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中期检查情况表
院 (系) 外国语学院 教 研 室 高年级教研室 课 程 名 称 语言学概论 课程组主持人 袁秀凤
填表日期: 2006 年 3 月 8 日
绍兴文理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语言学概论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限选课 专业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周学时 2 总学时 36 授课对象 英语03级 课程组师资情况 姓 名 性别 女 男 男 男 年龄 41 40 38 48 学位 硕士 硕士 硕士 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党政职务 外语学院教研科长 无 元培学院英语系主任 无 主持人 袁秀凤 韩仲谦 任 荣 成 员 席仲恩 课程建设中期检查情况 教学条件建设(含大纲、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课程教学规范、教学课件的建设情况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新情况) 大纲:在02年版大纲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组成员的集体讨论、研究,整理出了重点突出、课时分配合理的05年版大纲。 教材与参考书:采用胡壮麟等主编《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补充了《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胡壮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语言学教程学习指南》(修订版,张鑫友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等25种中、英文参考书,其中何兆熊、梅德明主编的《现代语言学》还有配套光盘。丰富的参考书为我们自编课件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课程教学规范:在《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前,本课程是没有课程教学规范的。为此,我们经过讨论,制订了相应的规范,以确保课程授课质量, 课件:课程组成员分工合作,自编了本课程的课件。分工情况:袁秀凤编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韩仲谦编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一章;任荣编语言理论课件;席仲恩统筹。所编课件已经在英语03级学生中使用,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以后将继续修改,提高课件趣味性以及含金量,让学生们更轻松地学到更多的语言学知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考虑到大班上课的特殊性,我们在授课时,坚持两个原则:精讲多练,师生互动。以期彻底改变传统的语言学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各自为政的被动状态。具体到课堂上,一般分两步走。在理论部分,以教师专题讲授为主,每次一课时;另一课时分配给练习部分,届时以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或 “pair work”或 “workshop”为主,教师最后收集不同组的讨论意见,及时向学生们反馈,这样能够集思广益地分析具体的论题。学生们通过讨论活动,能够加深理解所学内容。对那些领会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通过参与或聆听其他学生的观点,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会获得些许新的认识,这样便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语言学的兴趣。作业批改方面也改变了传统的问题一解决模式,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课外选取有关材料、分组探讨、最后成文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这些改革措施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获得学生欢迎。 师资建设(含教学业务、学术和师资培养提高等情况) 课程组成员全部为副高职称(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晋升),都独立或合作完成过省级、校级课题,社会评价良好,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也能在时间、资料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出于提高学历层次的需要,担任本课程的教师流动性比较大,其中一位教师2005年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测试学博士学位,另一位教师于2005年赴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对于课程建设来说,应该是利多弊少的。我们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国内外语言学新动态,掌握第一手语言学资料,充实我们的多媒体课件。 本课程组各成员拥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专业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广,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效果突出;具有改革和创新意识,重视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课程组成员具有极强的团队意识,经常互相观摩课堂教学,取长补短,探讨语言学教学的艺术。 课程组成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袁秀凤,文学硕士,2002年晋升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翻译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最近五年已主持、参与5个课题,其中两个为省外文学会的重点项目:听力策略训练(ELT─200005)、美国高校校园广告语篇研究(2002─2004);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译者的文化态度与翻译策略”,“从主位结构再谈倒装的语篇功能”分别发表于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教学》(2002年第3期)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美国教育广告的语境配置及语类结构潜势”载于《外语教学》(2005年第1期);还有三篇语言学论文刊于境外专业学术期刊(2004,2005年)。最近五年已主持两个科研项目:关联理论与语篇分析(2000-2002),语言学课程建设(2004-2006);参与3个课题,其中两个为省外文学会的重点项目:听力策略训练(ELT─200005)(获三等奖)、美国高校校园广告语篇研究(2002─2004)(获一等奖)。 韩仲谦,博士在读,2002年晋升副教授,研究方向: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其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学术意识和科研能力较强。最近五年已发表论文共10篇。其中“广告语言的模糊性”发表在外文类核心期刊《外语学刊》2000/5;“歧义在语言中的积极运用”发表在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译作Enlightenment from Goethe 发表在《中国翻译》2001/6,曾获韩素因翻译竞赛优秀奖。主持绍兴市教育科学2005学年规划课题:心理词汇的语用研究及其对外语/二语词汇教学的意义(2005-2007)。 任荣,语言学硕士,2003年晋升副教授,研究方向: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其专业基础扎实,学术意识和科研能力较强。最近五年已发表翻译类论文共16篇。其中,“从语言的经济价值角度谈英文商标词的设计原则”和“会话含义与CET-6听力解码”载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教学》2002/5和《外语学刊》2002/5;“流行语背后的语言经济学”刊登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 期;“诗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刊登于《外国语言文学》(原《福建外语》)2003年第2期;其他论文均刊登于各类学报上。 席仲恩,测试学博士,2002年晋升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测试学。目前外语学院唯一的英语博士,从事语言学教学工作多年,具有较高的语言学造诣和颇丰的语言学教学经验。目前正主持2005年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立项一般课题:个体学业成绩的客观测量与可评价性转换(2005-2006)。 教学工作(含教学改革、考核方法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的改革及课程教学档案情况) 教学改革:(1)本课程成员自编了多媒体课件。以胡壮麟等主编的《语言学教程》(修订版)(2002年第一版)为主要教材,结合其它国内外的文献资料,编制内容相对体系化、文字表述更浅显易懂、例证更具趣味性、图表更加清晰明白、动画效果栩栩如生的语言学课程多媒体课件。本课程对学生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理论课程,课程中充斥着深奥难懂的学科术语,因此,我们在课件的编写过程中增添了术语英汉对照内容。另外,鉴于语言的通用性原则,为了让学生们充分理解语言学范畴,我们在新编的课件中运用了不少中文的例子。(2)对绍兴市的社会语用现象作一次抽样调查(如以街面语言为例),重点是了解21世纪以来外向型经济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的绍兴在中英文理解和应用、社会语用方面的切适性、策略性如何。(3)注重语言的正确应用越来越成为当今学生的学习重点。通过对我校部分新生的语用知识的了解,考察大学生在语言交际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熟练情况。 考核方法改革:(1)课程组成员共同编制小型的语言学试题库。成员共同从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师院、中国计量学院等院校收集到了大量的语言学试卷,还收集到本校一些前任语言学教师的试卷,再加上本课程组成员教师自己编写的试题,本课程目前已经积累了数量可观的涉及语言学课程十一个方面的各类试题,并准备分门别类,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语言学试题库。(2)加强过程学习评分的重要性,改变过去期终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具体方法:增加Term Paper的写作,使其占总分的30%,让学生们把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整理成文,把知识学活,提高学习效力。我们因此制订了一定的评分标准,从严把关,取得很好的效果。 教学效果(含课程建设初步成效及教学测评、获奖等情况) 成效:此课件已在英语03级的课堂上试用,业已初步获得学生们的认可。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充实、力争完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有可能的话,我们将此课件发扬光大,使更多的语言学教师、学生受益。 测评:课程组成员在2005年度期中教学检查中得到参加座谈会学生的好评;在2005年度学生网上评教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袁秀凤居全院第八位,任荣居全院第二十四位(韩仲谦读博)。 获奖:一位成员获2004年度校级优秀教师(袁秀凤),有两位成员获2005年度校级优秀教师(袁秀凤、任荣)。 课程特色建设方面 本课程的建设特色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语言学是一门理论型的课程,如何提高理论型课程的趣味性及其教学效果是摆在担任该门课程教师前面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学生在座位上各自为政。我们通过使用自编的内容丰富的课件,配以新奇、有趣的活生生的实例,尝试各种上课形式,如“group discussion”或 “pair work”或 “workshop”,增加学生们的参与度,终于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语言学课堂变得生趣盎然,使学生们从此喜爱上这门理论课,我们感到十分欣然。 课程建设实施下步方案(分学期填写) 第三学期: 1.继续充实、修改、完善所编课件。 2.就大学生在语言交际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熟练情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反馈给学生,用来指导学生待人接物的风范。 第四学期: 1.深入整理所收集的各院校本科、研究生入学考语言学试卷,最终分门别类编成本课程小型试题库,力图教考分离。 2. 始终如一地摸索和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加以不断革新和完善,直至最后相对定型。 院(系)督查意见及建议 负责人签名: (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