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口述日记”的一点看法
【从一个真实的案例说起】:
新生报到时,小峰妈妈借给我两个厚厚的笔记本!说是给小峰记的日记。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本子填补着我的每个闲暇。感动、慨叹、钦佩着小峰妈深沉、细致、智慧的同时,一个活泼、天真、善良的小男孩不知不觉间占据了我所有的期待和喜爱!每天,我总会不自觉地关注小峰,既会为他的言行与那些文字的完美对证而惊喜,也因他带给我的新发现而开怀。
说实在的,小峰具有许多同龄孩子难以企及的优点!而令老师们对他“刮目相看”的,应该还是他那出色的表达,敏捷的思维,与众不同视角… …
在与小峰妈妈的交谈中,我得知,从孩子出生起,她就开始坚持给孩子记日记,小到一个表情,大到对一件事情的处理。六年下来,从妈妈记录到小峰口述,记日记已经成为这对亲密母子每天的必修课。日记,不仅架起了母子间畅谈心声、交换思想的桥梁,更在不知不觉间带给峰妈一个如此出众的儿子!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口述日记”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我的经历感触】:
其实,对照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受益于“口述”和“日记”!
从有记忆起,家里的墙壁上就挂满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书,随手就可以拿到。于是我带着一肚子故事上了学前班,学前班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教学任务,老师为了省事,总是让我给同学们讲故事,每当这时,同学们都会很安静,老师也就会很省事。久而久之,爱讲故事,看故事的我,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写故事,近两三年的时间里,我所记录下的关于班级里孩子们的故事已有十二万余字了。
【关于日记】:
近代教育家杨杏佛说得好:“日记虽小课,然作时多在清夜,面对一日之过,虽无意自省,也尽自省之责矣。”尽了自省之责,也便促人不断进步,起到启迪智慧的作用了.
全国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魏书生说得更贴切:“如果人们把胡思乱想的时间拿来写日记,没有话写,就把胡思乱想的内容洒在纸上,那么我想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自己心理的保健医生,就会成为一个自新的强者,就会从那流在纸上的横七竖八的思绪中理出一个规律来。逐渐的,乱的越来越少,系统的越来越多,无效的思维也会被束缚住。”
一位哲人说:“人性中皆有悟,就像石头中皆有火。非敲击不已,火光始现。非功夫不断,悟性才出。”可想而知,记日记时间长了,积累的素材多了,必然会使人产生渐悟,悟出点道道,理出点头绪,对人对己对事对物对宏观对微观,总会产生某些思考,寻出些规律性的东西。继续积累,继续求索、探讨、琢磨,很有可能产生顿悟,使人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登临一个人生的心灵制高点。
【分享一些喜悦】:
从接手一(2)班开始,我便开始提倡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记“口述日记”。在家长们的配合下,在孩子们无拘无束的表达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以下的片断:
“我从山上摘了许多叶子回来,妈妈答应我一起做剪贴画。有些叶子能做成蝴
蝶的翅膀;有些叶子能做成小熊的身子;有些叶子的纹路很深,可以做成一艘小船;有些叶子红红的,有些叶子黄黄的,它们都能做小兔子的耳朵,因为这些叶子是椭圆形的。我把它们晒在太阳底下,等它们干了以后,就可以做贴画了,好期待呀!”——摘自《雨霖口述日记》
这岁岁年年的落叶,对于我们而言恐怕早已司空见惯了吧?在孩子们的眼中是多么瑰丽神奇!生活的情趣何尝不是如同落叶一般纷纷扬扬,俯拾皆是呢?
“蝴蝶村里蝴蝶好多呀!朗朗一定是太开心了,不小心摔到了小池塘里。我忙
着拉他起来。可是他太重了!扑通!哈哈!我也和他一起摔了下去!” ——摘自《晋晋口述日记》
小小男子汉阳光般的心,是不是都将天空中的阳光比得黯然失色了?!
放学回家跞跞很高兴告诉舅舅说:“舅舅我今天当了宣传委员了。”“这么棒
啊,宣传委员是做什么的?”舅舅故意问。“是帮忙老师一起出黑板报啊,还有就是发报纸啊,什么的。”说着就到了楼下,舅舅正好要去复印店拿一盒名片。“舅舅你也有名片了,我也要印名片。”舅舅问:“你印名片干什么用啊?印什么内容?”“我要发给我们的同学和老师。上面印跞跞, 宣传委员,1(2)班,还有我的QQ号和电话号码,可以吗?”舅舅:“呵呵,这么小就知道宣传自己了,真不愧是宣传委员。你们班老师真有眼光!”
感谢跞跞妈,让我享受着跞跞纯真可爱的同时,也似乎亲历了这难能可贵的家庭生活场景!
曾有人说:经过文字浸润的心灵可以兼收并蓄、波澜不惊、宠辱偕忘。我想,这样的心灵,该是清澈、宁静、鲜活而深刻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从“口述日记”开始,帮助孩子开启进入这美妙世界的神秘之门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