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学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现状与趋势

来源:易榕旅网
露 2014年第24期 教学研究 中学地理课程资 发研究现 趋势 李丹’ 赵媛 (1.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46;2.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基于CNKI中文全文数据库,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与研读,对目前中学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现状与趋 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研究中,有开发的案例和实践的研究逐渐增多,注重生活化和潜在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好的趋势,但也需要在潜在课程资源开发,开发的评价,资源的统计、筛选、管理等方面加 强研究。 关键词: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现状与趋势 我国从2001年正式开始进行有关课程资源及其开 发与利用的研究。随着人们对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重 要性的认识逐渐加强,对课程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资源”作为篇名进行模糊检索,但由检索结果(图1) 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开始关注中学地理课程资源问题 始于2002年,这与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本文基于CNKI中文全文数据库,将“地理”和“课程 资源”作为篇名,在不限时问的情况下进行模糊检索, 共检索出255篇文献,对搜索结果进行浏览后剔除不符 要(试行)》直接相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 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 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课程改革目标,课程资源是课程的 载体和基础,因此对课程进行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对 课程资源的更新和开发,该目标引发了研究者对课程资 源研究的热情。 主题的文献,最终得到220篇文献,以此作为基础资 料,进行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现状分析。 ~、文献发表年度统计 虽然是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将“地理”和“课程 年份 图1地理课程资源论文按年度数量统计(单位:篇)① 图l显示,研究人员对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关注程 和学科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自2002年以来,相关文献数量一直 平稳增长,2010年以后研究热度更是大幅提高,网络资 源、生成性资源等不断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扩充着地理 课程资源的内涵,这些因素促使对地理课程资源研究的 再度升温,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我国中学地理的教学 二、研究内容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将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五类: 地理课程资源本身、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理论、开发实 践、开发的评价、地理课程资源的管理,各部分内容所 占比例见图2。 誊 201 4年第24期 于地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生本性是指地理课程 资源开发要紧扣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参与开发过程;经 济性是针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地域性而言的,要选择距离 制以顺利地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 教学研究 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并建立校内外地理课程资源协调机 (4)开发面临的问题 刘永梅认为教师的课程资源观不正确和能力不 足、学生缺乏合作与参与意识、现行教育评价制度的不 完善、学校资源匮乏等是制约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 [161。近、成本低、效果好、典型的资源。 (2)开发策略 蒋胜强论述了自己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的理 解。首先,要充分利用课程标准、地图册、练习册等最 基本的课程资源,还要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其次,要 积极开发校内资源,如自办地理小杂志和地理科普专 刊、地理制作比赛活动和知识竞赛、建立校内地理活动 基地、教师集体备课整合集体智慧等。然后积极开发校 外资源,如开展地理调查活动、开展野外旅游、质疑地 理事象等。最后,要注重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像资 料、Google Earth等软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李晴在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添加了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 地理课程资源,注重挖掘生成陛资源和人力资源 。黄 红梅补充了开发隐『生地理课程资源和建立学校地理课程 王向东认为广大课程开发者要注意形成科学的地理 课程资源观、加强地理课程资源的统计与管理、建立地 理课程资源的协调机制、注重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与作 用、树立正确的地理课程资源发展观,并要处理好经济 发展水平与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关系、网络资源与人力 资源的关系、地理课程资源与相关学科资源的关系 。 这些问题和提醒都非常中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设法 解决。 3.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的研究 对以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为主题的文献的鉴定 方法是,文献题目中包含特定的地域、具体的课题等有 资源信息管理库,主张教师应做好调查与整理工作,将 各类地理课程资源实现有序排列和管理 “ 。 开发隐性课程资源成为当今地理课程资源研究的 热点。隐}生课程资源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 加影响的课程资源,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 式存在,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影响学 生,主要包括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 明显实践色彩的词语,如,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 究——以铜陵市为例、浅谈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 本思路——以高中鲁教版《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节 为例等。从图2可知,这部分文章数量也较多,且近年 来越来越多,与开发理论的文献数量差也越来越小,说 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践研究,这对地 理课程的开发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针对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李爱华着眼于教材的 二次开发,利用后现代课程观的思想指导教材的二次开 发实践,提出了“三时段开发策略”和“双主型开发 策略”,并结合教材进行了实例分析”…。王刚例谈了校 师生的生活经验、内在特质等资源。李金国论述了开发 隐性课程资源的意义、开发途径和开发策略”。 。陈锦鹏 从捕捉学生偶发事件、学生课堂疑问、学生个性见解、 学生错误回答、课堂教学意外等方面,阐述了捕捉课堂 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教学策略” ’。曹家军认为要本着 参与性、开放性、实践性、过程性的原则,将学生的知 识储备、个性差异、生活经历、兴趣爱好、错误信息等 运用到课堂导入、活动设计、案例开发中去 。综上, 内地理课程开发的实际利用,如校园实验、食堂和商店 的利用、师生的手掌资源利用等很贴近生活的有趣案例 119} ̄针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姚伟国以上海的一所学 校为例,提出对社会资源开发、对校园周边环境资源开 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开发意识和察 觉力,拥有一定的教育智慧,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 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开发等方法 ”0。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往往体现于地方和校本 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这是由地理课程资源的地域性 特征决定的。夏旭云利用镇江地形开展必修2第四单元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的教学,并开展了 包括“镇江的格局”“镇江的山(上)”“镇江的山 (下)”“镇江的水”“镇江的展望”五个部分的乡土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 ”。徐家刚以江苏省淮州中学 为例具体阐述了校园内隐性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开发程序 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主要有调查、分析、筛选、 建立数据库和校内外协调机制五个步骤。王向东认为 “调查”包括开展社会调查摸清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结 构和分布状况以及调查学生所需的地理课程资源内容 两方面; “分析”指分析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条 件; “筛选”指根据不同的价值取向、目标和学生的特 点选择合适的地理课程资源;第四步就是建立地理课程 资源管理数据库,对资源进行分类和管理;最后,就是 的具体实践 。这些案例的分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 有很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8 教学研究 2014年第24期 羹 圈 4.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评价的研究 大部分学者都着重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评价方面的研究很少,检索结 果中只有王向东的一篇关于评价的文献。但对地理课程 资源开发的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地理课程资源有效性的 显性资源注重构建学生的知识世界,而隐性资源 则注重建设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所以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2.研究薄弱点 (1)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进一步研究并引向实践 该方向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学生资源和生成性资 源。每个学生的出身、经历等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就蕴 高低将直接影响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与水平。王向东 认为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性是指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对地理教与学质量提高的贡献率,具体包括地理课 藏巨大的地理课程资源。生成性课程资源是在真实的课 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系列有价值的资源,是教师和学 生智慧的集中体现和反映。现在的开发存在课堂随机利 用多,缺乏整体构建等问题,且它们以潜在的方式存 在,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开发和利用的难度也 较大,所以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还需要学者们投入更多 的热情和精力。 程资源的发现率、利用率、贡献率,并提出了一些提高 有效性的策略。他还提出教育哲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 论三个筛选课程资源的筛子 。 5.对地理课程资源管理的研究 地理课程资源的管理是指对各级各类地理课程资 源进行统计、分类、筛选与整理,以便教师与学生有计 划地进行地理教与学,也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资源的共 享与更新。目前最好的解决措施就是建立地理课程资 源的数据库。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发现主张建立资源库 的学者很多,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很少。马海英阐述了地 (2)进一步完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机制 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 践上,但到底什么样的资源是高效的,开发的资源实践 效果如何,学生的能力有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有没有 达到预期效果,这都需要评价体系来衡量,所以,这个 理课程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目的、重点目标、原则并进行 了义务教育7—9年级模块一和模块三数据库的实践 。 孙德勤研究了基于博客的中学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开发模 视角需要集中更多的研究力量。 (3)地理课程资源的统计、筛选、管理研究不足 在国内,有许多公司开发了商业教育资源管理系 统,如清华同方思科、互盈科技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 等,但这些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都没有提供相互之间进行 操作的接口,还是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另外,现 在网上的资源鱼龙混杂,有些资源是为了换的积分而草 型和管理模型 ,但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潘聪聪从素材 来源、整理和处理、分类、保存和共享四个过程分享了 建立他们自己学校的地理课程资源库的经验 。高海波 提出了建立资源库的目的是快捷检索,首要前提是标准 统一,基础是科学分类,并进行了实践反思 。但总体 而言,对资源库建设的研究较少,而且资源共享成果不 大。 率上传,质量低劣,会浪费资源使用者的时间,甚至会 传递错误信息。所以需要建设国家级的资源库,在最大 程度上实现优秀资源的共享,但建库是一项巨大工程, 还需广大学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注释: ①2014年的数据统计到8月份。 三、小结 1.可喜的研究变化 (1)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研究逐渐增多 说明地理课程资源开发逐步走向实践,一线教师 的热情被开发调动起来,这一股强大的力量一定会使地 理课程资源开发蓬勃发展。 (2)倡导并落实开发生活化的地理课程资源 这顺应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地理课程理念:学 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主张地理课程应向学生提供与其 生活及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基础性的地理知 参考文献: 【1】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育科学研究,2002(3):32—34. [2]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 用[J].学科教育,2002(2):1—5. [3][5】杨娅娜,李晴.地理课程资源:内涵与特 征、类型与功能[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5,01:88—92. 识和技能,为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让 学生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 (3)关注生成性资源和人力资源等隐性课程资源的 开发 [4][151117]王向东.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 本途径 .地理教育,2003,02:56—57. (下转第22页) 29 201 4年第24期 教学研究 了“假象”,完全成了为了迎合新课程的分组讨论而分 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的。而且最后代表小组起来回答的同学也往往仅仅是个 人观点的描述,而非小组整体智慧的结合。那么这样的 分组同样已经失去了意义。 1.分组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随意分组 太明显 3.各组完成讨论的进度不同,教师急于喊停 由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差异,在相同的时间内,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的分组方式是以区域 来分组,座位相近的若干学生分为一组。这种分组方式 小组完成任务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小组还未真正 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进入,讨论正酣, 教师就叫“停”了。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起不到分 缺少对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 等学生实际情况的最起码的了解,小组合作讨论的效果 显然不会好。尤其是在一些外出公开课中,由于教师对 全新的学生完全陌生,这种低效的分组方式尤其明显。 组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课堂教学也随之变得松散和 低效。 2.组内学生参与程度不同。探究合作效果不佳 性格外向,能说会道的学生往往会主导着整个小 组的讨论,而一些内向的学生则被晾在一边,只有旁听 其实,类似这样的假象在我们的课堂中还有很 多,例如假对话、假民主、假创新、假反馈等等,关键 是我们教师是否能有这样的敏感度去发现以及发现了以 后能否有这样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智慧去思考这些假象出 现的原因,因为只有我们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我们才能 有针对性地去纠正,让我们的地理课堂去伪存真,回到 的份,可能就成了陪衬。包括最后分组讨论结束后的观 点表达,肯定也是同样的那几个学生。长此以往,就 可能出现组内大部分学生游离于团队之外,失去对分组 讨论这一初衷很好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兴趣,积极性明显 降低,起不到分组讨论想起到的合作探究主动学习的目 真实、高效的轨道上来。 (责任编校:缪鑫) (上接第29页) 【6】[7]曾清.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江 西教育,2014,Z6:76.77. [8】[1 0】李晴,杨娅娜.试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利用原则与途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5,03:48.52. 【20]姚伟国.课改背景下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 恩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 版),2005,04:83—86. [21]夏旭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乡土地理课程 资源的方案——以镇江市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 师),2014,16:29—30. [9]蒋胜强.浅议农村地理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J]_ 考试周刊,2014.63:130. [11]黄红梅,周中立.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22]徐家刚.校园内隐性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以江苏省淮州中学为例[J].考试周刊,20l1,86:l65— 166.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74.75. [12]李金国.高中地理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 践和思考[J】.地理教学,2010,21:9—12. 【13】陈锦鹏.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生成性课程资 源[J].新课程(上),2012,12:41. [23】王向东,袁孝亭.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初探[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02:34.37. [24]马海英.义务教育7~9年级地理课程资源库建 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14】曹家军.浅谈开发与利用学生自身地理课程资 源 地理教学,2010,24:51—53. 【25】孙德勤.基于博客的中学地理课程资源库的构 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08:3 1-33. [26]潘聪聪.地理课程资源库的构建与反思[J].新课 程学习(中),201l,06:106.107. [16]刘咏梅.阻碍和制约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 用的主要因素[J].中学教学参考,2013,12:90. [18]李爱华.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下的地理教材再开 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19]王刚.例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实际利用[J].地 理教学,2014,14:35—36. [27]高海波,陈建洪.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初 步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0:24.25. (责任编校:普布卓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