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一、脚手架选材
脚手架钢管采用φ48.3×3.6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
脚手板可采用钢、木材质,单块脚手板的的质量不大于30kg。木质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两端宜各设直径不小于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不得使用扭曲变形、劈裂、腐朽的脚手板;
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走丝与螺距应符合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mm;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严禁使用有裂缝的支托板、螺母。
搭设脚手架材料应涂防锈漆,堆放应整齐,各型号分开存放,临边防护使用蓝、白相间的花管搭设,剪刀撑使用红、白相间的花管搭设。
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检查时,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钢管有严重锈蚀、压扁或裂纹的不得使用,严禁使用有裂变、变形、滑丝等现象的扣件。
外脚手架严禁钢木混搭。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二、脚手架搭设前准备
1、搭设前: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应按本规范规定和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可调托撑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2、立杆垫板或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100mm。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
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的木垫板。地面排水不好时应设置排水沟及加设排水设施。
三、搭设注意事项
1、单、双排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不得采用搭接。
2、单、双排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如果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撑拉固定措施与建筑结构拉结。
3、、在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设置,并应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
4、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连墙件的安装应随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不得滞后安装; 当单、双排脚手架施工操作层高出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时,应采取确保脚手架稳定的临时拉结措施,直到上一层连墙件安装完毕后再根据情况拆除。
5、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6、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高度超过50m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段搭设措施。
7、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8、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亦不应小于180mm。
9、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10、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11、脚手架立杆采用对接,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3个旋转扣件固定。
12、脚手架立杆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1m,宜高出檐口上端1.5m
四、脚手板铺设
1、脚手板的设置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2、脚手板的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
3、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4、木质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墙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采用对接或搭接时均应符合规定;脚手板探头应用直径3.2mm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件上;
五、剪刀撑设置
1、单、双排脚手架剪刀撑的设置应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2、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3、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
六、满堂脚手架搭设
1、当满堂支撑架小于4跨时,设置连墙件将架体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立杆间距不小于1.2×1.2m,施工荷载标准值不小于3 kN/m2。立杆上增设防滑扣件,防滑扣件应安装牢固,且顶紧立杆与水平杆连接的扣件。
2、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6m;满堂脚手架施工层不超过1层。
3、满堂脚手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4、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立杆对接扣件布置应符合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5、满堂脚手架应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6m至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
6、当架体搭设高度在8m以下时,应在架顶部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架体搭设高度在8m及以上时,应在架体底部及竖向间隔不超过8m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
7、水平剪刀撑宜在竖向剪刀撑斜相交平面设置。剪刀撑宽度应为6m-8m。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8、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2时,应在架体的外侧四周和内部水平间隔6m-9m、竖向间隔4m-6m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最少跨度为2、3跨的满堂脚手架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9、当满堂脚手架局部承受集中荷载时,应按实际荷载计算并应局部加固。
10、满堂脚手架操作层支撑脚手板的水平杆间距不应大于1/2跨距;水平杆的连接应符合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
七、斜道搭设
1、人行并兼作材料运输的斜道:高度不大于6m的脚手架,采用一字型斜道;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采用之字型斜道;
2、斜道应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
3、运料斜道宽度不小于1.5m,坡度不大于1∶6,人行斜道宽度不小于1m,坡度不大于1∶3;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小于斜道宽度;
4、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宜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外宜采用三角木填顺;
5、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应为20~30mm。
八、悬挑架搭设
1、型钢悬挑脚手架 一次悬挑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20m;
2、型钢悬挑梁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悬挑钢梁型号及锚固件应按设计确定,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3、悬挑钢梁探出长度不得大于2米
4、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形钢筋拉环
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小于16mm;严禁使用螺纹钢筋作为固定型钢U型环。
5、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用螺栓钢压板连接固定时,钢压板尺寸不应小于100mm×10mm(宽×厚);当采用螺栓角钢压板连接时,角钢规格不应小于63mm×63mm×6mm;型钢悬挑梁悬挑端应设置能使脚手架立杆与钢梁可靠固定的定位点,定位点离悬挑梁端部不应小于100mm;锚固位置设置在楼板上时,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如果楼板的厚度小于120mm应采取加固措施;
6、悬挑梁间距应按悬挑架架体立杆纵距设置,每一纵距设置一根;悬挑架的外立面剪刀撑应自下而上连续设置。
7、悬挑式脚手架的底部,必须采取防止人和物体的坠落的全封闭措施
8、悬挑钢梁悬挑长度应按设计计算确定,固定段长度不小于悬挑段长度的1.25倍。悬挑钢梁悬挑长度不超过2m,悬挑长度超过3m以上的大悬挑必须经过专家论证。
9、对于开口型悬挑脚手架,其架体两端必须设置通高的横向斜撑。
九、临边及防护
1、临边防护 0.25mⅹ0.5m 以下的孔洞,用坚实盖板盖住,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1.1kN/㎡的荷载有防止挪动位移的措施。1.5mⅹ1.5m 以上的孔洞,四周设两道防护栏杆,中间支搭水平安全网。
2、结构施工中伸缩缝和后浇带处加固定盖板防护;
3、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 1.8m 的金属防护门。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四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安全网应封闭严密;
4、管道井和烟道口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人员、物体坠落。
5、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必须设置固定式防护门并有警示标志。结构施工中电梯井和管道竖井不得作为垂直运输通道和垃圾通道;
6、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或立挂安全网。回转式楼梯间支设首层水平安全网;阳台栏板应随层安装,不能随层安装的,必须在阳台临边处设一道防护栏杆,防护栏杆设上下两道水平杆,并立挂密目安全网。
7、建筑物楼层邻边四周,未砌筑、未安装维护结构时,必须设一道防护栏杆,防护栏杆设上下两道水平杆,并立挂密目安全网。
8、 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横杆离地高度 1.2m,下 杆离地高度 0.6m。坡度大于 1:2 的斜屋面,防护栏杆应高于 1.5m,并加挂安全立网。横杆长度大于 2m 时,必须加设栏杆柱;给排水沟槽、桥梁工程、泥浆池等临边危险部位应进行有效防护。
9、建筑物出入口必须搭设宽于出入通道两侧的防护棚,建筑超过 24 m的棚顶应满铺不小于 50mm 厚度的脚手板。通道两侧用密目安全网封闭。多层建筑防护棚长度不小于 3m,高层不小于 6m,防护棚高度不低于 3m。
10、高层脚手架外部必须安装兜网,首层网距地面4米,平面应与水平面平行或外高里低,一般以15°为宜。网宽度4m~6m,附加钢丝绳缓冲等安全措施。首层水平网支搭必须紧固、可靠。
11、单、双排脚手架沿架体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密目式安全网宜设置在脚手架外立杆的内侧,网间连接应严密,并应与架体绑扎牢固。脚手架作业层应在外立杆的内侧设置防护栏杆,栏杆的高度应为1.2m,并应在外立杆内侧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m的挡脚板
12、层间防护,作业层脚手板铺设牢靠、严密,采用安全平网在脚手板底部兜底封闭。作业层以下间隔不超过10m采用安全平网进行封闭。
作业层及封闭平网的水平层里排架体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部分宽度大于150mm时,采用脚手板或安全平网进行封闭防护。
十、脚手架拆除
1、架体拆除作业应设专人指挥,当有多人同时操作时,应明确分工、统一行动,且应具有足够的操作面。
2、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
3、脚手架拆除应按专项方案施工,拆除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脚手架专项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4、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5、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单、双排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洞口防护
电梯井口防护
临边防护
斜屋面防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