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街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活动总结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着力点,以“提升教师素养,构建有效课堂”为主题,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来促进有效课堂的构建,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内涵发展。
1、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
(1)我校实施的是生本教育,坚持“以生为本,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落实生本教育。所以每次培训,我校教师都是带着任务去学习,既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又要学习生本课堂的实施办法。本年度我校教师走出济源培训人员达35人次,每人每次外出培训回来后做专题汇报,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和所悟交流给大家,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2)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2、扎扎实实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鼓励教师读教育名著,了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本年度教师同读以下书籍:
(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要求教师在书上批注,每周至少批注1条,
1
一年批注完毕。同时要求教师在济源教育网“名师工作室”里对“100条建议”进行跟帖,提高教师间的交流水平。
(2)我校所有教师细读《高效课堂22条》,每月写读书笔记与感悟2次。每周例会前10分钟交流“读书体会”,每学期每人至少交流一次,进一步学习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理念,学习高效课堂的管理办法、学习借鉴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我校的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3)开展读书沙龙,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提升认识。
我校教师同读《做卓越的教师》这本书,这本书共有八个专辑,分别是“做卓越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做会培训教师的教师、卓越教师原培养”,涵盖了教师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修组织和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读,让教师领悟到“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让教师追求卓越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通过读对教师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鼓励教师走向卓越,再创辉煌。我鹇每月组织教师一次集中学习、研讨《做卓越的教师》一书,由市级名师、中心校名师、市级骨干教师承担讲座任务,发挥名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然后全本教师进行交流困惑与收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读书演讲
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一次演讲比赛活动,评选出一、二等奖。我校李艳丽老师参加中心校读书演讲比赛获一等奖 。
2
3、网络教研:依托网络资源,要求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东街学校网站”上,让自己的教育思想,发表于博客,交流于博客,提升于博客。学校将进一步规范网络教研管理制度及评价,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平台作用。教师每月至少发表四篇博文,主题分别是读书心得、听课心得、 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学校定期进行检查、收集成果,汇编成册命名为《烛光语思》、及时推广,促进教师间的网络交流,使教师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中探讨,在交流中发展。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1、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校的课改重点是创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发现等。所以我校坚持“磨课”,要求教师备课时要重点备学生、要读懂学生。听课教师也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议课时,也要重点议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收获。
2、学习新课标、梳理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
(1)统读所教学科教材,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达到“上下求索、左右勾联”。梳理出教材各块的知识点和在各册教材的分布情况,把握同一知识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各组教师利用教研组活动集体研讨,共同收获。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进行新课标考试。全体教师也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新课标考试,让教师尽快掌握新课程标准。
3、有效开展学科素养培训在岗实践活动。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同课异构评选活动,
3
评出一二等奖。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评选,确定共识的教学方案,人人课堂实践,要求写出个人课堂教学素质分析、内容包括学习活动前个人课堂教学设计、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育思想与理念等方面优势和缺陷,学习活动中有哪些转变和改变了,下一步努力目标等,同时教研组长写出效果分析、活动总结,有效提升了教师们的学科素养水平。
三、创教学特色,提升内涵。
鼓励大家争做特色性的教师。学期初,教师依据自己的特长制定自己的特色方案,学期末总结交流。这就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提炼自己的教学工作,逼迫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开展活动,促进发展。
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创造力。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体验成功的快乐。
(1)课堂教学优秀案例评选。
(2)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评选。
(3)命题设计评选。
(4)优秀教学论文评选。
(5)课堂教学能力展示,评选出最佳教学能手。
4
五、取得的成绩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学科素养活动中,李艳丽、赵小芬、郝丽敏、段艳艳、倪东萍、赵静、葛素红被评为校级学科素养优秀学员。
2012.5,中心校组织的读书演讲比赛活动中,李艳丽演讲的“书香济源《读书真好》”获中心校一等奖;
2012年9月,在教师素养提升活动中,常艳花老师的作品《六年级期末测试卷》获市命题设计一等奖,牛静老师的作品《触摸春天》获市教学案例三等奖,赵静的作品《海阔凭鱼跃 天空任鸟飞》获市教学案例二等奖,牛科科的作品《闹起来的课堂竞如此美丽》获市教学论文一等奖,李艳丽老师的作品《三年级语文下期中命题》获市命题设计三等奖。
优质课:2011年,倪东萍执教的《自信不倒翁》一课获省级一等奖,聂令夏执教的《风儿吹呀吹》获济水中心校一等奖,牛科科执教的《全神贯注》获济水中心校一等奖,常艳花执教的《合理安排时间》获市教学研究室一等奖,赵静执教的《小数点移动》获市教研室一等奖,2012年,张永慰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获市教研室一等奖,李艳丽执教的《检阅》获济水中心校一等奖,聂令夏执教的《植树问题》济水一等奖,牛科科执教的《桥》获济水一等奖。
论文获奖:2011年,牛静老师写的《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例谈》获国家级一等奖,葛素红写的《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初探》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二等奖、教学设计《重重复复》获省一等奖;
论文发表:2012.6,牛静写的《改革小学作文评语,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发表在《教
5
育新观念》上,赵静写的《数学思考教学实录与反思》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
课题:省级《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获三等奖,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