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厂房高支模体系安全性的分析

来源:易榕旅网
工作探索

厂房高支模体系安全性的分析

刘卫东

(重庆建工第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0020)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高大工程数量越来越多,故高支模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在随之升高,其不仅可损失大量财产,甚至还

会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高支模体系施工安全也逐渐成为施工单位以及相关监管部门重要的监管对象。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厂房高支模体系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关键词:高支模体系;安全性;混凝土结构;扫地杆;顶托悬臂1 厂房高支模体系安全现状分析

1.1 高支模体系常见安全问题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需得到专家论证,在具体搭设的过程中,对其实际荷载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经常导致支架实际承载力与设计存在较大偏差,由此也为施工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威胁着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高支模体系具体的安全问题分析如下:扣件存在质量问题、无扫地杆、扣件扭力有限、顶托悬臂段过长、满堂支架双向未设置剪刀撑等等。

1.2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高支模体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安全事故,如2014某电视台演播中心在完成了支撑模板安装后,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该工作自北向南逐次进行,在浇筑至主次梁交叉位置时,由于该位置中间单立杆失稳,进而直接引发临近立杆集体失稳,出现了大规模的支架系统坍塌事故,本次事故造成7人死亡,36人受伤,累计经济损失高达80万元。

1.2.1 直接原因

通过对类似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造成该问题的直接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支架搭设不科学,对三维尺寸估计过大,且未在底部设置扫地杆,由于主次梁交叉位置承受的荷载较大,故直接引发失稳问题。第二,木楞位置欠佳,且立杆水平连系杆不足,局部高度在2.6m左右,承载力严重不足,如此便会加剧失稳现象。第三,模板支架预期周边结构联系不足,固定不牢靠,因此直接导致顶部晃动问题。

1.2.2 间接原因

首先,由于高支模体系高度较高,通常在8m以上,故在具体搭设的过程中,未制出完整的施工方案,且未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全凭经验进行,施工中无自检、互检等环节,搭设完成后未进行全面验收;其次,现场管理较为混乱,缺乏秩序性,施工方案中关于模板支架的内容相对简单,如此直接导致现场搭设无规范可循的问题。再次,项目的相关建立单位在未对方案进行全面考核与分析的状况下同意施工,且未对模板系统进行验收,便直接签发浇注令。最后,扣件和钢管等材在租赁、采购的过程中,对于其质量的管理不够严格,部分材料很难满足具体的施工要求,如此极易在应用的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

2 厂房高支模体系安全要点分析

第一,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应结合工程施工方式、现场气候条件、施工条件、荷载大小、立杆支撑面条件、工程结构形式等因素,制定出完善、全面的施工组织方案,并重点考虑荷载因素,经过一系列精准的计算之后,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具备足够的稳定性、高度和承载能力。

第二,在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真正做到构造和计算并重,特别要重视对构造措施的研究、概念的设计以及其实际荷载能力的计算,以此提升高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实际承载力。

第三,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之前,应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

尤其是危险性较高的工程,更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在编制方案时,需积极听取专家人员意见。另外,还应制定出完善的验收制度,加大为危险源的控制与监督,并提前的制定好应急预案,如此可在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做到有计可施。

第四,信息化施工,即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对支撑的变形情况以及模板等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一旦发现异常现象,需立即停止人员施工,并进行全面检查,直到排除隐患。3 高支模体系安全应用有效对策

3.1 合理计算与设计

支架在应用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应规范进行计算和设计,确定其材料、高度参数、荷载等数据。通过对支架受力体系进行分析,确定计算模式。技术方案在制定完成之后,需经安全负责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等进行审批,并加盖安全部门以及企业公章,之后将方案传递至监理部门,经过监理审批后才可正式实施。在计算模板方木的过程中,其抗剪力度、荷载、挠度等均应满足支撑的具体要求,按照相应规范计算出剪力撑和水平柱,要确保其完全满足作业环境具体要求。通过上述合理计算与设计,可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支撑系统基础也应符合高支模的具体应用要求。例如,在结构上设立立杆的过程中,各立杆下均应设置木板垫块,通过对结构进行安全检查,决定是否对其采取加固措施。在回填土上设置立杆时,应保证回填土的密实坚固,若回填土坚实度不足,需立即采取措施,且应保证基土排水措施的可靠性。

荷载组合应用安全合理,要将荷载最大处支架受力状况、动荷载冲击系数、托模前后荷载变化等因素作为重点考虑内容,实践过程中,禁止将荷载随意的简化成均布荷载,而是要结合工程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简化模型。

3.2 施工工艺方案的合理编制

高支模施工之前一定要编制专项方案,若支模高度大于8米,则施工方案必须要得到专家论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在施工现场设立一名专业的安全责任人,方案在编制完成之后,经专业组织进行多次审核和考察,经批准之后才可正式应用。实践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安全管理制度。方案编制环节应用满足以下要求:针对性,即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特殊危险源、施工方式、现场作业环境、变电设备、机械类型、劳动组织方式等,制定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时性,在工程投标或者在正式施工之前,对高支模施工方案进行全面考虑,尽可能在事前将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测出来,并制定应急措施;可行性,充分借助现有资源和条件,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和方案可行性。参考文献:

[1] 梅源,胡长明,周正永.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在结构施工期内所受荷载统计分析[J].工业建筑,2014,4002:42-46.

[2] 金国辉,赵换云.扣件式钢管高支模体系倒塌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J].建筑安全,2015,3011:53-55.

19

2018年第0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