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规范外卖配送 告别野蛮生长

来源:易榕旅网
规范外卖配送 告别野蛮生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食品》 2017年第16期

近年来,“互联网+餐饮”为大众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与此同时也催生出“外卖配送”的兴起。然而外卖配送服务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配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体验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等问题。近日,《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将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外卖配送的服务机构要求、服务人员、服务流程、异常情况处理、服务质量控制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内容。

近几年,“互联网+餐饮”所催生的外卖行业方兴未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与此同时,行业也暴露出食品出自“黑作坊”、送餐员骑车撞人、餐箱被做手脚、顾客辱骂外卖小哥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规范外卖配送行业,8月5日,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联合百度外卖共同起草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

外卖小哥:要进行身份核实

案例:8月4日中午12时20分,太原公安万柏林分局长风派出所接到一名女子报警,称其在长风西街旧晋祠路口附近被一男子猥亵。接警后,民警立即根据受害人提供的线索,调取视频监控资料,仅4小时便将猥亵妇女的韩某抓获。

经查,韩某24岁,是“饿了么”的送餐员。审讯中,韩某对以“袭胸”的方式猥亵妇女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警方介绍,已查明韩某先后于8月2日晚7时许和8月4日中午12时许,在义井菜市场和长风西街旧晋祠路口附近,对两名过路女子进行过猥亵。最终,警方依法对韩某做出了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随着互联网外卖的兴起,送餐小哥的队伍越发庞大,有的订餐网站组建了专门的送餐队伍,但还有很多是餐饮店自己配送。但即便在专业的送餐队伍中,由于没有对送餐员进行严格的入职审查,同时缺乏对送餐员的统一培训和监管,使得送餐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各种侵犯消费者权益事件的屡屡发生,诸如用户点餐遭骚扰、送餐小哥报复客户等新闻也被曝光。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规范》明确规定:外卖配送机构应具备企业法人资质,且具有固定办公场所和规模化的配送队伍,配送机构应对配送人员进行身份审核并培训,配送人员要求年满18岁。《规范》中还规定,外卖配送员到达消费者门口应轻声敲门,若无人响应,应电话或短信联系消费者,配送员不应进入消费者家中、收取小费或有其他不文明举止。

其实之前,百度外卖曾针对外卖送餐员推出过“安全骑士标准”,共有4大标准20条军规。在平台管理方面,规定建立动态骑士信用档案库,同时为骑士提供交通安全、服务意识、行为规范等系列培训;在骑士资质方面,将对入职骑士进行严格资质审核,确保骑士持健康证上岗,同时确保无犯罪记录、无涉毒;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骑士不能以任何理由与顾客发生争吵,送餐时不得进入顾客房内。

硬件配置:配送箱保证整洁干净 车辆统一喷涂

案例:在连云港,记者采访中发现,各个配送箱的外包装干净程度不一,有的配送箱包装有明显汤汁污渍,有的配送箱包装用手指抹,手指上有一层灰。而部分配送箱内不仅有剩余的点餐单,还有的配送箱内汤汁、灰尘满处,隔板上也有灰渍。

“外卖都有餐盒、塑料袋,不会和配送箱直接接触,所以配送箱的干净程度不会影响到外卖本身。”正在一家奶茶店等待取货的外卖人员说。记者看到他将奶茶放进配送箱,并将配送箱里的隔层放在奶茶的边上,防止奶茶倾倒。但记者看到,他的配送箱里有不少污渍,还有一个沾满污迹的塑料底座,他告诉记者,在这个底座上放上餐盒,餐盒就不会倒。

据了解,配送员一天配送大量外卖,汤汁、饭菜多多少少都会洒落在配送箱内。而这些汤汁里面含有的糖分、蛋白质、脂肪等等,正是微生物滋生所需要的。尤其在天气炎热的夏季,微生物就更容易滋生。再加上有的外卖餐盒、包装没有达到卫生标准,就会很容易发生“二次污染”。

除了配送箱不够干净的问题外,外卖小哥因着急送餐而闯红灯、在人行道上行驶、逆向行驶,从而酿成不可挽回的人祸的事件也不在少数。但由于配送车辆没有统一的标识,交管部门对于闯红灯的送餐员也没办法追究责任。

为了防止上述事件的发生,《规范》规定:外卖配送车、配送箱也有了统一标准,配送车宜用电动自行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统一喷涂、定期检测维护,在有特殊管理政策的地区,应按照交通主管部门要求注册登记或按照主管部门要求进行管理。

同时,为了保证配送箱的整洁、干净、安全,中国烹饪协会还发布了首个《消毒餐饮配送箱(包)》推荐性标准,涉及感官和微生物限量两个方面。其中,感官标准方面,配送箱(包)内外表面应干净,无破损,不得有附着物,不得有油(汤)渍、泡沫和异味;微生物限量方面,要求箱内不能检出大肠菌群,配送箱的菌落总数要小于100CFU/cm2的标准。也就是说,消毒后的送餐箱应该比纸巾更干净。

《消毒餐饮配送箱(包)》推荐性标准还提及,要用符合标准的洗涤剂和消毒液,定期清洁配送箱,为了避免交叉污染,配送箱的内、外表面要分别清洗。洗完之后,还要用自来水去除洗涤剂残留。

在之前百度外卖发布的4大标准20条军规中,也在硬件配置方面进行了规定,要求车辆、餐箱整洁干净,定期清洗、消毒,同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插乱穿、礼让行人”。

另外,饿了么还率先对在北京的送餐电动自行车进行编号挂牌,实现一车一人对应管理,目的是当外卖车辆有交通违法行为时,可根据骑手胸牌、电动车编码、配送箱号码进行追责到人。

为了提高送餐员的交通安全意识,饿了么还经常邀请交警对骑手进行交通安全培训。每发现一起交通违法,就要对骑手进行内部严处;如果查证曾有严重交通违规和暴力违法行为,则不得加入送餐队伍。

外卖行业急需规范

但标准尚缺约束力

“手指动一动,美食送上门”,网络送餐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日益增加的网络外卖服务,让人随时随地就能满足口腹之欲。2016年口碑数据显示,90后、80后外卖比例高达85%,人均下馆子40次/年,叫外卖80次/年。

“互联网+餐饮”带来了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多隐患,配送问题便成为投诉热点。据统计,目前仅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三家外卖企业,就有超过400万名注册的“骑士”配送员,由于没有行业规范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客观来说,这些配送问题从大体上可以一分为二。一种是“骑士之恶”。前段时间微博网友爆料称:用饿了么订餐,配送员和卖家沟通发生矛盾,本是小纠纷解决就好,但随后这名网友却遭到配送员发来短信“我在你的外卖里面加了一点屎……”此外,送餐员骑车撞人、发生事故后逃逸、用户点餐遭骚扰、餐箱被做手脚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一些外卖平台为了扩张业务不会对送餐员进行严格的入职审查,入职门槛低,同时缺乏对送餐员的统一培训和监管,使得骑士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各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

另一种是“骑士之殇”。外卖行业是一个辛苦行业,配送员有很大几率受到不公的待遇。几日前,某外卖小哥在上海祁连山南路抢红灯遭遇交通事故,不幸身亡。年轻生命的逝去让人惋惜,悲剧背后折射了生活的不易和行业乱象。此外“顾客辱骂外卖小哥”、“外卖小哥外卖送晚了,在电梯急哭”的事件也让人心酸。由于没有行业标准,被顾客无端投诉服务态度不好或者没有达到五星好评,配送员轻则会被罚款,重则直接滚蛋走人。

这些乱象都客观折射出了外卖行业急需规范,而此次《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的出台补足了用户安全环节,有利于保护消费者,也为外卖配送员提供了配送标准,划定了配送红线,制定了行业蓝本,有利于外卖配送员自我保护。不管如何,随着餐饮O2O在线用户规模的不断创新高,网上订餐的人越来越多,规范骑士行为,培养高素质骑士,才能让互联网外卖行业在未来越走越远。

虽然《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对外卖行业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目前这一标准还不具备约束力和强制力,如果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或者管理办法,那么它的作用就是有限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