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乡下人家-教案

来源:易榕旅网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津市北辰区青光小学 李琳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营造“画面感”的表达方法;

3.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拟人化”在表达上的好处。 4.体会乡下人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感受。

学情分析:

处在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小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借助生活积累”等方式予以理解,使之前的模糊认识,得到确认,并能够体会出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营造“画面感”的表达方法;

难点: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拟人化”在表达上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诗情激趣 共话乡下人家

1.乡下人家、山水田园,是中国古代诗歌、文章、艺术的经典主题。作家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田野、悠闲的乡村,描绘出一种乡下人家式的生活。你知道哪些乡村田园诗吗?

2.生朗诵,教师补充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梅子、杏子、麦花、菜花、日、篱、蜻蜓、蛱蝶),这些景物有一个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都是乡村独有的景色。)

二、形散神聚 品读乡下人家(一)神聚——独特、迷人

1.作家陈醉云的散文《乡下人家》也描绘了这样一幅田园生活、乡村景色。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近《乡下人家》,去看看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神聚的意思是文章的中心明确、集中。那么这篇散文的神,是什么呢?浏览全文,识别中心句。

3.乡下人家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出示:

聆听诵读,标画出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物。生汇报乡下人家独有的景物,提示加形容词。

4.这些景物也都拥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乡下人家独有的景色)。我们略作修改,不就是一首语言优美的小诗吗?给大家4分钟自主合作探究时间,改写这首《四时田园杂兴》,看哪组诗人更出色。

学生创作。瓜果青红藤叶碧,鲜花朴素竹笋绿。鸡鸭觅食织娘唱,晚饭过后入梦乡。

5.一首小诗就概括出这篇散文描写的乡村景色。她不仅是一首诗,其实更是一幅画。板书(画面感)这种读书犹如赏画的感受,就是作者描写乡村独有的景色所带给我们的画面感。

(二)形散——拟人化

形散神聚中的形散,意思是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的灵活多样。

作者还用了怎样灵活多样的方法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表现出来的呢?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生汇报第一自然段

(1)抓关键词:别有风趣、可爱、

(2)为什么说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叶别有情趣、更可爱呢?提示方法:联系上下文。

出示: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3)静态的画面感好像动起来了。是哪些词使画面动起来了呢。古汉字解:攀、爬。体会拟人化。

(4)男生女生指名配合读,读得生动。

作者还有哪些拟人化的语言表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呢?2.生汇报第二自然段

(1)抓关键词:独特、朴素、探

(2)教师点拨、指导朗读:文中所写四种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我们找几个同学怎样读才能表现出。探出头来应该怎么读,读出春笋的____。

(4)师生配合读。3.生汇报第三、四自然段

(1)抓关键词:率领、耸着、游戏、不吃惊

(2)人在岸上捣衣,鸭在水中嬉戏,这幅画面是多么自然、和谐。(3)学生体会读。

总结:与其说作者用拟人化的语言描写了一幅幅乡下人家画面,不如说这些景物都与人一样的自由、悠然。就如同后文所说的一样“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4.生汇报五、六自然段(1)抓关键词:天高地阔

(2)天高地阔形容的是什么?天高: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仿写“地阔”

(3)生仿写:奔腾的河流,辽阔的草原,山间散落的缤纷的花儿……(4)加入仿写进行诵读。三、和谐共生 诵读乡下人家1.回顾中心句

2.最独特、最迷人的风景,便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请同学们带着这份美好,再次诵读《乡下人家》。

四、布置作业 仿写乡下人家

出示:《四时田园杂兴》。用拟人化的语句,将这首诗中的一句或几句改写成一句或一段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