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年第2期 ・31 ・ 护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多元化的实践 李旭升,胡野,黄斌伦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金华321017) [摘要] 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评价方式,束缚了护理教育的发展。构建 评价主体和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环节多重性的多元化护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能充分利 用学业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反馈等功能,规范相关教学过程,发挥学业评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专业;护理;教学;学业评价;多元化DOI:10.3969/j.issn.1(102—1701.2012.02.016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102.1701(2012)02.0031.20 随着护理工作模式由单纯的功能制护理向系统化整体 时只注重完成操作技术,却忽略了病人的感受,甚至有的学 护理过渡,护理工作内容也从对病人的护理扩展到对健康的 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地完成操作步骤。 维护和促进,从对个人辐射到群体,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家 4.评价方式单调。我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业评 庭。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护理人才,以尽快适应临床并满 价方式仍主要采取纸笔形式,即便是护士资格证书考试,也 足临床需求,许多院校开展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护理教学改 主要应用纸笔测验,这种评价模式过于偏重学术性学习的结 革[1-2]。护理工作内容的扩大和护理教育空间的拓展增加了 果,很少顾及被评价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其缺陷十分明显,那 护生学业评价的难度。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 就是所评价的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而不是技术实 要依据的传统评价方式,束缚了护理教育的发展,其弊端日 践能力。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甚至考时抄笔记,最 益凸显。在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资金的支持下,我院护理 终导致只会理论不会操作,这与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相 专业构建了评价主体和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 背离。 环节多重性的多元化护生学业评价体系。 5.评价环节松散。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性功能,评价反 一、传统护理教育学业评价的弊端 馈作用微乎其微。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评价方式把评价仅 1.评价目的模糊。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无论是 仅当作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在考试过程中学校教师往往 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对考试的导向性作用认识模糊,学 重视命题、施考、监考、成绩评定等前序环节,忽视对考核结 业评价往往以课程考试所代替。结果教师批改试卷只是为 果的分析、讲评等收尾工作,使得整个考试过程前紧后松,内 了评价学生的成绩,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管理者不能有效 紧外松,漏洞甚多。缺少了考核结果分析、讲评,管理者、教 地通过考试深入了解学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师就无法知道现行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和改进方向,学生也 正因为评价目的的模糊,成为了改革教学评价进程中的一个 无法通过考试来改进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提高学习能力和整 难以逾越的障碍。 体素质。 2.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掌握着评价的绝对主动权,评价 二、多元化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建设 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传统教学的考试试卷由教师出,分 1.构建基于“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我院围绕医疗卫 数由教师定,而且一旦分数确定就是一锤定音,即使学生有 生改革及护理科学的发展,秉承“人本关怀,全程照护”的服 疑义,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查卷和变动的,学生在评价中处 务理念,构建“院校融通、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于被动地位。更忽视了用人单位医院的参与,使得评价缺乏 在全面分析护理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的基础上, 多方的交流和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倾听不到学生的意见,不 以护理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重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临床 利于教学相长,倾听不到行业专家的意见,也就谈不上有利 的教学资源和“仿真医院”护理实训基地,让学生早期接触临 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床或进行模拟实训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 。课程体系包 3.评价内容片面。整体护理思想要求护理工作者在护 含五个课程模块即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人体结构与机 理实践中以人的生命过程为轴心,综合生物医学科学知识和 能、护理用药、病原生物)、通用技术课程(基础护理、健康评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认识人、理解人、关怀人,为人类健康服 估、护理人文、护理心理)、专业课程(妇婴护理、儿童护理、围 务。然而传统护理学生学业评价往往以技术操作为中心,脱 手术期护理、成人护理、老人护理、精神护理、社区护理)、拓 离“以人为中心”的医学护理模式,过于注重护理技术操作程 展课程(口腔护士方向课程、涉外护理方向课程、ICU方向课 序的精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而忽视了护生临床实际决 程)等。 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评方式往往导致学生操作 2.确立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传统护理专业学 ・32・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年第2期 生学业评价各环节和方法基础上,围绕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大 作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 的评价。(4)拓展课程以学生自选为主,包含提问和讨论、布 置作业、小论文等,以调研报告、社会评价为主。 3.学业评价体系的实施。构建“学生+教师+临床护师 纲和临床护理职业能力需求,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和用 人单位(医院)共同参与制定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原则、评价 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l4J。对于不同类别的课程其学 业评价的具体指标将不全相同:(1)文化课程,评价体系包含 平时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布置作业、小论文等组成部 +患者”一体的评价体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学业评价标 准。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定量评 价和定性评价、笔试考核和面试考核、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 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到一起,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 分,以形成性考核为主;(2)专业基础课程,评价体系包含平 时考勤、提问和讨论、布置作业、小论文、实验考核、书面考试 等组成部分,不采取技能测试的方式;(3)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布置作业、小论文、技能考核、操 附表价,并以此为依托全面规范和标准化相关教学过程。附表为 基础护理课程评价方案[ 。 基础护理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表 4.评价结果分析及反馈制度的形成。学业评价既是一 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过程的终结,更是下一个同样过程的 法,运用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相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态度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 评价相结合等多样评价方式方法。 5.评价环节的多重性。“院校融通、学做一体”的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后,增加了教学环节,相应地也增加了评价环节。 开始,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定作用,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结 果分析获得的信息不仅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 生正确有效的学习,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评价设计和 提高考试命题质量都大有裨益。增加评价的可控度和操作 评价环节的多重性使多元学业评价模式较之传统学业评价 模式更为客观、全面。同时充分利用学业评价的导向、激励、 调控、鉴定、反馈等功能,规范相关教学过程,发挥学业评价 的积极作用。 的可行性做法是建立评价信息反馈系统,以进一步加强对评 价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三、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特色 1.评价的职业导向性。将学业评价与护理执业资格证 书挂钩,使学业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也可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守国,许娟娟,王瑞.护理本科生与临床带教教师对早期接触 与主干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加强职业技f ̄tJiI练, 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多元化学业评价的主体不仅涉 及到高职院校中的任课教师与学生,还涉及到诸如医院医 临床的认可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8,23(5):62—64. [2]戴小红,王[3]胡群.早期接触临床的预实习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 师、护士等,评价主体由原来的一元变成了多元评价。主体 的多元既体现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 生评价的主体性,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评价的社会 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7):1583.1584. 野,方美君,李旭升.高护技能实训的分层教学实践[J].中国 高等医学教育,2O09(12):25.26. [4]李雁平,李春芳,刘彦慧,等.1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 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43 145. [5]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课程标准[M].第一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4. 性,凸显出评价的全面性、公平性、民主性与客观性。 3.评价内容的多面性。除考核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 掌握之外,更侧重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同时还注重评价学生 的职业素养、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与反思能力,这体现出评价 内容的多面性。 4.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改变传统学业评价模式重结果 轻过程、重书面测试轻实践操作以及“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 [收稿日期]2011—04 [作者简介]李旭升,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b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