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外改革(或革命)对比

来源:易榕旅网


各国革命或改革比较

(要求:统一抄写到书后的封面或136页、138页)

一、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对比

相同点:

1、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方式一样:都是革命;都颁布了法律文件推动革命的发展

2、根本原因一样: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革命任务:都是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4、战争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5、战争影响: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1、 革命对象:独立战争的革命对象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南北战争的是南方黑人奴隶制。

2、 革命任务:独立战争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南北战争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

3、 战争性质: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具有双重性。南北战争则带有内

战的特点。

4、 战争影响: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南北战争使资本主义发展更加迅速

二、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比较

相同点:

1、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都一样:都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背景:都面临统治危机,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方式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目的: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5、影响:改革后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社会)

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改革后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不同点:

背景不同:日本面临民族危机,俄国没有。

三、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

相同点:

(1)背景:国内都面临着严重阶级矛盾,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2)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3)内容: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4)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1、背景不同: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日本的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日益激烈,而中国守旧势力非常强大。

2、内容不同:

日本全面(政治、经济、文化)学习西方,而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3、性质不同:

“洋”是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地主阶级改革);“明”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结果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失败,中国没有富强起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一成一败的原因

(1)日本“明”通过倒幕运动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中国“洋”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

(2)日本“明”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而中国“洋”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四: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比较

一、 相同点

(1)背景:

①改革前两国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阶级矛盾尖锐,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良)

(3)作用: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不同点:

1、背景:(1)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幕府成为众矢之的;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并与帝国主义勾结。(2)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发展水平高于中国。

2、领导力量:日本是中下级武士充当了领导力量,拥有实权,得到人民和部分大名的支持,武装推翻幕府,保证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较弱,无实权,没有群众基础,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3、改革措施:日本的措施全面,贯彻到位;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无法推行。

4、国际环境:日本:(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中国成了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对中国改革不利。

5、影响不同:日本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渐富强。但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中国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性质。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