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代大学生金钱观探析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3期 (总第116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la Sciences) NO.3,2006 General No.116 当代大学生金钱观探析 张慧玲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摘要]针对大学生金钱观上出现的新的变化与趋势,指出它们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同时从金钱观的历史沿革以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务实化、消费观念更新以及经济自主上的尝试几个层面 上剖析产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试图从多方位引导和解决当代大学生金钱观上存 在的新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金钱观;探析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02(2006)03—0135—04 存也”。 伴随着人们经济生活一次又一次的变革,金钱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示了其巨大的威力,“国强民 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但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 直接影响到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际生活 中,大学生的金钱观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如何让大学生树立起健康的金钱观,是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极其紧迫的课题。 一当然中国传统主流思想认为道德比物质利益更重 要。孑L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站在个人 德性的立场将有德者和无德者作了区分,在他看来只有 君子圣贤才懂得“义”,而芸芸众生则只懂得“利”。所 以,儒家倡导“安贫乐道”、“贫而乐”。孟子的“王何必日 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进而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 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至宋明理学家那里,便将这种重 义轻利思想推至极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 在颠倒道德和物质利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如何获取 金钱问题上,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认为人们应 该用合法的方式去获取金钱,同时在消费问题上,他们主 张“量人为出”,根据家庭收入来规划支出部分,倡导勤 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重义轻利”观念一直被 世人所尊奉,特别是“文革”期间,人们把“义”和“利”割 裂开来,片面突出政治、轻视经济,否定个人利益的合理 、金钱观的历史沿革 金钱观是指人们对于金钱的认识、态度、观点和看法 的总和,包括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 钱等,它是人生价值观的一部分。在古代,金钱观突出的 表现为对义利问题的认识。所谓“义”,在古人那里,指 的是以“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包 括根据这个原则而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和习俗为内容的封 建道德标准和伦理规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义”就是 指以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为重,如:舍已为人、无私奉献、 大公无私。所谓“利”主要指各种物质利益。 道德和物质利益关系问题,也就是中国古代的义利 之辩。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有思想家认识到物质利益 在人们道德观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萌发了朴素唯物主 义观点。《管子》一书中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实足 则知荣辱。”以墨子、苟子为代表的“义利并重”派继承了 这一观点,都十分重视物质利益对道德的作用。墨子认 为物质利益是道德的核心,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苟子 认为物质欲望与道德品质并不矛盾,“义与利者人之两 存在,从而使人们谈“利”色变,严重压制了人们对物质 利益的追求。商品经济社会下,自然经济瓦解了,人的劳 动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即商品交换才获得价值 的实现。“利”的实质已不是额外所得或不义之财,而是 劳动价值的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使人们普遍认为在追求崇 高理想的同时,也需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但随之而来的 是一部分人又走向了另一极端,把金钱看得过重,而获取 [收稿日期]2005一10—18 [作者简介]张慧玲(1969一),女,汉族,山西襄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硕士。 一I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不义之财。 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自大学生收费制度改革以来,贫 困大学生负担进一步加重,他们的消费水平很低,有些人 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担 忧和艰难使得他们忧心忡忡,压力沉重。据统计,目前高 二、当代大学生金钱观之现状与忧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与对峙中,当代大学生在如何对待金钱的问题上出现了 许多新的变化和趋势。 1.在金钱观上理性与非理性并存 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其中特困生占 5%。这些贫困生强烈的生活体验,常常使他们陷入对物 质利益过早地陷入狭隘理解之中,过重地看待自身物质 上的贫困,从而把“金钱”作为主要的价值尺度。 3.大学生经济自主上的尝试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质的变 化,诸如人生理想失重、个人主义抬头、拜金主义兴起、急 功近利成风等。这一切表明“务实性”已成为大学生价 值观的主要特征。可以说,“关注自我”是当代大学生价 值观的核心,固然这种“务实价值观”有其合理性的一 面,无可厚非,但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强化了个体本位 的功利主义倾向,助长了“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同 时大学生对成才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学生认为获 得金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证明,而且在价值目标选择上 更注重近期目标的实现。就业中大学生不顾国家需要和 个人发展,拼命追求现实实效的单位,短期行为在高校中 蔓延开来。一些大学生对待金钱出现非理性化倾向,仅 仅把获得金钱当作个人价值实现的唯一尺度,不惜盗窃, 抢劫,从事非法传销,更有一些女大学生卖淫“傍款寻 富”成时尚,许多女大学生公开选婿,傍大款代替找工 作。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学生对待金钱并不完全是 非理性的,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拥有很高的理想价值目标, “关注自我”、“实现自我”的同时也希望回报父母、回报 社会。他们认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知识经济 时代力图把知识转化为金钱,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 历练本领。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 利结合起来,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存,合理利已主义,成 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大学生的 金钱观突破了传统义利观,体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务 实化,即理性与非理性并存。 2.校园里低消费与高消费并存 应该说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支配的费用,就是父母每 月供给的生活费,因此说他们似乎具有独立的经济人格, 但又没有独立的经济保障。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 贫富分化的加剧,这一现实导致了大学生消费水平差异 很大。一方面在大学校园刮起了“高消费”之风,“一月 五百贫困户,千JLA百刚够用,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 千真大户”这个流行于大学校园的顺口溜,其实是很多 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有教育专家称,这些小富翁过 早的“富有”和过度奢侈的生活,将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的发展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而一些跟风的大学生们在 “人前显贵”的同时,也让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据调 查显示,饮食、日用品已不是大学生消费的大头,所占比 例不到30%,而添置衣服,请客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由 家长出资购置的电脑、名牌衣服、手机、假日旅游及健身 支出费用更是吓得惊人。与此相反在校园内又产生了一 一136一 当今大学生比原先更能体会到金钱的魅力,而“半 个经济人”地位无法满足他们愈来愈扩张的物质欲求, 于是他们开始尝试经济上的自主,对于家境贫困的大学 生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金钱上的困窘。随着各高 校对于贫困生出台了减、免、奖、贷、补等一系列扶助措 施,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许多大学生得到了有效 地资助,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另外,大学生 纷纷把眼光投向广阔的市场,那里给他们提供了多种多 样的打工形式:家教、礼仪、问卷发放、派送、促销、翻译 等。这样,他们不仅获得了丰厚的物质报酬,而且丰富了 人生经验,增强了实践能力。但是高度物质化的社会理 念对大学校园形成一种侵袭与同化,使得许多大学生错 误地认为赚钱是唯一目的,形成了打工不为“能”动而为 “利”动的思想。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君子爱财,取之 有道”为他们所摒弃。部分学生受金钱的“诱惑”试图 “走捷径”,搞歪门邪道,投机倒把,有的大学生受金钱的 驱使步人传销的怪圈,进而骗同学、骗朋友、骗亲戚。同 时学生在外打工带来另一些弊端: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与 赚钱之间的利害关系难以权衡,导致有些学生为了金钱 而荒废了学业;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 学习知识还是学习赚钱?学生在外打工引来许多社会矛 盾。 三、当代大学生金钱观现状的原因探析 1.理想与现实落差过大 青年大学生渴求知识,具有自主创业的设想,实现自 我价值的欲望,应该说他们是富有激情的一代。但是现 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他们“单纯”的想法。市场 经济下,大学生们竞争意识增强,随着高校扩招、“招生 并轨,收费上学”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招生分配制 度的改革,他们自我预期值下降,不再以“天之骄子”自 居,而是在价值目标选择上更加务实。在这个物欲横流 的社会,对于年轻而幼稚的大学生们来说保持志向、洁身 自好并非易事。校园外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大学校园 内显得“铜臭”味十足。加之校园内“高消费”之风助长 了学生之间的消费攀比心理,使得青年大学生在为理想 而执着追求的过程中常常为钱所迷惑和困扰。金钱对他 们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具有了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一 方面说明大学生商品经济意识逐渐增强,热衷于追逐个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人物质利益。但任何事情都有尺度,而部分学生思想行 为超过了这个度,形成了拜金主义价值观。这除了社会 变革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因素外,还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 形态和渗透有关,加之学校教育空洞,脱离实际而传统文 化中“君子耻于言利”思想已经被认为过时了。于是大 “钱”成了家庭中的禁忌话题,使得他们对于“钱”的认识 过于模糊,待到进人大学阶段,大学生的日常开支由父母 包办转为自行支配且数量增大,种类繁多。由于大部分 学生缺乏金钱意识,缺乏理财观念,无论家庭收入多少, 总是在一学期还未结束时已人不敷出。父母过分溺爱的 心理已经延伸到大学阶段,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物 质方面的匮乏而遭受委屈,因此千方百计凑足学费和生 活费给孩子,致使一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缺乏金钱观念, 以为钱来得很容易。目前在部分高校中刮起的“高消 学生们的价值天平自然倒向金钱一边。 2.现代金钱观在构建中发生偏离 “财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始终是一个矛盾混合体,但总的来说处于一种被轻视的 状态。人们一方面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但又始终不给好 眼色,更多的时候是“恶语相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为富不仁”、“金钱是万恶之源”等观念传递给我 们的是“有钱”一“逐利”一“铜臭”的财富思想。解放初 期,改革开放之前,大学生们在“象牙塔”内接受了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这个被人为地创造出一个与社会相 脱节的环境中,他们树立起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具有高度 的社会责任感,视金钱为俗物,接受了传统文化中的金钱 观,他们关注的是自己能为社会做什么。改革开放以后, 我们的财富意识觉醒了,党中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分三步走,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社会转型期 的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特别是人们的财富观,某些时候 突破了传统的义利观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发生了偏离。 这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由 隐性的潜伏状态转向显性的公开化了。这使得年轻幼稚 的大学生们对以前空泛的“理想价值观”和“政治价值 观”产生了普遍的困惑、怀疑甚至否定。市场经济大潮 带来的是激烈和竞争,在这种情形下,青年大学生思想发 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他们有的敢于竞争,讲究效益,充 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但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了,在现 实生活中,人们也往往把经济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扩大 到其他领域,进一步夸大了货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 致了金钱升值和道德贬值。因此在一些大学生眼中,只 有钱才是最真实最有用的东西,而思想道德则是抽象的, 于是拜金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大行其道。 3.金钱观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在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既深受几千年传统文 化影响又深受现实社会影响的大学生们更多的是不知所 措,金钱是什么?我们怎样获取它?对待它?使用它? 不容否认,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此时 是没有到位的,我们仍然按照传统教育模式,有时甚至是 掩耳盗铃,依然按照教科书里的“一、二、三、四”来教育 学生,不厌其烦地批判拜金主义、抨击享乐主义。于是我 们的大学生们不满足了,不听了,因为他们认为学校教育 与现实社会的差距太大了。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受传统 观念的束缚,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思想,往往视 金钱如洪水猛兽,忽视了大学生幼年时的金钱观教育, 费”之风就与此有着莫大的关联。在这种观点引导下, 他们毫不犹豫成了超前消费者,花父母的钱心安理得。 四、对策与引导 1.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家庭和大众传 媒的金钱观教育 新世纪下,青年大学生自身面临不少压力,同时他们 对待金钱本身也有不少困惑,因此学校、家庭、大众传媒 应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从理论上使他们认识 到金钱的本来面目,这在传统教育中是非常受重视的,现 今同样也不能忽略,同时要让他们了解“货币拜物教”产 生的根源,从根本上摒弃拜金主义。另一方面,针对大学 生盲目“高消费”、“有钱就花”的行为,应该对其进行理 财教育: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 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三是 对如何获取金钱的教育。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应相互 配合、互为补充对大学生进行金钱观教育。否则一旦出 现了分歧、对立甚至冲突,则它们所共同创造的社会权威 形象便受到损害,它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和行为的约束力 便随之降低。当今大众传媒渠道广泛、渗透性强,青年大 学生深受其影响,尤其是网络。如今大学生热衷于网络 世界寻找答案,充斥于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好坏参 半,而一些大学生缺乏良好判断与选择能力,一些带有片 面、极端的金钱观腐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这就需要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者解放思想,密切联系实际,适当地加以引 导;大学生父母以身作则,加强督导;大众传媒应加强自 身的规范化建设,在网络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展 健康性质论坛,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健康正确的金钱 观。 2.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在新的历 史时期已经不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新形 势下转变其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指 导思想上,坚持从单一服务到全方位服务的转变;在工作 方式上,坚持从“从大而空”、“纯理性”的思想说教向“高 效、实用”的方式转变;在活动形式上,坚持从“规模型” 向“效益型”、“务实型”转变。针对大学生存在的思想现 状,在大学生中开展讨论,并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 动。如组织学生“三下乡”活动,深入了解国情,在实践 一13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活动中教育人、感染人,让学生有感而发,明确自身价值 所在,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集体环境中塑造团 队精神,消除极端利己主义,真正地让学生明确实现人生 价值不单单是通过金钱的获取来实现,更重要的是发挥 治工作者要有力抓住这一契机,把成才教育与艰苦奋斗 教育相结合。告诉青年朋友成才是我们的目标,而艰苦 奋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精神状态。 4.加强高校制度化建设,关注大学生贫富差距问题 目前大学校园内出现相当大比例的贫困生已是不争 的事实,贫困使得他们的选择急功近利,往往盲目地融人 社会,加入“校打工族”的行列,一方面他们获得一定社 会经验和物质回报,另一方面他们又陷入金钱与学业之 间的困惑境地,而社会上不正之风更为直接地侵蚀着他 们的思想,使他们的行为出现了短期效应,更有甚者走上 犯罪的道路。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一方面增强高 自己的才智去为社会做贡献。通过树立典型的方法,使 大学生从“拜金主义”中走出来,通过自身努力追求更崇 高的东西。同时也应肯定他们对金钱的合理追求,但要 告诉他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并要提倡把知识转化为 物质,既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使自身受益。在教育过程中 切勿空洞说教,要讲究艺术,循循善诱,达到“润物细无 声”的目的。 3.着重加强新时期的艰苦奋斗教育 校贫困助学力度,切实解决贫困生资金问题。针对高校 中出现的贫困生问题,应出台一些政策如:勤工助学、学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在全 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 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薄 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 才的重任,纠正大学生非理性的金钱观,适时进行艰苦奋 斗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奢侈浪费现象我们不应提倡, 应予以反对。让大学生了解国情,明白我国仍处在社会 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形势还很严峻:国有经济尚未从困 境中走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艰难突破等,从而使 青年大学生懂得艰苦奋斗非常必要,幸福生活必须建立 在辛勤劳动之上。 费减免、助学贷款等措施来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另一方面,纠正部分高校经济利益至上的思想。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了相当一批急功近利 者,“一切向钱看”、“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 就想”等成为一些人、甚至是一些领导干部所追逐的目 标,因此所有工作都围绕经济利益运转。只顾眼前利益 而不顾长远利益,只顾抓经济效益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这种现象在许多高校比比皆是。校方不能形成一套完整 的管理机制,经常出现平时不予重视,出了问题只会批评 的现象,加上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有的 学校所谓重视,也只是在口头上重视,而政策上、待遇上 体现不出重视,这样,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所以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形成一套完整的 管理机制,还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从大学生个人需求出发,把艰苦奋斗教育与成才教 育相结合,使之树立崇高价值观。大学生普遍拥有成才 的欲望,对知识也有强烈的渴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 已不再和贫穷划等号了,“脑体倒挂”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 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在政策上、待遇 上、经费上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大 学生成才创造一片净土。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未来社会站稳脚跟,“考证 热”、“考研热”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高校思想政 [参考文献] [1]墨子・兼爱下[M]. [2]苟子・大略[M]. [3]张志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与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01,(3) [4]黄志坚.新世纪之初青年的消费趋势及引导[J].青年探索,2001. An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concept Of Money ZHANG Hui—ling (School Politics and Law,Shanxi Teacher University,“咖041004,China) Abstract:Aim at the variety and trend of undergraduate money concept,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hallenge of thought education in university.the article analysis causes consist in:worthiness notion actualization, consumption no,on updating,economy independence tone.we should induct undergraduate right consump— tion notion. Key words:Undergraduate;Money concept;Analysis 一13R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