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合欢树的繁殖及培育技术10月31日

来源:易榕旅网


合欢树的繁殖及培育技术

一、生态习性

合欢俗称绒花树,为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6米以上。枝条开展,树冠呈伞状。花粉红色呈绒球状,花期6月~8月,荚果条形,9月~10月成熟,呈黄褐色。合欢树,阳性树种,好生于温暖湿润的环境。

有一定的耐寒、耐干旱能力,但不耐水湿,夏季树皮不耐烈日。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砂质土壤上生长较好。具根瘤菌,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浅根性,萌芽力不强,不耐修剪。华北地区宜选平原或低海拔山区小气候温暖处栽植。 二、栽植技术 (一)栽植时间

合欢移植的最佳时间是在萌芽前,一般在3月12日至4月10日之间,尽量随起随种,减少待植时间。 (二)幼苗繁殖

荚果由绿变褐、种子变硬后即可采摘。荚果采摘晾干用棍棒敲打脱粒,风选,干藏。播种前催芽10天。将种子放入缸中,倒入80℃热水搅拌后浸种。第二天换水1次,第三天将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混以等体积的湿沙堆积在背风温暖处,用浸湿的麻袋或草片覆盖保

温。七八天后种子约有1/3露白时即可播种。

选择地势较高、土壤肥沃的砂壤土做床。育苗地要整平整细,施足底肥,垄距为60厘米,沟深15厘米。在3月~4月采用开沟条播法播种,播幅约1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种量4千克~5千克。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如土壤过干影响出苗,可在垄沟内灌水洇湿土壤,切忌浇水漫过垄面,以免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幼苗长出第二片真叶后及时间苗,拔掉病弱株和过密株,株距10厘米。间苗后要及时浇水。 (三)大苗培育

播种苗当年以根系培养为主,要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幼苗无须修剪,以促进形成发达根系,为养根阶段打好基础。幼苗10厘米高时,可结合浇水施1次人粪尿,此后每月追肥2次,化肥与人粪尿可间隔施用。要注意及时灌水,雨季排涝,立秋后停止施肥、浇水。

播种苗当年上冻前起苗分级假植越冬。主干通直、粗壮、高达2米以上的幼苗,带干假植;其他幼苗自根颈以上5厘米处截干,将苗根埋藏越冬。翌年4月上旬定植进行养干,定植株行距40厘米×60厘米。

育苗地施足底肥,翌年4月上旬将假植苗取出,剪去坏根、病根,将主根剪去5厘米根尖后定植,及时浇定植水。对带干定植苗采用斩梢接干法进行接干培养。萌芽前,在苗干上部选饱满的侧芽枝上进行中短截,促进侧芽发育成枝,向上生长,以延长主干。此期要加强肥

水管理,及时去除其余侧枝,促进主干生长。当年即可达到园林用苗的干高要求(一般干高要求为2.5米~3.5米)。

对截干定植苗,待萌蘖条长到15厘米以上时留1个长势旺盛的枝条作为主干培育,其余枝条要及时去除。加强水肥管理,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截干当年新主干即可接近或达到干高要求,且干形顺直。

第三年春季对达到干高要求的苗木进行摘心,促发侧枝形成树冠,使枝叶量增加,以利于树木生长和干径加粗。如果植株过密时,可于翌年春季开始萌芽前进行抽稀移栽,培育大规模园林用苗。 三、病虫害防治 (一)合欢枯萎病

病危害,但多发生于长势较弱和被病虫害危害过的植株。表现为植株叶片萎蔫、变黄、脱落,枝条逐渐枯死,前后过程仅几天时间。截开主干断面,可见一整圈变色环,树根部断面呈褐色或黑褐色。 发生规律合欢树枯萎病为系统性传染病害,菌种为镰刀菌,传染性强。病原菌可在土壤病残组织和带菌土壤中存留。由根茎伤口侵入,在维管束内继续繁殖造成输导组织堵塞,并发生毒害作用,最终导致植株萎蔫至死。而且会以较快的速度传染给周边树木,如果防治不利,可造成大面积死亡。尤其是一些弱树,一旦被感染后,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大多在六七八三个月,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侵入;暴雨、灌溉会促进病原菌的扩散,增加树木的感染机会。 防治对策针对该病侵染期较长,传播途径多,病菌源广,系统性染病,且染病初期难以发现,一旦出现病状,难以控制这一特点。采

取单项防治措施很难达到防治目的,必须综合防治,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选择适宜的土壤栽植。合欢树栽植切忌低洼地,要选择土壤疏松,排水条件较好的地方栽植。

栽植形式上要科学。最好单株或几株栽培于绿化带内,也可点缀在花园、庭院内;由于街道土壤坚实连片,排水不良,不宜作行道树。 提高管理水平。定植后的合欢树要坚持定期松土,防旱排涝,定期施肥,做到春秋各施一次有机肥。成龄树要施有机肥,每棵树4至6公斤有机肥拌土均匀进行坑施,以增强合欢树的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一是在夏季,未见发病之前,逐一开穴浇灌50%甲基托布津500倍或40%的多菌灵600倍液。二是对于移栽的树可用10%硫酸铜溶液蘸根处理。对于已截过的枝干断面,涂抹保护剂,防治病菌侵入。 (二)合欢巢蛾

鳞翅目巢蛾科昆虫。它主要危害合欢,是合欢树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严重时,满树虫巢,大量叶片的叶肉被啃光或咬成残缺不全,树干呈现一片枯干景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毫米左右,翅展12毫米左右,前翅银灰色,上面有许多不规则黑点。卵椭圆形,黑绿色。老熟幼虫体长9至13毫米。初孵时黄绿色,渐变黑绿色,背中央和两侧有5条纵行黄绿线。受惊后非常活跃,往后跳动,吐丝下垂。蛹长6毫米左右,红褐色,包在灰白色丝茧中。 生活习性: 合欢巢蛾一年发生两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及周围建筑物的砖缝、檐下越冬。第

二年6月中下旬羽化,在叶片上产卵成片状。7月中旬幼虫孵化,先啃食叶片,叶片上出现灰白色网状斑,稍长大后吐丝把小枝和叶连缀在一起,群体藏在巢内咬食叶片为害。7月下旬开始在巢中化蛹,8月上旬第1代成虫羽化,8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这时易成灾,树冠出现枯干现象,9月底幼虫开始作茧化蛹越冬。检查方法:为害初期检查树木枝条、树干和附近建筑物上的白色茧蛹,再查看树叶上是否出现被啃成的灰白色网点或以丝缀叶为巢的现象。

防治方法: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以及7月底8月初刷除树皮裂缝及附近建筑物上的茧蛹。在幼虫初作巢期,虫量不多的可剪除虫巢,消灭幼虫。利用幼虫受惊后,向后跳动吐丝下垂的习性,可以敲打树枝,幼虫落地后集中杀死。于幼虫期喷1500至2000倍的辛硫磷乳油或2000倍的20%菊杀乳油或1500倍速杀等杀幼虫。 (三)合欢吉丁虫

合欢吉丁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成虫体长约3.5至4毫米,铜绿色,有光泽,楔形;老熟幼虫体长5至6毫米,头部小,黑褐色,前胸宽,背面有一褐色纵纹,尾端有褐色分叉,大部分腹节较细,形状似钉。该虫以幼虫为害合欢树的枝干皮层,主干上虫口最多,合欢受害后流脂流胶,轻时造成树叶发黄,树势衰弱,严重时可使树木整株死亡。防治方法: 采用50%甲胺磷乳油1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和久效磷乳油30倍液),在合欢吉丁虫成虫羽化盛期,用板刷将稀释后的药剂在树干上均匀涂抹,以树干充分湿润、药剂不往下流为度,涂药后用40厘米宽的塑料薄膜从下往上绕树干密封,在涂药包

扎后第15日,拆除塑料薄膜。因涂药后,药物通过树液流动运行到整个树体,未进行涂药的主干以上部位,吉丁虫也得到同样的防治效果.

四、合欢树的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中记载合欢树皮及花均可入药。合欢花有宁神作用,主要是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眼疾,神经衰弱等。含有合欢甙,鞣质,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活络止痛,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也具有清热解暑,养颜、祛斑、解酒等功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