽉做空⽓细菌培养⼀次,按规定和⼿术室等级放置平⽫。
8.⼿术室应设置消物品贮藏间,各种⽆菌包经⾼压灭菌有效期为7天,霉季为3天。 9.⽆菌包内必须放有化学指⽰卡和3M胶带。
10.已打开的⽆菌包,必须⽤⽆菌单严密遮盖,不得超过4⼩时。
11.⾼压灭菌物品、⼿术间空⽓、⼿术者⼿、医⽤器材(熏蒸、浸泡),消液、净化⽔、操作台,每⽉细菌检测培养⼀次。
12.各⼿术间周期清洁消规定。
13.⼿术者戴好⼿套后,不得任意⾏⾛及离开⼿术室。
14.任何⼈发现或被指出违反⽆菌操作时,必须⽴即纠正,术者脐平⾯以下区域均视为有菌区,如器械等⽆菌物品掉⾄平⾯以下,必须重新灭菌后才能使⽤。
15.器械护⼠不可从术者⾝后传递器械,需要时可在术者臂下传递,但不能低于台⾯。 16.已取出的⽆菌物品,虽然未污染,但也不能放回原容器中,必须重新灭菌后再⽤。 17.⼿套破损,⽴即更换,凡疑有物品污染,必须重新灭菌后再⽤。
18.术中被污染的器械,如切开消化道的剪、⼑,均须另放于弯盆内,不能重新使⽤。 感染⼿术后处理原则:
感染⼿术后必须消处理,其⽬的以防⽌因空⽓的传播或感染器械的再使⽤以致交叉感染,污染⼿术处理,根据感染程度,细菌种类不⼀样⽽分四类⽅法处理。 1.⼀般感染⼿术(如脓肿切除)
(1)术中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次性物品另⾏消灭菌处理。 (2)更换⼿术台及推车上的床单、被套等另⾏消处理。 (3)⼿术间按常规清扫并消。
2.感染范围⼴泛⼿术(如急性脓疡、⼤⾯积烧伤等)
(1)护⼠在术前根据⼿术的需要尽可能将的品准备齐全,以免外出⽽以引起交叉感染。
(2)术中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次性物品另⾏消灭菌处理。 (3)消液擦拭物品表⾯,消液拖地,空⽓净化处置。 3.烈染⼿术(如⽓性坏疽、破伤风)
此类⼿术尽量在就地病区作,若送⼿术室,则须放在简易⽽⼩的⼿术间内进⾏,以利隔离。
(1)术前准备⽤物,⼒求简单并选较差的器械为宜,尽量少⽤布类(⽤以⼀次性为佳),包含脓⾎的物品则尽量控制在⼿术台上,勿随意放置。
(2)术前尽量将不需⽤的物品放到室外,配备2名护⼠,室内、外各⼀个。 (3)术中⽤过的⼀次性物品全部焚烧,⾮⼀次性物品必须另⾏消灭菌处理。
(4)凡⼿术中未⽤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加清洁包布,注明标鉴后,⾏⾼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推车⽤消液擦拭。 4.⼄型肝炎表⾯抗原阳性术后处理
(1)⼿术通知单上注明阳性,即做好术前准备。
(2)术中⽤过的⼀次性物品全部焚烧,⾮⼀次性物品必须另⾏消灭菌处理。
(3)凡术中未⽤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加清洁包布,注明标准后,⾏⾼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 (4)⼿术间按常规消处理。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9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严格区分洁净及污染流线:设⽴⼿术室⼯作⼈员通道、⼿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
⼆、⼿术部⽤房的墙体表⾯、地⾯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在每⽇开始⼿术前和⼿术结束后进⾏湿式擦拭⽅法的清洁、消,墙体表⾯擦拭⾼度为2—2.5m;⼯作区域每24⼩时清洁消⼀次。连台⼿术之间、当天⼿术全部完毕后,对⼿术间及时进⾏清洁消处理。
三、不⼀样区域及不⼀样⼿术⽤房的清洁、消物品应当分开使⽤。 四、术前30min打开空调机组,提⾼空⽓的洁净度,保证⼿术质量。
接台⼿术前应⾃净30min。急诊⼿术在接到⼿术通知单时先开放空调机组然后再做其他术前准备。感染⼿术与⾮感染⼿术、有菌和⽆菌⼿术分室进⾏,如不能分室进⾏原则上先阴性后阳性、先⽆菌后有菌。
五、接台⼿术处理:接台⼿术⼈员在两台⼿术之间按要求再次洗⼿、消⼿臂及更换⽆菌⼿术⾐、⼿套等,两台⼿术之间,做好空⽓净化消、地⾯及物体表⾯消。
六、⼿术器械及物品:⼀⽤⼀灭菌,原则上耐⾼温、耐湿物品⾸选⾼压蒸汽灭菌⽅法。对于不能耐⾼温⾸选环氧⼄烷低温灭菌,在使⽤前严格检查⽇期、签名、化学指⽰卡并确定灭菌效果,以保证⼿术物品灭菌质量。
七、对感染和特异染等⼿术,所⽤的器械、敷料等⽤物要有严格消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术后⼿术间地⾯和空⽓严密消。
⼋、⼿术室洗⼿、护⼠铺台、刷⼿、穿隔离⾐、戴⼿套和⼿术配合均应贴合⽆菌操作要求。 九、巡回护⼠进⾏各种治疗注射、拿放⽆菌物品。应贴合⽆菌操作要求。 ⼗、⼯作⼈员熟悉各种消液的浓度及使⽤⽅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经常启盖的⽆菌盒,每周重复消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新灭菌。 ⼗⼆、每⽉对各项灭菌项⽬进⾏细菌监测,每⽉对⼯作⼈员⼿细菌培养,并做好录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0
检验科消隔离制度
1、⼯作⼈员上班时间必须穿⼯作服,戴⼯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胶鞋,带⼝罩,⼿套。 2、使⽤合格的⼀次性检验⽤品,⽤后进⾏⽆害化处理。
3、严格执⾏⽆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必须⼀⼈⼀针⼀管⼀⼱⼀带;微量采⾎应做到⼀⼈⼀针⼀管⼀⽚;对每位病⼈操作前洗⼿或⼿消。
4、⽆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开启后使⽤时间不得超过24⼩时。使⽤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应消后发放。
7、检验⼈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专⽤,每⼀天消。
8、坚持室内清洁卫⽣。每⼀天对空⽓,各种物体表⾯及地⾯进⾏常规消。在进⾏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消,遇有场地、⼯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即处理,防⽌扩散,并视污染情景向上级报告。 洗⾐房消隔离制度
1、洗涤区、压熨、折叠区、清洁⾐物存放区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物流由污到洁,顺⾏经过,不得逆流。 2、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清洗消。
3、认真执⾏⾐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被⾎液、体液污染的⾐物应单独消、清洗。消采⽤含氯消剂,消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般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消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为20—30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时。传染病污染的⾐物,封闭运输,先消后清洗。 4、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5、⼯作环境坚持卫⽣,每⽇清洁消,每周⼤扫除。
6、⼯作⼈员作好个⼈防护,每⽇洗澡更⾐,接触污物后洗⼿。 ⾎液净化室消隔离制度
1、对⾎液透析机定期消,严格监测;⼀次性透析器不得重复使⽤。 2、⼯作⼈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隔离。加强个⼈防护。 3、进⼊⾎液净化室应更⾐、换鞋、戴帽⼦、⼝罩,严格洗⼿。 4、应对病⼈常规进⾏⾎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
5、传染病患者⾎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措施。急症病⼈应专机透析。 6、加强透析液制备输⼊过程的质量监测。
7、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及时进⾏⾎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8、每⽉必须对⼊、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软化⽔出⼝、反渗⽔出⼝、透析液配液⼝等,并及时进⾏监测。
⼿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1
1、认真实施消隔离制度,按照规定路线进⼊⼿术室。进⼊更⾐室前,换上拖鞋,换上⾐服,戴上⼝罩,帽⼦。 2、严格区分三个区域:⾮限制区(污染区)、适⽤区(清洁区)、限制区(⽆菌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