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世界水日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这是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对世纪行动议程》中所提出的建议而确定的,旨在使全世界都关心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的问题。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约百分之七十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百分之二左右。而在所有淡水中,百分之八十七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因此,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而这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中有一些是已遭到污染的“脏水”。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过度开采、严重浪费和工业污染等,使得淡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由于缺水,一些国家江河干涸,农作物枯萎,牲畜断水,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水战”。
“世界水日”呼唤地球的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
我国已被列入贫水国家名单。尽管我们在水的兴利除弊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仍不相称。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1)这篇短文运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2)你了解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分别介绍给大家。
【答案】(1)①列数字: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约百分之十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百分之二左右。而在所有淡水中,百分之八十七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②打比方:而这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中有一些是已遭到污染的“脏水”。
(2)略
【解析】【分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①列数字: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约百分之十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百分之二左右。而在所有淡水中,百分之八十七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②打比方:而这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中有一些是已遭到污染的“脏水”。
(2)谈节约用水的方法,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1)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读文章,按要求做题。中彩那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我们家生活很拮据。但母亲常安慰家里人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他的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店门口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在那天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得奖者。
当商店扩音器里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示这辆彩车已属于我家所有
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望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但他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却都被他赶了下来。 当我回家委屈地向母亲诉说的时候,母亲却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带我来到桌前。只见桌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彩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角上有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厂里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两人把此事都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就在这时候,我听到了父亲进门的脚步声,又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显然电话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到我家,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
成年以后,回顾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中________根据________(zhòng zhōng)彩 (jù jū)
中________拮据________(zhòng zhōng)间 (jù jū)
兴________(xīng xìng)高兴________奋 (xīng xìng)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精湛:________ ②教诲:________
③梦寐以求: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方法提示:联系上下文来谈,注意第六段中作者的话。
②为什么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方法提示:请注意财富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时,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想象一下,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试着续写《中彩那天》。[方法提示:联系母亲的话,展开合理想象。]
【答案】(1)zhòng;jù;zhōng;jūxīng;xīng;xìng
(2)对某项技术进行专一地、深入地研究,技术水平达到很高标准;对人的指导、教育、劝说;睡梦中也有追求,形容愿望的迫切
(3)①文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中彩得到的汽车应归谁所有。如果我们得到了汽车那便是不诚实的行为,失去了良好道德品质,是不道德的
表现。②如文中的“财富”不是指金钱、珠宝这类物质财富,而是指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精神财富,所以说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拥有了比金钱更宝贵的精神财富。③5如我同意作者的说法。中彩那天我父亲打电话时,说明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做出了正确抉择,拥有了诚实守信的好品质,给我们全家人做出了榜样,得到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那时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4)父亲在送走库伯后,高兴地说:“我的选择是对的!”妈妈面向父亲,笑着说:“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我高兴地说:“爸爸你真棒!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中(zhòng )彩、根据(jù )、中(zhōng)间、拮据( jū)、兴(xīng )奋、高兴( xìng)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①精湛:对某项技术进行专一地、深入地研究,技术水平达到很高标准。②教诲:对人的指导、教育、劝说。③梦寐以求:睡梦中也有追求,形容愿望的迫切。
(3)考查对课文的理解,①联系上下文来谈,注意第六段中作者的话。②请注意财富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③理解句子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4)人物的心情,语言、行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4)此题考查对人物的心情,语言、行动的揣摩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 “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大家纷纷说:“白糖最甜。米饭最香!”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刘英同志却说:“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
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刘英同志一边走________一边问战士________你们说________世界什么东西最甜________什么东西最香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________ 坚定─________
(4)你认为军政委刘英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
【答案】(1),;:“;,;,;。”
(2)形容一望无边的白雪。;指吃得很有味道。 (3)炎热;动摇
(4)坚定,这样乐观,不怕寒冷和饥饿。
【解析】【分析】①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故: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 ②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雪。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④考查对作品中形象的理解。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点评】①对于标点符号,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③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④此题考查对作品中形象的理解能力。
4.我能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马是世界上稀有的动物之一。 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全生在脸的上部,几乎成了一个平面,因而当它把身体潜入水中的时候,眼、鼻、耳还能露在水面上。它的一对大门牙,不是向上长,而是向前方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它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当它张开大嘴时,一个人如果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它的嘴呢。有人曾经亲眼看到河马把一条小船咬成两段。五六厘米粗的芦苇秆子,它咬起来,就好像人们吃韭菜那样容易。
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据说它的胃能容纳100千克左右的食物。在动物园里,因为不光是喂草,以喂大麦、燕麦、小麦、胡萝卜等精料,所以每天的食量可以减少到30千克左右。
在它的故乡非洲,河马几乎日夜泡在水里,吃芦苇、水草过活。 (1)河马的身体构造有什么特点? (2)写出这篇文章的过渡句。
(3)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答案】(1)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都长在脸上;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
(2)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 (3)略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多读两遍,弄清楚文章主要介绍了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全生在脸的上部,还介绍了河马的牙齿,以及河马的大嘴食性等特点。同时要了解什么叫过渡句:过渡句就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答案为:(1)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都长在脸上;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
(2)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 (3)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过渡句的含义以及作用。
5.阅读理解
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 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
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
说道:“凯蒂旺普斯。”
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全错了。
阅读题:
(1)“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的表面原因和实质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对于这个编造出来的故事,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 (3)“我”从怀特森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
【答案】(1)表面原因:“给的答案是错的,错的答案不能得分。”实质原因:学生们没有怀疑精神。
(2)此题从文中第六段即可找到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时,他告诉我们有关这种动物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
(3)大胆怀疑的精神,敢于发问的勇气。
【解析】【分析】(1)表面原因:“给的答案是错的,错的答案不能得分。”实质原因:学生们没有怀疑精神。(2)此题从文中第六段即可找到答案: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时,他告诉我们有关这种动物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3)告诉我们要学会大胆怀疑的精神,敢于发问的勇气。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 , 想道“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单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姿态”是指________;第三自然段中的“此”是指
________。
(2)鹅吃饭需要三样东西,分别是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作者在描写鹅的步态时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白鹅的高傲?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 (1)白鹅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2)水、泥、草
(3)鹅的叫声,单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4)对比
(5)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作者在描写鹅的步态时与鸭作比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白鹅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2)水、泥、草
(3)鹅的叫声,单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4)对比
(5)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点评】(1)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此题考查对比方法的掌握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珍贵的废书 袁国良
一天,收拾屋子,打扫出两本布满尘土的小学课本。妻子说还不扔了?我抚摩着书半晌没说话。书是我上高中时妈妈为我买的。妈妈是个一字不识的苗家妇女。家乡有种风俗,一个女人在去世时,口里必须含银(或金)才能入土为安。所以在贫困人家,攒钱置办一件小小的银饰便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那一年,妈妈起早摸黑喂了两头猪,终于置了一对银手镯。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妈妈时常进城到学校给我送些吃的。她知道我复习忙,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有一天,妈妈去了不久却又回来,把我拉到僻静处:“孩子,我替你买了两本考大学的书。”“什么!”我心里咯噔一下。常听人说学校外面时常有人用假书、假资料来骗那些来自山区的一字不识的家长。“人家说,只要用这书,考大学包中。”
“哪来的钱?” “镯子换的。”
我抢过书,掀开封面,一阵巨大的绝望顿时袭上心头:两本小学课本竟然就骗走了妈妈的镯子!“孩子,行吧?”
望着满怀期望的母亲,我强压下泪水和屈辱:“行,妈,行的!”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妈妈高兴极了,说是两只镯子花得值。她甚至想找卖给她书的人道谢!“你妈后来知道真相了吗?”妻子问。
“没有。我永远都不会让她知道。”
(1)文章的题目是《最珍贵的废书》,说它是“废书”是因为________,说它“珍贵”是因为________
(2)“我”为什么不愿把真相告诉母亲呢?( )
A. “我”想欺骗母亲。 B. “我”不愿让母亲心疼镯子被骗。
C. “我”不愿破坏母亲的美好记忆。 D. “我”觉得当年母亲这样做是对的。
(3)你觉得这篇文章最令人感动之处是什么?(可从母亲和儿子两方面回答)
【答案】 (1)“废书”是指母亲买给“我”是没有用的资料 ;“珍贵”是因为那是母亲用自己珍爱的手镯换来的。 (2)C (3)略
【解析】【分析】(1)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要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题目是《最珍贵的废书》,说它是“废书”是因为母亲买给“我”是没有用的资料,说它“珍贵”是因为那是母亲用自己珍爱的手镯换来的。(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依据课文内容可知,“我”不愿把真相告诉母亲,是因为“我”不愿破坏母亲的美好记忆。(3)解答此题可从母亲和儿子两方面回答。这虽然是两本无用的小学课本,但这是母亲用自己的镯子换来的,也包含了母亲对“我”的一片爱。儿子也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不说实话,力争考上大学没有让他的母亲失望,这个人是个孝顺的人。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标题的理解。(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3)此题考查就某一观点谈看法的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丑娘
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或许是这个缘故,在她嫁给我爸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们姐弟四个之后,大家都称她为“丑娘”。
八岁那年,我开始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
意思,因为我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鞋、一个小书包,书包上面绣着一只小白兔。我依稀记得,把我送到村口时,她流下了眼泪。
不久后的一件事使我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新鞋,我把它脱下来挂在凳子上。老师看见了。他提过鞋子,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子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啊!”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粘起的鞋底,足有八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他问我:“你娘一定很漂亮吧?”没等我回答,同村的一个女同学抢了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我仿佛明白了“丑”的意思。
或许那位女同学的话是对的。我娘长得确实不漂亮,苍白的肤色,瘦得可怕的身材,五官也极不协调。从此,我心里像含着什么委屈,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
转眼间,我走上了工作岗位,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了,娘更加苍老了,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想想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种种伤心话语表现出来的难得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
前年年底,按照她的嘱咐,年关之前要和女友赶到家里。我事先和女友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劳作,显老显丑,见了面多说宽心话。女友说:“谁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的,我们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弟弟的眼睛红肿,精神不振。我一问才知道娘在三天前生了重病,住院了。弟说娘不想让我知道,要不会冲我和女友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弟又捧过一红布包给我,说是娘特意交代的,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未来媳妇的。看着看着,我和女友的眼泪如泉水般涌了出来。
现在,我时时想起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娘一定很漂亮吧?”
(1)同“我依稀记得……”一句中的“依稀”意思比较接近的词是_______ A. 依然 B. 隐约 C. 仿佛 (2)文中说的娘“丑”,具体是指________。
(3)“现在,我时时想起儿时老师的话:‘你娘一定很漂亮吧?”’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娘的“漂亮”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说明。 (5)你觉得,怎样的人是美的? 【答案】 (1)B
(2)苍白的肤色,瘦得可怕的身材,五官也极不协调。 (3)借老师的话赞美娘纯朴、善良、关爱孩子的品性。 (4)可从“纯朴、善良”和“关爱子女”两方面说明。具体略。 (5)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其中注意:依稀: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所以依稀”的近义词是“隐约”。(2)考查对词义的理解,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答案,文中说的娘“丑”,具体是指苍白的肤色,瘦得可怕的身材,五官也极不协调。(3)理解文
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4)理解文章词语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答案,娘的“漂亮”可从“纯朴、善良”和“关爱子女”两方面说明。(5)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能力。(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4)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9.重点段落品析。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zhēng zhèng)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振 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音或字。
(2)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的是( )。
A. 环境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3)用简洁的语言总结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1)zhēng;振 (2)A
(3)“我”为了要钱去工厂里找母亲。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
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1)zhēng;振;(2)A;(3)“我”为了要钱去工厂里找母亲。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静 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 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悲伤)。他们( )着眼泪,( )着海力布的名字,( )着老人,( )着孩子,( )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 )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做“海力布”的石头呢。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2)选择合适的字词填在括号内。 念 含 领 扶 走 赶 (3)照样子,写词语。
原原本本(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倾盆大雨(含有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天动地(含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你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5)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6)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答案】 (1)镇定;议论;悲痛 (2)含;念;扶;领;赶;走
(3)干干净净;高高兴兴;整整齐齐;鹅毛大雪;瓢泼大雨;胆小如鼠;不知不觉;左顾右盼;冰清玉洁
(4)心理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5)海力布把动物说的话告诉了乡亲们。
(6)因为海力布舍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大家。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5)、(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镇定;议论;悲痛 (2)含;念;扶;领;赶;走
(3)干干净净、高高兴兴、整整齐齐、鹅毛大雪、瓢泼大雨、胆小如鼠、不知不觉、左顾右盼、冰清玉洁
(4)心理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5)海力布把动物说的话告诉了乡亲们。 (6)因为海力布舍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大家。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