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姓名 学科 课题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第八单元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名称 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名称 从知识角度分析小古文不同于现代白话文,要通过注释,联系实际生活,联系上下文,组难点分析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教学过程 环节 为什么难 织语言,解读古文意思,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篇小古文中,部分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学生较难掌握,因为这高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 1.通过诵读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读过很多历史故事,请说出图片所示的故事名称。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2.寻找三个小故事的共同点 导入 (1)引出王戎,学写“戎”字。 (2)板书课题,理解题目意思。取:摘;道旁李:道路旁边的李子 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读通句子。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适当评价。 2.确定多音字“折”的读音:当我们不确定多音字读音时,借助字典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选择正确读音,文中“多子折枝”读zhé。 3.按照标好断句再读文章,注意句子的节奏划分和韵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文语感。 男女生比赛朗读,教师评价。 三、畅读全文,理解文意。 4.回顾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小组合作,边读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随机点选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写了什么。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明确“走”“竞”等个别实词的意思,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两个虚词“之”的意思,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将两者进行对比,明白实词、虚词的意思及含义。 5.经过交流,明白了这篇小古文讲了什么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文的内容。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6.再次齐读文章,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7.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知道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指名回答 8.面对“多子折枝”,诸小儿的反应是什么?王戎的反应是什么?从“唯”这个字可以看出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聪慧、善思、多识…… 9.面对王戎的回答,诸小儿“取之”,尝试过后果真如此,文中用了“信然”二字,诸小儿仅仅“信然”苦李吗?还“信然”什么?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思考方法 四、大胆尝试,复述故事。 1.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给更多的人智慧与启迪。 教师讲解“讲故事”秘籍: A可以用卡片提示讲解内容, B可以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 C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情节, 课堂同桌相互讲一讲,指名回答,指名评价 练习 2.故事学完了,你能尝试填空背诵吗?让我们来填一填: (难点巩王戎( ) 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折枝,诸儿( ),唯戎( )。人问之,固) 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取之,( )。 3.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 指名背短文,齐背短文。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1.介绍《世说新语》 2.自读“王戎观虎”的小故事,理解文意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面对“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王戎却不动,真是个善思多识得孩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种种现象,也要学习他这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好习惯,在《世说新小结 语》中同学们还能认识更多聪慧过人的小朋友,请同学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把你喜欢的故事记下来,运用讲故事“小秘籍”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学法辅导:
复习管理:讲方法
【想】: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是回想。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以的清华北大状元都是这样做的。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查】:回想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的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能想起来,说明了你已经很好的复习了一遍。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3遍,几乎终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不记得就是漏缺部分,需从头再学。
【看】:即看课本,听课笔记。既有面,更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
【说】:就是复述。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明白。坚持2~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