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方高师院校《中国地理》教学改革设想

来源:易榕旅网
教学研究 地方高师院校《中国地理》教学改革设想 李航飞左盘石 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在开设《中国地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材更新慢、教法单一、实 践教学环节弱等,进而提出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 中国地理 教学改革 一、引肓 这有助于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培 《中国地理》是研究中国特定区域内的自然过程、社会经济过 养他们积极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程及其相互关系的空间规律的学科,是我国区域地理研究的核心部 (2)与中学地理“新课标”结合,紧密联系中学地理相关 分,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方向)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与主 教学内容,为学生教育实习及以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干课。该课程既肩负着传授地理科学理论及其应用方法、培养地理 (3)针对热点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如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可 科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也承担着加强我国国情宣传与教育、增 以结合最新动态如哥本哈根大会等进行探讨)、自然灾害(汶川地震、 强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爱国主义意识的使命,在资源、环境与区域 玉树地震等)等。 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 2、教学方法方面 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中学地理教学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偏重于讲授的教学方式, 积极探讨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课前教师布置相 二、《中国地理》教学的现状 关讨论题如“中美区位对比分析”、“南水北调的影响”等,让 1、教学内容上:教材更新缓慢、部分内容陈旧 学生自己看书、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 《中国地理》教材较少,其中用的较多是赵济、陈传康主编 论。 的《中国地理)(面向2 1世纪教程,1 9 9 9年第一版),受传统 (2)结合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让学生走上讲台,提高他们的 教学模式的影响,其内容分为总论和区域分论两部分。前者系统地 表达、表述能力,使学生尽早的能感受到教师的角色,有利于提 论述了全国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后者则分章论述全国各个综合分区 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 (3)针对不同的学生探讨“同课一一分类一一异构”的教学 向。这种体系比较完整,内容丰富,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层次 模式,根据学生的成才目标、职业规划及学习动机、兴趣的差 的重复,并且教材里面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数据 异,分别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实践 有些陈旧、过时,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应用性较差。 类别或是小组进行分类教学,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组织不同的教学 2、教学方法上:教法单一,手段落后 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 一方面,对于《中国地理》的教学,基本上教师讲、学生 3、实践教学方面 听的偏重于讲授的教学方式,直观性、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 野外实习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提升,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 等教学方法使用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高师院校办学经费较为 学环节i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团结合作 紧张,导致幻灯、 录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资料及设备十分缺乏, 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 致使教学手段落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把加强技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实习的指导思想;另一方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面,要与其它专业课如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等相结合,积极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轻视 建设不同层次的野外实习基地(如校内基地、市内基地、省内基 了实践教学,这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思维方 地、省外基地等),在地方高师院校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要 法、研究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因近些年来 很好地利用校内及市内的实习基地;第三,实习前根据实习的线路 食宿、交通等费用的大幅度增加,而教学经费增长有限,致使实践教 编写好实习指导书,组织学生观看专题录像,在实习过程中,以 学的时间及内容大大压缩,学生实习、调研时间也大大减少,实习实 学生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实习仪器和工具书主 验经费的短缺,导致地理教学实践畦、应用性方向的改革难以力行。 动的探索知识。注意对地理事物与环境关系的观察、记录及分析,初 步学习和尝试野外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 三、《中国地理》教学改革设想 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实现课堂知识与实际结合,使单纯的知识传授转 1、教学内容方面 变成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1)《中国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不仅要精选区域地理(中国 地理)的经典内容,还要反映有关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研究的新成 参考文献 果、新热点,并要及时向学生介绍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研究的前沿 [1]王彦丽.论《中国地理》课程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J].教 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更新一些社会经济指标位。如讲述“中国工业 育与职业,2 0 0 6,(2 9). 建设与布局”时,补充“十一五”规划期间工业结构及布局变化情况、 [2]李红.新课程标准与高师《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J].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内容,讲述区域规划内容时及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 0 0 6,(4). 时补充“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本省主体功能区划”及“人口功能分 【5]苏筠,周钰,叶琳.“同课一分类一异构”教学模式在高 区”等相关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地理基础知识与前沿学科的关系。 师“ 土地理”课程中的教改实践[J]_中国地质教育,2009,(1). 注:[基金项目]韶关学院教学改革课题。 (接上页) 参考文献 也可以改善课堂气氛。 [1]伍 刚,张小平。基于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教学研究【J】 四、结语 攀枝花学院学报2 00 7年第6期1 1 7—1 21页. 三本院校的培养模式,与重本院校及高职院校的模式截然不 [2]韦荚茅,张小林,叶爱华.高斯定理的直观教学【J】电 同,对各门课程的教学也应不同。本文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学方 气电子学报2 0 0 9年第2期42—44页. 法做了一些初步探讨,希望有助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0.9 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