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CMOS轨到轨电压跟随器的设计及优化

来源:易榕旅网
第27卷第2期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1.27。No.2 2013年6月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n.,2013 CMOS轨到轨电压跟随器的设计及优化 赵树军 (黑龙江工程学院电气与信.g-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 摘要:电压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总是小于且趋近于1,它具有低输出阻抗、高输入阻抗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理想 的情况下,从前级电路看去电压跟随器相当于断路,从后级电路看去电压跟随器又相当于一个恒压源。在具体电路 中,电压跟随器一般做缓冲级和隔离级,并起着前后级阻抗匹配的作用。文中提出一种AB类高性能CMOS轨到轨 电压跟随器,电路是以AB类对称式电压跟随器为基础设计的。 关键词:CMOS;轨到轨;电压跟随器;输出阻抗 中图分类号:TN7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4679(2013)02—0061—04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CMOS rail to rail voltage follower ZHAO Shu-jun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50,China) Abstract:The magnification of the voltage follower is always Iess than 1,which has higher input impedance and lower output impedance.1f in idea1 conditions,the front-end circuit iS equivalent to open circuit,and the post—stage circuit is equivalent to the constant voltage source.In the specific circuit,the voltage folio— wer becomes a buffer or an isolation level in genera1.It makes the impedance matching in between the front—end circuit and the post—stage circuit.A high performance class AB-CMOS rail to rail voltage follo— wer is provided,which circuit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AB symmetrical voltage follower. Key words:CMOS;rail to rail;voltage follower;output impedance 1跟随器概述 改善串扰、提高显示质量有很大关联。消费类的 STN驱动芯片对跟随器设计和实现提出要求:功率 CMos技术刚刚问世时,人们还不清楚它会对 损耗低、输出信号失真较低、电压输出范围较大。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然而,现 这几个要求也是跟随器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 在cMOS技术已成为混合信号环境中模拟电路设 向[213]。 计的一种选择。这种技术的普及并不是由于设计 电压跟随器,顾名思义,就是输出电压与输入 者的极力推广,而恰恰是工业设计的必然选择r1]。 电压相同,电压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恒小于且接 80年代末,液晶显示技术飞速发展。虽然超扭 近1。电压跟随器的显著特点就是输入阻抗高,而 曲线列在显像效果上不如有源矩阵的液晶显示技 输出阻抗低,一般来说,输入阻抗要达到很高是容 术,但对液晶显示技术的显示效果要求并不高,且 易做到的。输出阻抗低,通常可以到几欧姆,甚至 超扭曲线列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率损耗低等方 更低Ⅲ。 面比有源矩阵的液晶显示技术有着明显的提高,故 在电路中,电压跟随器一般做缓冲级(buffer) 其在手机、MP3、MP4、计算器等便携式消费电子产 及隔离级_5]。因为电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一般比较 品中占有相当大的市场。 高,通常在几千欧姆到几十千欧姆,如果后级的输 跟随器是STN驱动芯片的研究难点,其性能与 入阻抗比较小,那么信号就会有部分损耗在前级的 输出电阻中。这个时候,就需要电压跟随器从中进 收稿日期:2012—07—05 行缓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用电压跟随器的 作者简介:赵树军(1970一),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物理 另外一个好处是提高了输入阻抗,这样,输入电容 ・62・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7卷 的容量可以大幅度减小,为应用高品质的电容提供 跟随器为基础改进获得的。 了前提保证ll6J。 电压跟随器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隔离,在HI— FI电路中,关于负反馈的争议已经很久了,其实,如 果真的没有负反馈的作用,相信绝大多数的放大电 路是不能很好工作的。但是由于引入了大环路负 反馈电路,扬声器的反电动势就会通过反馈电路与 输人信号叠加,造成音质模糊,清晰度下降,所以有 一部分功放的末级采用了无大环路负反馈的电路, 试图通过断开负反馈回路来消除大环路负反馈带 来的弊端。但是,由于放大器末级的工作电流变化 很大,其失真度很难保证 ]。 在这里,电压跟随器的作用正好达到应用,把 电路置于前级和功放之间,切断扬声器的反电动势 对前级的干扰作用,使音质的清晰度得到大幅度 提高。 目前,电压跟随器除了在电乐器方面有较大的 应用,其还被广泛应用于ANN(人工神经网络)、 LED显示屏、音频功放等诸多领域,发展前景十分 乐观。 2 轨到轨电压跟随器的设计及优化 2.1传统对称式电压跟随器电路描述 传统对称式电压跟随器如图1所示,电路中 4个晶体管(M1一M4)连接成两级共漏缓冲器。 d 图1传统对称式电压跟随器 这种结构有3个缺点[8]:①由于NMOS和 PMOS之间的栅源电压不匹配,导致它需要很大的 补偿电压;②由于MOS晶体管相对于三极管(BJT) 的跨导较小,而导致输出阻抗增高;③线性输出摆 幅较小。为了尽量避免上述缺点,对电路进行了 改进。 2.2改进后的电路描述 图2的电路原理图是以图1中传统对称式电压 M M 图2改进后的轨到轨电压跟随器 M1、M3、M5和M7形成两级共漏,转移电流比 率为a的NMOS和PMOS管(M2一M4、M6一M8)形 成电流镜装置,而M1、M3、M5、M7这4个晶体管 被电流镜装置所偏置。M1和M2有相同的漏电 流,M3和M4有相同的漏电流,所有的NMOS和 PMOS都具有相同的尺寸,M1的栅源电压和M3 的栅源电压接近相等。这种栅源电压匹配方法也 可以应用于跟随器M5一M8。最终,改进后的电压跟 随器的补偿电压将会降到最小l9]。通过运用两个复 合管(M1一M4、M5 M8),可以增加MOS管输出的跨 导。跟随器M1 M4和M5一M8的跨导可以分别用 式(1)、式(2)表示。 gM(1ower)一 g Mt X gM3 , (1) gM5×gM7 ,0、 gM‘ ppe ’一—gMS--a—X gM7。 , 从式(1)、式(2)看出,通过控制转移电流比率a 就可以调节输出晶体管的跨导。仿真显示, 取恰 当的值时,能够获得很高的跨导。 输入电压的幅度在 t。 和 n之间,此时电路 将会作为一种传统电压跟随器,而这种传统电压跟 随器会有很高的跨导和很低的栅源电压不匹配现 象。通过式(1)、式(2),可以算出输出阻抗,如式 (3)所示。 R。一( 一 )∥( 一羔). c3, 晶体管M1和M9被连接作为差分放大器,假 如输入电压比 l。 低,此时M1和M9的偏置电流 的大部分变成M9的漏电流,J 被Mll—M12、 第2期 赵树军:CMOS轨到轨电压跟随器的设计及优化 M13一M14两个电流镜镜像复制。M14的宽是M13 的~倍。输出值能够在负极的过驱动(VDSAT14) 范围内摆动,此时输出阻抗R。c- 由式1/gM 一 /g 给出。相似的,晶体管M5和M10被连接作 为差分放大器,假如输入电压比 高,此时M5和 M10的偏置电流,b1的大部分变成M10的漏电流, b1被M15一M16、M17一M18两个电流镜镜像复制。 M18的宽是M17的N倍。输出值能够在正极的过 驱动(VDSAT18)范围内摆动,此时输出阻抗Ro(hi h) 由式1/gM。--a/gM1给出[1(:】]。 2.3对改进后的电路图完成仿真并记录数据 直流(2.5 V)传输特性,如图3所示。 T—Spicel 3.0 / 2.5 ∞它\0 三【u ∞ 一0 一0> / 2.0 0O 505O5O乏0044 5O5O/ 5O50 芝1.5 1.0 / / 0.5 0 1.0 1.5 2.0 2 5 3.0 /V 直流(2.5 V)传输特性 给定Vad一2.5 V,负载R一600 12,对电路电源 电压进行直流(DC)扫描分析,其扫描范围为0~ 2.5 V,从图4可以看出,0.7~1.4 V电压跟随效果 线性度很高。直流(3.3 V)传输特性如图4所示。 T—Spice1 / 3.0 /2.5 / >2.0 \ 1.5 / 1.0 / 0.5 / 0 0.0 0.5 1.0 I.5 2.0 2 5 3.0 /V 图4直流(3.3 V)传输特性 给定 一3.3 V,负载R一600 12,对电路电源 电压进行直流(DC)扫描分析,其扫描范围为0~ 3.3 V。由图4可以看出,0.7~1.7 V电压跟随效 果线性度很高,基本达到设计要求。经过与图3对 比得出,提高Vdd值可以增大输入电压跟随范围。 改进后电压跟随器的频率响应如图5所示。 本文设计的CMOS轨到轨电压跟随器在驱动 负载R一600 Q的情况下,此电路在频率l k~1 G 的范围内,得出图5所示的电压增益输出曲线。由 O O O 5 图 3 图5改进后电压跟随器的频率响应 图5可知,改进后的电压跟随器增益为一O.4 dB,截 止频率(一3 dB)大约为500 MHz。改进后的电路 基本能满足所要求的设计指标。M1、M3、M5、M7 跨导如图6所示。 30 25 20 15 l0 5 0 /v 图6 M1、M3、M5、M7跨导 通过T-Spice网表的编辑,仿真出图3~4波 形,导出M1、M3、M5、M7的(.out)输出文件,然后 粘贴至Excel表格中,编辑公式(2)~(3),最终得出 输出阻抗图形如图7所示。 10o 詈 0。 图7输出阻抗 由图7可知,CMOS轨到轨电压跟随器在驱动 负载R一600 Q情况下,输入电压在0.8~1.7 V跟 随范围内,输出阻抗小于20 Q,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电压跟随器具有较低的输 出阻抗、较大的线性输出电压摆幅、较大的截止频 率。改进后的电压跟随器在负载R一600 Q的情况 下,提高 值可以增大输人电压跟随范围( 从 2.5 V提高到3.3 V)。改进后的电路在频率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7卷 1 kHz ̄l GHz的范围内工作时,可以得到增益约 为一0.4 dB,截止频率(一3 dB)约为500 MHz。当 输入电压在0.7~1.7 V范围内变化时,输出与输入 表现出较好的跟随效果,最大输出阻抗低于20 Q, 以上设计指标已经满足了最初的设计要求。写出 各M()S管宽长比的简单计算过程,最后列出改进 后电路的各个MOS管宽长比数值。 而应用于手机、MP3、MP4、计算器等便携式消费电 子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AI I EN P.E.Douglas R.Holberg.CM()s模拟集成电 路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9. [2]蒋研飞.应用于缓冲放大器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北 京大学,2006. 3 结束语 本文设计一种AB类高性能CM0S轨到轨电 压跟随器。设计过程中,针对设计需求首先应用理 [3]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6:327—329. [4]AI I EN P.E.Douglas R.Holberg.CMOS模拟集成电 路设计I-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9. 论计算得到所有MOS管的宽长比值。通过研究传 统对称式电压跟随器与改进后的电压跟随器,比较 性能优缺点,对电压跟随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介 绍了电压跟随器的基础知识,列举了两种电压跟随 器的电路,并将传统对称式电压跟随器与改进后的 电压跟随器进行了比较,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具体结 构,并简单介绍了各MOS管组成的模块功能,使改 进后的电压跟随器的电路可以在电源电压为2.5 V 或者3.3 V条件下工作,电压跟随范围拟定1~ 1.5 V,能驱动600 Q的负载,截止频率(一3 dB)在 200 MHz以上,并且保证输出阻抗小于3O Q。通过 本文的理论研究和分析将为进一步的仿真及版图 设计打下理论基础,深化对STN驱动芯片的研究和 挖掘。AB类高性能CMOS轨到轨电压跟随器具有 Es]蒋研飞.应用于缓冲放大器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北 京大学,2006. [6]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6:327—329. [7]马场清太郎.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设计[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11:5-25. -J8]David A.Jones,and Ken Martin.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5 106. [9]Manetakis,K,and Toumazou,C,“A new high—frequen cy very low output impedance CM()S buffer”[J].1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2006, 21(1):485-488. [1o]毕查德.拉扎维.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M].陈绍 贵,程军,张瑞智,等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243 254. 功率损耗低、输出信号失真较低、电压输出范围较 大的特点,能够使液晶显示技术有明显的提高,从 (上接第56页) [责任编辑:刘文霞] 的地址控制。主从结构的时序控制状态机易于实 [4]叶芳,刘钧雷,朱琦.LDPC码的译码算法[J].南京邮电 学院学报,2003,23(3):65—69. 现、功能强大。这些特点使本文设计的译码器非常 适合硬件实现。③硬件资源利用率高,复用存储器 阵列,利用计数器记录校验矩阵中非零元素的地 [5]Howland C,Blanksby A.A 690mW 1Gbps 1024~b,Rate- 1/2 Low density Parity-check Code Decoder[Jj.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2002,37(3):404—41 2. 址,这些措施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提高了硬件 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J]Mackay D J c.Good error correcting codes based on very sparse matrices[J].IEEE Trans on Inform Theroy, 1999,45:399—431. [6]Zhiyong He.A class of irregular LDPC codes with low error floor and low encoding complexity[J].IEEE Corn nlun,Lett,2006,5(10):372—374. [7]尹晓琪.LDPC码编码及译码算法的研究[D].南京:南京 师范大学,2006. E8]马丕明.低密度校验码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济南:山 东大学,2005. [2]CHUNG S Y.On the design of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within 0.0045dB of the Shannon limitEJ].IEEE Corn mun,Lett,2001,5(2):437 439. [9]梅志红杨万铨.MATI AB程序设计基础及其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O]刘敏,魏玲.MATI AB通信仿真与应用[M].北京:国 防工业出版社,2007. [3]单明.LDPC码解码技术研究及实现[D].南京:东南大 学.2004. [责任编辑:刘文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