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缺失与社会共同信仰的弱化陈敏(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本文通过对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生的精神状.宣的潜规则,对时尚趋之若鹜,对传统唯恐避之不及。虽然这况的分析,论述了社会共同信仰在大学生精神世界中的重要些只是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种种外在表现形式,但是从中折射作用,针时目前大学生精神缺失现状,我们应在社会共同信仰出来的却是令人心痛的事实:当代的大学生不再是社会的主的塑造上帮助大学生找到曾一度迷失的精神家园。导,他们正在被社会潮流所主导。也许有人认为,现在时代不关键词:精神缺失社会共同信仰弱化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的大环境变了,当代大学生必然会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将这些一、不同时期大学生的精神状况分析问题完全归结于客观因素。我们知道即使是客观外在条件不允许改变,我们作为有主观意识的人而言,也可以对进人我们这三十年中,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大学生一直都活跃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观思想世界的事物进行判断分析,从而达到去伪存真的目他们在政治上要求民主、平等、进步;在经济上要求独立、自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下大学生的表现,给我们以启示:当代主;在学习上,积极进取、不甘人后。他们不仅倡导了一种时代大学生精神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社会共同信仰的弱化,的精神,而且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从1949年中国解放战争取是社会衡量标准化的结果。得胜利到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期。特别是前二二、社会共同信仰的诊释人们脑海中信仰也许就是宗教信仰,对于宗教的积极作兴,十年,中国刚刚结束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整个国家百废待也是条用,俄国宗教哲学家C\"谢弗兰克曾说过:“成千上万的人在整件最为艰苦的时期。当时的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以极个世界的历史长河中为社会斗争(不管是民族间的斗争还是大的热情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浪潮中,他们在经济建设中不怕党派间的斗争苦,不怕累,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会目标或是社会理想,)不惜献出生命,满腔热忱地投身于斗争中。显然,不惜倾家荡产,为实现某种社他们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认为这一事业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值得为之抛洒热血,为之那么今天的大学生都在做些什么呢?上网聊天通宵达旦,耗尽家财。但实际上,任何一种社会目标,只有在作为社会生上课睡觉、讲话已经是家常便饭,考试作弊已经是大家心照不活共同,当然也就是共同本质的实现手段或表现形式时才具质和核心很有帮助。其次,三是增加了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25年的成长已日臻成熟,综合国力明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筹课内课外统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起既显增强。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为政治理论教学创造良好的中观生态环境。能立足当前,又能着眼长远,保证工作不断推进的工作机制,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育人,但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万能的,谐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认清面追求发展速度等原因,不和谐因素已经显现。因此,近年来,由于发展不均衡、片构建和必须同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是我国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引导学其目标。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可塑生面对利益多元化,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树立社会性强,同时,他们的社会阅历浅、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容易受不共同理想,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良思想、行为的侵蚀,因此,对于政治理论教育所倡导和坚持三、对于改革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的思想原则、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除加强教育外,还需要从法规和制度上予以支持和保证。还应通过加强班集体建设、公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发展,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束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社团管理等,使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使学生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思想教育和管理的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建立以学同时,完成其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形成过程。学校各部门应在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把国家意志和学生意志结合起来。既唱好主旋律,体现国家意志,学校总体任务的指导下,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又要关注学生所追求的理想、事业、人生等个人价值,实现学局。充分发挥思想育人、以教育为先导,以服务为基础,以管理为依托的宏观教育格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生意志。和优势,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良好念,当前,要特别关注学生四种基本观念的培养生态环境。参考文献:养爱国主义情感的基本国情,使大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中国:一是祖国观认清祖国的美好未来,;二是人民观念,使广大学生懂得人民是历史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培[1〕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思想的创造者,树立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追求的;三是党的观念,治教育的意见》[2]中共中央颁发.(2004)16号文件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历史和现状,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使广大学生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核心的深刻道理;四是社会主义观念,使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3]郝秀芬.高校思政课要贴近实际.中国教育报,2006年8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月2日.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积极为[4』刘华,乔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墓础与前沿问题.2006年8月15日.23要按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做好思想、文化、知识准备。浅议高校师生关系的转变—从“师道尊严”到“合作伙伴”李文敬(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6)摘要:传统教育中,社会斌予教师过高的地位。教师与的化身。长期以来,教师是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是教学的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控制者和管理者。他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等的互助合作关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成为学生的将学生的思想“格式化”。传统教育中,教师被赋予崇高的地好帮手。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朝着“合作伙伴”的方向发展。位,使学生对其只能仰视。信息时代里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取知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师学生合作识,知识的非垄断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使得教师的教育重心发生了转移,合作式’,,从“教什么”到“怎么教”。教育模式也变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教师定位为知识“传授式’,为“教师已由“Saintonthestage\"(台上的圣有价值及意义。”弗兰克认为宗教哲学中主要问题实际上是社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会生活的本质及意义问题即他在书中所说的:“社会生活的本四、塑造社会共同信仰的途径质及意义问题是整个人类生活本质及意义问题—人类自我意识问题的一部分,并且显然是最本质的部分,它与什么是人信仰是一个人的高层次的需要,那么社会共同信仰则是一个社会的最高层次的需要。那么我们针对目前大学生精神整的本质,什么是人的真正使命有关。”他作为一名宗教哲学家,体缺失状况,只有先在社会共同信仰的强化方面作好工作,有显然夸大了宗教信仰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但却对社会共同信仰有借鉴意义。宗教信仰和社会共同信仰虽有本质上的一个总的思想信仰引导,才能重新促使大学生对公共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道德精神等的真义有一个本质上的认识。因区别,但是两者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形式和效果却具有而重新塑造社会共同信仰,改善大学生的精神缺失状况是迫在极大的相似性,都对人们的精神状态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且都眉睫的大问题。我们必须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通过影响人们的主观世界,达到促使和引导人们产生一种强首先,在思想上,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定的大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动力。走共产主义道路武装起来,以形成一种凝聚民族的核心。在现因此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社会共同信仰是有别于宗阶段,我们民族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人教信仰的,人们确立社会共同信仰的目的不同于宗教信仰,社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共同信仰是一种更广阔,更有人文内涵,更具现实意义的,其次,加强大学生一般社会共同信仰的重塑,坚定他们对是人们在共同生活,日常交往,长期沉积下来的价值体系,但真、善、美的坚定和追求。我认为应该在大学校园中开展一系它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习俗,它确立的目的不是为了列的以纠正大学生错误思想,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思想教育活某一部分特殊群体的利益,而是为了社会成员共同的利益,不动。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传统价值体系中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是为了控制和抑制人们的思想,而是为了不断地激发人们的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重新坚持真的、善的、美的真谛。思想热情,促使人们去思考,去探索。最后,改革大学教育模式重视大学生精神世界教育。传统三、社会共同信仰弱化导致大学生精神缺失的大学教育模式往往重视科学世界的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学有人认为共同信仰的弱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必然习,而很少涉及到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在大学课程的设置结果,他们甚至认为现代社会已进人一个“后信仰时代”或“无上,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开设较少,课时偏少,大量充斥课堂信仰时代”。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共同价值信仰之所以是必要的,其最基本的理由在于信仰不仅仅是个人的一种纯粹的精的是专业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同时,大学整个课时数过多,这样就使得学生们无暇涉猎人文科学,也使大学生无时间神寄托,它往往与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独立思索和追问人类历史文明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因此,我成为社会凝聚力的源泉。然而社会共同信仰的弱化现象不仅仅是在全社会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在大学生这样一个们要真正重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个方面下功夫:其一,压缩科学世界教育的“空间”让位于精神改革大学教育,要在两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孕育的群体中的弱化也已日趋严重。他们在评判时往往不按社会共同标准去评判,从世界的教育。从课程设置看,行通识教育。并且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改变以专业课为主的方式,让大学生进行自我精神多进而导致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发生了异化。因而社会共同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而是以一种非正世界的熏陶和教育。其二,改革教学管理模式,还学生学习自由的权利。学习自由是大学生精神世界教育的关键,无“学习常化的形态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以自由”只能奢谈精神世界的教育。但是学生学习的自由,并不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的价值体系逐渐开始分化,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不稳定化的特征。传统价值体系中对真、善、美是完全的不闻不问的完全自由,完全自由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涣散。因此,要在正确的引导下,落实学生学习的自由。的诊释在现实生活中被歪曲,取而代之的是以一种世俗化的标准去衡量、去舍取。其次,社会共同信仰不被大学生们认可,参考文献:而他们又没有明确的信念、信仰。因而这种状况就导致了他们[1]C\"谢弗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M].北京:生活.读书.新一方面对主流文化所认可的社会共同信仰有疑虑,而另一方知三联书店,2003年1月第一版.面由于他们自身的心理的不成熟,他们又不可能树立一种健[2」王明辉.何谓社会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康的信仰和价值体系,这就使得他们由于没有正确的思想导年5月第一版.向而出现的精神颓废,没有远大的生活理想的精神状态。他们[3}骆郁廷.精神动力的层次及其结构【J].思想理论教育所谓的奋斗,也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导刊,200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