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新视野
作者:黄孙庆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07年第11期
由美国教育家詹姆斯·诺兰和琳达·胡佛合著的《教师督导与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书的自序指出,我们抱定一个简单的宗旨,就是写一部指导教育者利用教师督导和评价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进步的书籍。该书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建立一整套既有充分理论论证又具有具体操作程序和实践过程的研究,无疑对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基础框架
该书基于校本实践提出了课堂督导与评价的系统、策略、教师评价,并配以生动的现实案例,指导性、可读性兼顾。全书紧扣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深入浅出、生动具体。既适于学校管理人员参考制定本校教师发展计划,也适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与教师培训者作为参考书。全书由六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的,分别是:第一篇,理论基础,主要讲述撰写本书的目的以及在教师督导和评价方面相关的研究背景;第二篇,以课堂为基础的督导与训练策略,重点关注的是使用课堂观察和会议作为手段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督导策略;第三篇,区分性督导策略,重点关注的是哪些不依赖于课堂观察作为手段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督导策略,这些策略以教师自我为导向,与管理者咨询和合作为特点;第四篇,教师评价,集中论述有效教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第五篇,督导与评价的特殊案例,该部分包括实习教师、新任教师和边缘教师运用督导与评价的案例;第六篇,督导与评价及体系的转变,提出了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督导和评价体系的指导性意见。 二、主要特色
该书的理念体系反映了教师的督导与评价是一个复杂共同体,它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教师督导与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此,笔者认为,该书是第一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将督导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专著。全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题新颖。许多文章或专著只是单一地集中于教师督导的介绍,却从总体上忽略了教师评价,或者是单独地进行教师评价。该书的作者认为,教师督导与教师评价是一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补充的过程,这两者必须相互联系起来以确保一个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过程,两者综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作者选择了将教师督导与评价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课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结构严谨。该书不仅提供了督导者使用的知识和技术,还建立和维持了一个全面的教师督导和评价体系,让督导员能够成功地进行复杂的督导活动,准确评价有着不同的个人需要和不同才智的各类教师,包括职前实习教师、新任教师和边缘教师,同时,通过督导和评价活动,使教师达到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自我导向发展。因此,该书写作框架首先从理论基础的介绍出发,接着阐述以课堂为基础和不以课堂为基础的教师督导和评价策略,最后通过个案、特例分析不同类型教师的督导与评价的技能技巧。这样,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使不同类型的读者都能很容易把握本书的基本架构和知识点。
第三,观点独到。该书所倡导的教师督导与评价,在作者看来,督导不仅在于“督”,更重要的在于“导”,即一种通过改进教师教学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学校外部行政监管和引导体制,它通过构建一个由学校行政的外部督导、教师群体的内部督导和教师自我督导共同组成的学校教师督导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和保障。同时,建立区分性教师督导体系,考虑教师个体的需求以及长处,使它适应各种类型的教师,包括职前实习教师、新任教师和边缘教师。
第四,可操作性强。该书不仅在理论上深刻且广泛,而且重点论述了教师督导与评价技能的开发,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相关策略,帮助读者开发了在教师督导和评价中的陈述性知识(“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识(“怎么办”)。陈述性知识是集中在教师督导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师督导过程、教师评价过程、同伴指导过程、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发展、学校文化以及机构设置和指导等方面;程序性知识则集中于技术发展以及有效聆听策略、观察、召开会议、目标确立、行动研究和评价等方面。此外,该书的每一章均由六个板块组成:(1)导读问题、反思与引导;(2)技能和概念的形成练习;(3)个案研究、插图和范例;(4)问题讨论;(5)理论与实践;(6)后续阅读和研究建议。这样的章节安排可以协助使用该书的人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三、本书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第一,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科学的教师督导与评价制度。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各国都十分重视教师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已由原来的三级师范教育(中师、大专、本科)向二级师范教育转变,甚至向硕士、博士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不断探索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对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这些有益的探索为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些政策的落实都需要教师督导和评价制度来落实,可以说,目前在我国还没有针对职前或实习教师的督导和评价制度,而且在督导中,“督”多于“导”;在评价中,结果重于过程;在督导与评价者和被督导与被评价者的关系中,形成的是监督、检查和领导与听命、接受和服从的上下级关系。因此,这本书可以为我们构建教师督导和评价体制提供参照。新任教师和边缘教师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必须得到有效的指导,领导者必须安排新任教师的在职进修和培训等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如何了解新任教师和边缘教师的需求和教学状况?如何改进边缘教师的缺陷以及对边缘教师援助失败后如何收集与解雇教师相关的信息,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能劝其辞职或解聘又不至于引起法律纠纷?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在于学校以高度的人性关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和帮助,更需要一个科学的教师督导与评价制度,即督导工作不仅在于“督”,更重要的在于“导”,教师督导与评价是一种通过改进教师教学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学校外部行政监管和引导体制,它通过构建一个由学校行政的外部督导、教师群体的内部督导和教师自我督导共同组成的学校教师督导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和保障。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自我导向为主。前面已提及,督导不仅在于“督”,更重要的在于“导”,该书作者对教师评价的关注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通过教学评价来评定教师的模式,将其看作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扩大了国内教育界人士认识教师评价和专业发展评价的视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实习教师、新任教师和边缘教师的督导与评价,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教师的各种需要,并针对何如满足这些需要而开展一些职前职后的培训活动。但教师能否在这些活动中受益,尤其是一些边缘教师的缺陷能否得到改进?这就涉及自我导向的教师发展问题。在自我导向的发展模式中,教师作为单独的个体、两个人搭档协作或合作群体呈交一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改进教学和关注学生学习表现为中心的行动计划,它包括研究教学目标,实现目标的策略,该计划对学生学习的价值、时间进度表、需要的资源与支持,怎样收集资料对该过程进行记录以及反思性的自我评价。当然这里所指的教师自我导向发展的督导策略,可以被认为是教师个人独立工作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也可以是教师群体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强调个人对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对要实现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策略做出决定。(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
□本栏责任编辑 曾维平 E-mail:jxjyzwp@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