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第 卷第1期 31 22 ’ 食品研究与开发 R叩研^司丌,叉 检测分析 肉蛋类食品沙门氏菌分离与菌膜检测 王硕,赵金龙,刘昕煜。朱超,杜欣军 (食品营养与安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 摘要:从天津市市内6区和塘沽区各农贸市场购买肉蛋类样品共计78份,利用国标方法从中分离沙门氏茵,根据 种内特异性基因片段设计3对引物利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沙门氏菌4株;利用结晶紫染色 方法对4株沙门氏菌菌膜形成能力进行鉴定,其中2株菌膜形成能力较强。该试验结果能够有效反映天津市内肉蛋 类食品卫生状况,并对沙门氏茵的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沙门氏菌;分离;PCR;鉴定;茵膜 Isolation and Biofilm Analysis of Salmonella from Flesh and Eggs WANG Shuo,ZHAO Jin-long,LIU Xin-yu,ZHU Chao,DU Xin-jun (Key Laboratory of Food Nutrition and Safety,Ministy rof Education,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Abstract:Total 78 different chicken,chicken liver,eggs and pork were purchased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Tianjin city.Standard method of China was used to isolate Salmonella species.Three Salmonella specific primer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to identify the isolated bacteria through PCR method.From the 78 samples 4 Salmonella strains were identiied.Crfystal violet was used to determine biofilm formation ability of the strains and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2 strains could form strong biofilm.These studies could well reflect microorganism contamination of chicken and pork in Tianjin city and give some instruction on Salmonella contro1. Key words:Salmonella;isolation;PCR;identification;biofilm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的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 病菌,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2 700种以上血清型…, 我国的血清型数量超过200种 1。沙门氏菌对于人畜 这些接触面上致病微生物通常以生物膜(biofilm)的形 式存在。生物被膜是指微生物依靠分泌胞外的多糖基 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多聚物,将自身包裹其中而 都会造成较大危害,在世界范围内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事件中,沙门氏菌都是一种主要的病源菌,在我国由 形成的大量微生物群落同。细菌形成菌膜的能力代表 着其在环境中的存在能力,即菌膜形成能力越强其污 染食品的机会越多。因此,对于沙门氏菌菌膜形成能 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70%~ 80% 。目前,沙门氏菌的检测已经成为中国计量认证 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监控时必检的卫生指标 。在引起 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中,肉、蛋、奶等畜产品约占90% 1, 因此对这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对于有效 力及机制的研究,对于其危害性的预测和有效控制, 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从天津市内6区和塘沽区的农贸市场收集肉蛋 类食品,从中分离沙门氏菌,利用PCR方法对其进行 监测该细菌的食品污染情况和有效控制食品中毒事 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食品中存在的沙门氏菌一般是在加工过程中由 鉴定,并利用结晶紫染色方法对其菌膜形成能力进行 鉴定。这些研究能够反映天津食肉蛋类食品的卫生状 况,并对沙门氏菌菌膜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原料 食品接触表面污染所致,接触面包括工器具、刀具、桌 面、案板、传送带、制冰机、贮冰池、手套、围裙等同,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05058) 作者简介:王硕(1969一),男(汉),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营养与安 全研究。 从天津市市内6区和塘沽区分别购买鸡腿肉、鸡 检测分析 食茹讲究与器发 第32010年1卷第12月2期 蛋、鸡肝脏、猪肉各26、26、14、12份,共计样品78份, 见表l。 表l 肉蛋类样品购买数量及地点 Table 1 Different purchased sampl锰一一 es , 拍 购置地点 购买类别 鸡腿肉 鸡盯脏 猪肉 各 购买总数 河东区 和甲 : 南开i 3 2 2 2 O 2 河西区 红桥 河北区 塘"“i t区 6 他9 3 总计 1.1.2主爱试剂 l 肪;、氯化镁孔雀绿复合培养基(MM)、亚硒酸 盐胱氮酸复合培养基(SC)、亚硫酸铋培养基(BS)、改 良月桂基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mLST)为北京陆桥技 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Faq DNA聚合酶、分子量标记 DI 2000为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其它试剂为国 产分卡斤纯试制。 1.1.3仪器设备 单人单面净化1 作台SW—CJ—IFD:苏州净化设备 有限公司;制冰机(SAN' ̄ 0);梯度PCR仪Tprofessional standar(1(Bi(3metra);电泳仪DYY一6C:北京六一仪器 ,一;冷冻离 tL, ̄JL 5804R(Eppendoff);回转式恒温调速摇 瓶 J:海欣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培养 箱:犬津市华北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 余姚市远东数控仪器厂 1.2方法 1.2.1沙门氏菌分离 参照周标方法GBT 4789.4—2003《食品卫生微生 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 非选择性增菌:无菌条件下取样品25 g,剪碎后 加入到225 mL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6 qC条件下增菌培 养4 h。 选择性增菌:取非选择性增菌液l0 mL分别加人 到100 rnL MM培养摹和SC培养基中,36 c【=条件下增 菌培养l8 l卜24 h 选择性平肌分离:接种环接种增菌液划线于亚硫 酸铋平邶.中.. 1.2.2 DNA提取 挑取可疑菌落,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细菌(OD=0.5~ 0.7),取2 mL菌液室温6 000 r/min离心3 min收集菌 体;去上清,TE buffe洗涤后,500 txL提取液(10 mmol/L l 3 ==.. Tris—HC1 pH=8.0,20 mmol/L EDTA pH=8.0,100 mmol/L NaC1,1%SDS)重悬,沸水浴2 arin;冷却至室温,加入 0.6倍体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混匀,4℃12000 r/min 离心l5min;取上清,加入0.6倍体积氯仿:异戊醇(24:1) 混匀1 nlli,ll4 oc 12 000 r/min离心15 min;上清转至新 管,加入1/lO体积的NaAc(3 mol/L,pH=5.2)和2倍体 积无水乙醇,一20℃沉淀30 min,4 c【=12 000 r/min离心 15 rain;75%乙醇洗涤沉淀,4 12 000 r/min离心 5 min;去上清,无菌室风干沉淀,加人30 L~50 L TE 溶解,一2O℃保存备用。 1.2.3引物合成 为确认为沙门氏菌,根据invA基因和相关报道Is-。1, 设计合成3对种内特异性引物,其中2条为invA基因 特异性,1条为基因组中特异片段特异性,具体引物序 列见 表2 表2沙门氏菌鉴定所用引物 Table 2 Primers used to identification Salmonella 1.2.4 PCR鉴定 以提取DNA为模板,分别以3对引物进行PCR 扩增,鉴定是否为沙门氏菌,PCR条件为:94℃3 min; 94℃30 S,48 oC45 s,72℃20 S,35个循环;72cc 10rain。 1.2.5菌膜形成能力鉴定 根据文献报道方法[1o-u],稍加改动后检测菌膜形 成能力。将一80℃冰箱保种菌株接人5 mL的mLST培 养基中,37℃条件下200 r/min振荡培养过夜;取4O L 菌液接人4mL的mLST培养基中,37℃条件下200r/min 振荡培养至OD600=0.5;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分别加 人30 uL菌液和100 txL mLST培养基,37 cCI培养24 h, 在600 nm条件下测菌液生长情况;无菌水洗板,室温 干燥;加入130 txL 1%的结晶紫染色30min;无菌水 洗板(3次),加入脱色剂(乙醇:丙酮=7:3)脱色10 arin; 检测OD600吸光值。每个菌株共检测3次。 2结果 2.1分离菌株DNA提取 利用简易方法提取的DNA完整性较好,条带无 脱尾现象,结果见图1,利用细菌16S rRNA对提取 DNA进行扩增,扩增结果良好。 —===138 第卷第1期 31 2 M bp 23 1 30 刚食品讲究与开发 妖a霸趼九司丌凰 检测分析 在细胞培养板培养后,菌液生长情况良好,且差 异不明显。结晶紫染色后,其中2号菌株菌膜形成能力 最好,3号菌株次之,结果见图3。为消除菌液生长差异 所造成的影响,利用结晶紫染色后与染色前的比值作 图,结果显示2号菌株菌膜形成能力明显高于其它菌 株,结果见图4。 4 361 9 4l6 6 557 表3各地区样品沙门氏菌污染情况 Table 3 Salmonella positive samples in diferent areas 2 322 2 O27 1为分离菌株DNA;M为hDNA/HindⅢ。 图1分离菌株DNA提取 Fig.1 Chromosomal DNA of isolated bacteria 2.2沙门氏菌鉴定 根据沙门氏菌种内特异分子靶标设计3引物,利 用分离菌株DNA作为模板,利用PCR方法从78份样 品中共检出沙门氏菌4株,结果见图2,均来源于猪肉 表4不同食品沙门氏菌污染情况 Table 4 Different samples contaminated by Salmonella 样品,总检出率为5.1%,猪肉类样品检出率33.3%, 肌肉和鸡蛋均没有检出,结果见表3、表4: 2I3菌膜形成能力鉴定 hp 2 000 l 000 750 500 250 lOO 1-4为引物salm FI和salm Rl对4株分离沙门氏菌扩增结果;5-8为引物salm F2和salm R2对4株分离沙门氏菌扩增结果;9—12为引物 salm F3和salm R3对4株分离沙门氏菌扩增结果。 图2分离菌株PCR鉴定 Fig.2 PCR identification of isolated bacteria 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将鉴定周期缩短至2 d,并且具 3讨论 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在某些领域已经取代传 统方法加以应用。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的沙门氏菌种内 特异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同时进行检测,均为阳性 的确认为沙门氏菌,这样确保了试验结果的可 传统的沙门氏菌鉴定方法要经过非选择性增菌、 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平皿分离、生理生化鉴定、血清型 鉴定5个步骤,需要4 d~7 d才能够完成检测f12l。而PCR 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以种内特异性基因作为检测靶标 靠性。 检测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第32010年1卷第12月 2期 1 l O 0 0 O O 4 2 O 8 6 4 2 0 1 2 3 4 不同沙门氏菌分离株 图3菌膜形成能力鉴定 Fig.3 Biofilm forming analysis 丑 j盂 蛆] 不l司沙门氏菌分离株 图4菌膜形成能力鉴定 Fig.4 Biofilm forming analysis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在抵抗不利的生存环境,通过 合成水合多聚物黏附与固体表面形成的一种结构。目 前,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对人类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危害: 一是通过生物膜结构,使细菌能够对抗抗生素或机体 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造成机体的持续性感染,引起慢 性呼吸道感染、肺炎反复发作、慢性骨髓炎、亚急性感 染性心内膜炎等ll3 ;另一方面,细菌以生物膜的形态附 着于食品原料、食品加工器械、食品加工场所的表面, 使其能够抵御消毒剂的作用而存活,从而污染食品,造 成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对于生物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 实际意义。 生物膜是一种异质性的结构,即不同微生物形成 的生物膜在结构成分与形成机制上均有差别。生物膜 的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由胞外多糖、蛋白构成,有研究 表明DNA也是生物膜的一种重要成分㈣。目前,对于 生物膜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少数几种细菌,包 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 增李斯特菌等,研究手段主要是通过转座子突变单个 基因来展开。目前已经筛选到许多生物膜形成相关基 139===一 因,例如大肠杆菌中的鞭毛蛋白合成基因、葡萄球菌的 ica操纵子和盯 操纵子、假单胞菌中的elp基因、pho 调节子、鞭毛蛋白合成基因等。对于沙门氏菌的研究 表明菌毛和纤维素是决定其菌膜形成的关键因素,而 对于其形成的机制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将在筛选得到 的菌膜形成能力较强菌株的基础上,研究其在不同条 件下形成菌膜的基因基础,这将能够有效推进对于沙 门氏菌菌膜形成机制的认识,为沙门氏菌的控制提供 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云华,龙丽坤,蔡先全,等.文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水产品中 沙门菌lJ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8,3l(2):125—127 f21付丽红,王晓闻.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研究进 展[J]_中国酿造,2009,202(1):1—3 f31郭闯,贺宽军,王炜,等.应用PCR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前增菌程 序的优化 食品科学,2009,3O(4):189—192 [4]钟伟军,赵明秋,邓中平,等.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 氏菌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1l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8,3O(3): 220—224 [5】曾晓芳.畜产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的检测与控SJJ[J].四川畜牧兽医 2003,3O(4):28-29 [6]张娜,韩北忠,李敏,等.食品接触表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 膜形成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7):33—38 [7】杨葆华,韩北忠,陈晶瑜,等.超声波平板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的研究『J1.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0):136—139 [8]Hoorfar J,Ahrens P,Radstrom P.Automated 5 nuelease PCR assay f0r identiifcation of Sahnonella entencaⅢ.J Clin Microbio,2000,8 f91:3429—3435 [9]向雪菲,刘斌,张利达,等.食品中沙门氏菌分子检测靶点的筛选 与评价 微生物学报,2008.48(7):94 1—946 【10】O*Toole GA,Koher R.Initiation of biofihn formation in Pseudomonas lfuoreseens WCS365 proceeds via muhiple,convergent signalling pathways:a genetic anaLysis[J].Mol Microbio1.1998.28(3):449—46l [1 1】Pratt L A,Kolter R.Genetic analysis of Eschefichia coil biofilm formation:roles of flagella,motility,chemotaxis and type I pili【J]. Mol MicrobioI,1998,3O(2):285—293 [12]刘华伟,马立农,郭蔼光,等.畜产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i ̄JJ[J]. 西北农业学报,2004,l3(4):32—36 [13]唐俊妮,史贤明,王红宁,等.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调控机制I Jl l生物学杂志,2009,26f2):48—50 [14】Whitehurch C B,Tolker—Nielsen T,Ragas P C,et a1.Extracellular DNA required for bacterial biofilm formation[J].Science,2002,295 (5559):1487 收稿日期:2010—06—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