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0~86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在单元完毕时绝大多数到达每分钟做8题左右,平均正确率94%;能应用学国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出发的含义。
2、 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拟、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历,开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活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安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单元重点、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所有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求商。 四、进度安排:共12课时
7的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 2课时 7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1课时 8的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 2课时 8以内的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练习 1课时 9的乘法口诀与相应的练习 1课时 乘法口诀表 1课时 连成、连除和乘除混合 1课时 表内乘、除法练习 1课时 表内乘、除法复习 1课时 乘、除法实际问题复习 1课时
1 / 39
.
第6单元 课题:7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0、71页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四、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课件,挂图 六、学情分析
2 / 39
.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七、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这是蔚蓝色的〔大海〕,看,这些帆船把大海装点得多美呀! 〔二〕探究交流
1、铺垫孕伏,填写表格。
师:这只小船是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生同数三角形的个数。
师:拼一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那么,拼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拼 3只小船呢?4只呢?……好,我们就来算一算,填一填。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第62页,完成小船下面的表格。
学生动手填表,教师巡视学生填表情况。 指名汇报。 小船只数 ▲的个数
1 2 3 4 5 6 7 7 14 21 28 35 42 49
师:拼一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是几个7? 生:1个7
师:拼2只这样的小船用了14个三角形,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7+7=14 师:这是几个7相加? 生:2 个7相加得14
师:拼3只小船用了21个三角形,大家又是怎么得到的?生:7+7+7=21 生: 3×7=21 生:14+7=21
师:14是几个7相加得到的?再加7就是几个7相加? 生:3个7相加得21 师:这么说,28是几个7相加得到的? 生:4个7相加得28 师:35呢? 生:5个7相加得35 师:6个7相加得多少呢? 师:49里面有几个7?
学生答复后,组织学生看表格中的数,按顺序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3个7
3 / 39
. 是21……
2、根据乘法算式,尝试编写口诀。
师:1个7是几?乘法算式怎么写呢?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1×7=7 一七得七
师:2个7相加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谁也能编一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2×7=14 二七十四 师:口诀中“二〞表示什么意思? 生:2个7相加
师:你能根据“几个7相加〞把书上62页乘法算式的得数填好,编出口诀吗? 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展示局部学生的作业,发现错误与时指导纠正 3、利用规律,有效记忆。
师:同学们把7的乘法口诀都编出来了,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很快记住它们! 学生自由地读、背口诀。 指名背口诀。 师:你记得真快!有什么好方法?
生: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多七,只要记住前一句,再加上7就可以得到后面的一句口诀。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得数依次大7吗?
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7的个数相差一个,所以得数会相差7。
师:你觉得这些口诀中哪些比拟好记,哪些又比拟难记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忆比拟难记的口诀吗? 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拟好记。 出示: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这句话中用到了哪几句乘法口诀? 难记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帮助记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口诀中的规律:相邻两句的得数相差7。好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个规律再来记一记7的乘法口诀。
学生集体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展师生对口令的游戏。 〔三〕反应完善
4 / 39
. 1.送算式“回家〞。
师: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我们做一个游戏——送算式“回家〞。
教师将1×7、2×7……7×7、7×1、7×2……7×6等13张算式卡片分发给各小组,学生把它们贴到相应的乘法口诀后面。 黑板上形成板书:
一七得七 1×7 7×1 二七十四 2×7 7×2 三七二十一 3×7 7×3 四七二十八 4×7 7×4 五七三十五 5×7 7×5 六七四十二 6×7 7×6 七七四十九 7×7
教师组织学生检查:是否有算式送错了家?并引导学生发现:根据“七七四十九〞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根据其它几句口诀,都分别能算两道乘法算式。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书上63页“想想做做〞第1题。 3×7+7= 4×7+7= 5×7+7= 4×7= 5×7= 6×7= 7×4= 7×5= 7×6=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全班交流。
每组题的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对利用口诀进展计算的同学给于表扬,做错的同学说说原因。
〔3〕讨论:为什么每组题的结果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尽管每组题中的三道算式各不一样,但它们所求的7的个数是一样的。
对每横行的题目进展比拟时,让学生试着在5×7+7的后面再写一道乘加算式,应该写
5 / 39
. 什么?
〔4〕进一步追问:5个7比4个7多几?比6个7少几?使学生明白前后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3.听算练习
教师报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仔细听题,很快说出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4.应用性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每只瓢虫的背上有7个“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想想做做〞第6题。
集体读题,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样想的?7个6相加是多少? 〔四〕总结回忆,加深印象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小矮人的画面,让学生照样编儿歌: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2只碗,7个矮人14只碗…… 师:下面还有没有 生:有
师:我们继续编一编好不好?
6 / 39
.
第6单元 课题: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2、73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开展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根底上加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自主探索、理解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教学准备: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六、学情分析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智慧老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师: “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智慧老人,今天来你们班想请大家和我一起玩分花片游
7 / 39
. 戏,好吗?〞
谈话:每个课桌上有28朵花片,同桌互相合作,把28朵花片分一分,分完后互相说说是怎样分的。 (二)探索交流 1、出示挂图。
师:我们看智慧老人带来的4个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教室一起玩花片。我们来看豌豆教师和茄子教师结合小朋友玩花片提了哪些问题?
2、师:谁来把左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同学们一共做了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1〕 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用除法算? 〔2〕学生讨论:怎样求商? 〔3〕交流:怎样算?用哪一句口诀? 〔4〕独立填在书上。
3、 谁来把右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一共有28朵花,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
〔1〕算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可怎样列式? 〔2〕可以怎样计算?独立在书上填写。
〔3〕观察比拟这一组算式所用口诀你发现了什么?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适时点拨,突出计算28÷7和28÷4时,都要用口诀“四七二十八〞。 4、小结:刚刚小朋友们提出了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找出了计算方法,计算28÷7,想四七二十八,商是4;计算28÷4,想四七二十八,商是7。
提问:计算这两道算式时你是用的什么方法呢?你发现计算方法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用了同一句口诀:四七二十八〕 〔三〕反应完善
过渡:今天,智慧老人还带来了不少礼物呢,你们想得到它吗?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师:现在智慧老人带我们去池塘边看一看,池塘里有荷叶和荷花苞。智慧老人要我们小
8 / 39
. 朋友要认真完成荷叶上的三组题目,等荷花开了,他容许我们去欣赏荷花呢。 〔1〕指名三人上黑板完成,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纠正。 提问:你发现什么?
观察比拟每组题中乘、除法的关系,交流后得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直接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的得数。
师:小朋友们完成得真不错,智慧老人一定会带我们去欣赏荷花的。 2、 “交朋友〞游戏〔“想想做做〞第2题〕
师:智慧老人还带来了他的学生呢,他们很想和我们小朋友交朋友,不过他们有个条件,要请小朋友看着他们衣服上7的乘法口诀说出两道除法算式,如果说对了,那他们就会和你永远交朋友。
让学生自愿上来说一说,说对了,就把动物玩具送给他。 3、“争星〞游戏〔想想做做第3题〕〔1分钟〕
在1分钟内完成得又对又快,就能得一颗智慧老人带来的红五星。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现在智慧老人的学生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请小朋友来帮他们一下,好吗? 让学生充分观察图意:
根据问题和图中的信息,你能完整地说说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学生列式解答后,比拟两个问题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5、智慧屋
师:智慧老人看到你们帮他们解决了困难,太快乐了,他们夸你们聪明呢。现在他们要带我们到智慧屋去,相信你们会更聪明的。
〔1〕21÷7=□ 21÷□=7 14÷7=□ 14÷□=7 〔2〕□÷7=□ □÷□=7 同桌讨论,然后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提醒课题
9 / 39
. 1、师:今天,智慧老人带来的游戏好玩吗?那你在游戏中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课题: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师:智慧老人还想对小朋友说几句话呢。
智慧老人:在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勤动脑。我们就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小朋友要努力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小朋友,记住我的话了吗?再见了!
(五)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8÷7=4 28÷4=7 〔四〕七二十八 四〔七〕二十八
第6单元 课题:练习十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4、75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记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用已学过的简洁口诀熟练计算相应的乘法、除法。 教具准备:口诀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根本练习。
10 / 39
. 1.练习十一第1题。 要求学生横、竖都能背。 2.练习十一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要提醒学生在课外相互之间经常进展这样的练习〕 3.练习十一第3题。
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交换批改。 4.练习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写一写,再通过小组交流,启发学生有序地进展整理,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 1 开场填。 出示〔1〕÷〔7〕=7 ? 让学生辨析纠正。 5.练习十一第5题。 先出示7×2+6,3×7-5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交流小结:乘加、乘减算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练习十一第6题。 先算一算,再比一比。
算好后交流:每组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提问:结果一样,算式之间有联系吗?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 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 2.练习十一第8题。
仔细观察图,说说图中所表示的意思,列式解答。 3.练习十一第9题。
提问:如果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支?怎样列式?交流结果:4×7=28〔支〕。
11 / 39
. 如果每支圆珠笔2元,每支钢笔多少元?怎样列式? 4.练习十一第10题。
出示拼好的组合图形,说说它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列式解答。 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 《补》
第6单元 课题:8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推导8的乘法口诀,掌握并熟记8的乘法口诀。
2.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8的乘法口诀的数学来源和意义。
3.在学生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学会如何与小伙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记忆。 教学准备:挂图、小正方体。
学情分析:学生经历推导8的乘法口诀,掌握并熟记8的乘法口诀。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8的乘法口诀的数学来源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你能用最少的小正方体搭一个大正方体吗?试着动手搭一
12 / 39
. 搭。〔学生操作后汇报〕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搭1个大正方体用了8个小正方体,搭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搭3个呢……搭8个呢? 学生填写表格。 交流填写情况。
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8、16、24、32、40、48、56、64〕 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8〕
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8是多少?2个8呢?“24〞是几个8?几个8相加得32? ……
你能根据这张表格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把书上的口诀填写完整。 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遍口诀。 从这些口诀中你发现了什么?〔1、每句口诀的开头依次是一、二、……2、每句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八。3、从上往下得数依次多八。4、从下往上得数依次少八。) 哪几句口诀容易记?哪几句口诀比拟难记?谁有好方法帮助我们记忆?
〔如忘了“四八三十二〞,想“三八二十四〞24+8=32或者想“五八四十〞40-8=32〕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课间休息:智慧树〔把口诀补充完整〕 。 三、反应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做第一组题。 计算3×8用什么口诀?再加1个8就是几个8?你发现了什么? 继续完成第二、三组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示学生审题:比8个8少〔 〕,是指谁比8个8少〔 〕。 3.看口诀说出相关的乘法算式。 4.大转盘 你能用口诀算一算吗? 5.“想想做做〞第5题
这些是乘加算式。乘加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答复:从前往后,依次运算。
13 / 39
.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6.“想想做做〞第6题
仔细观察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7.“想想做做〞第7题
独立完成,交流:你想的是哪句口诀? 四、反思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
2.你们知道1只螃蟹几条腿?2只呢?你能遍一首儿歌吗?如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 8只螃蟹64条腿。 让我们一起拍手说一说。
14 / 39
.
第6单元 课题: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经历,在计算和比拟中自主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初步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用刚学习的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计算和比拟中自主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挂图、口诀卡
学情分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经历,在计算和比拟中自主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初步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8的乘法口诀。
〔1〕背口诀 全班齐背——指名背——小组对口令。 〔2〕把下面的口诀说完全。
〔3〕开火车游戏 看卡片说得数,并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2、“想想做做〞第7题
小朋友,用你们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这几道乘法算式中缺少什么?你能补充完整吗?
15 / 39
.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是花边。花边是有长短的。你知道这条花边长多少厘米吗?〔16厘米〕这里每一只鸟图案的长度是1厘米。
出示题目: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每段长多少厘米?平均剪成8段呢? 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指名交流并板书算式:
16÷2=8〔厘米〕 16÷8=2〔厘米〕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想:二〔 〕十六,〔 〕八十六。 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二八十六 2、拓展思维。
〔1〕提问:还可以平均剪成几段,每段长多少厘米? 想一想,同桌讨论,交流结果。板书:16÷4=4〔厘米〕
(2)提问:如果花边的长度是24厘米,可以平均剪成几段,每段长多少厘米? 引导:得数是二十四的口诀有哪些?
同桌交流,得出: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学生总结:花边的长度是24厘米,可以平均剪成3段、8段、4段、6段。 三、反应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分组练习,说说每组算式之间的联系。
指出:每组的三道都是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乘法口诀既可以帮助口算乘法算式又可以帮助口算除法算式。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根据一句8的乘法口诀说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同桌互相合作,一人出口诀卡,一人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3、用下面的各组数编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16 / 39
. 4、8、32 6、8、48 2、8、16 4、出示:□÷8=□ □÷□=8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述。
5、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指导他们分析原因并要求与时订正。
提问:你觉得在口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6、比拟练习 “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题,说说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提醒:要看清符号,不同的符号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学生口算后,交流答案,说说分别用哪一句口诀。 3、解决问题的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说说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4、拓展练习 一根绳子长24米
(1)如果每段长8米,分了几段?要剪几次? (2)〔2〕如果剪3次,每段长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17 / 39
.
第6单元 课题:练习十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9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乘法卡片 教学过程 : 一、知识再现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口诀?你都掌握了吗?
指定要求背(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师生、生生对口令背 把口诀填完整:四八〔 〕 〔 〕二十四 六〔 〕四十八 四〔 〕三十二 〔 〕五十六 ( )二十一
18 / 39
. 学了这些口诀有什么用呢? 谈话:今天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闯关,比比谁能顺利闯关。 二、根本练习
1.第一关 转转盘〔第2题〕
出示转盘图。 学生抢答,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做了这两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2.第二关 填数字〔第3 题〕
40>8×□ □×8<60 4×□<32 □×□=16 24÷□=□ 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字?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有序地整理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3.第三关 〔第4 题〕 提问: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每段有8格,有这样的三段,也就是3个8.可以用算式3×8=24或8×3=24. 引导学生:我们还可以说:一共有24格,平均分成了3段,每段有几格? 师:还可以怎样看?
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24格,每8格一段,分成了几段? 提问:这道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 三、综合练习
1.第四关 〔第5 题〕
〔1〕提问:求参加义务劳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哪些条件? 知道男同学和女同学的人数,求总人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提问:求一共分成了几组?要知道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说出:把全部32人,每8人分一组。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小结:在解决第2个问题时,必须先求出第1个问题。 2.第五关 〔第6 题〕
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是什么?需要找到哪些条件?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交流: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该怎样解答?
19 / 39
. 3、去超市逛一逛。 出示玩具图片
小明带了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公共汽车?
小军用16元买了4辆玩具拖拉机,每辆玩具拖拉机几元? 你准备带几元买什么东西?和同桌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 《补》
20 / 39
.
第6单元 课题:9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开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小卡片。
学情分析: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开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吧,里面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辛苦取得真经。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出一句乘法口诀吗?〔九九八十一〕这是一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
2.你能把9的乘法口诀说一说吗?
同学们还不太熟悉的是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知道9的乘法口诀中正确的得数,并找到规律,熟悉牢记它们。
21 / 39
.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星星图的第一行空格。
数一数有几个格?〔10格〕再出示星星,你知道有几颗星星? 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的;有10个格子,贴上星星后还剩一个空格,比10少1就是9个〕板书:1个9 比10少1 是9
2.出示第二行星星图。 现在又几颗星星?你是怎么想的?〔看到2个9,9+9=18颗;2行格子是20格,还剩2个空格,就是比20少2是18〕板书:2个9 比20少2 是18 3.猜一猜:下面会是几行星星出现?共有几颗星?你是怎样想的?
4.实践操作。现在把你的猜测填在P75的表格中,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填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结果。
5.全班交流,读一读所填的结果(1个9是9,2个9是18……)。 三、编制口诀
1.谈话:你能根据表格的结果,把口诀补完整吗?
2.出示:一九得九 二九〔 〕 三九( ) 四九〔 〕 五九〔 〕 六九〔 〕 七九〔 〕 八九( ) 九九( ) 3.找出规律。
〔1〕讨论: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
(2 ) 交流: 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得9;几和9相乘,积的十位上的数就比几少1;几个九的得数就比几十少几……
〔3〕小结:这些我们发现的规律,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忆9的乘法口诀。如记不清6×9的积是45还是54时,可以这样推算,6个9的积比60少6,所以积是54。 4. 用喜欢的方法熟记还不太熟练的口诀。 5. 介绍手指记忆法。
教师示范说明:伸出两手,从左往右,按1——10的顺序排列。几乘9,只要弯曲相应的第几个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数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边的数就是积个位上的数。 学生跟着打屏幕试一试。
22 / 39
. 运用口诀 1.各种形式背诵口诀 2.独立完成试一试。 四、反应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交流填写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指名交流。 小结:几个9比几个10少几。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观察: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交流,指出:都是根据上面的口诀来计算的,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想同一句口诀计算,根据乘法算式可以算除法算式的得数。 提问:今天学习的口诀中,有哪些得数在以前的口诀中出现过? 交流:有三三得九、三六十八、六六三十六。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3 / 39
.
第6单元 课题:练习十三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2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转盘、或情境图 教学过程 : 一、知识再现
1.背9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生生对口令。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二、根本练习
24 / 39
. 1.第一关:接力小火车
第2题,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2.第二关:计算小能手
出示第3题,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三、综合练习 1.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拟的方法。
小结:比拟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一样的情况下,比拟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 2.第5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出示实际问题,先做什么?要求先读题。 在作业本上解答。
根据交流结果板书:9×3=27〔人〕,36÷4=9〔组〕,18÷2=9〔人〕。 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意思?
补充练习:幼儿园小班有40个小朋友。王阿姨准备将一箱牛奶分给他们,这箱牛奶有9排,每排4盒,够分吗?
提问:先求什么?组织完成并交流结果。 四、反思总结
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展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教后反思:
25 / 39
. 第6单元 课题:乘法口诀表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2.初步感受知识整理的重要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开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与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填完整乘法口诀表。
学情分析: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 一、先学探究
1.昨天,教师请你们帮助鸽子送信,你们完成任务了吗?说说你当时是怎么填写这些口诀的?〔指名口答〕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你发现了乘法口诀表中的秘密了吗? 〔竖着看,这些都是一乘几、二乘几、三乘几……九乘几。 横着看,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口诀。 斜着看两个乘数都一样。〕
同桌互相检查一遍,是否把乘法口诀表填对了。
2.看来小朋友们不仅能完整地整理出乘法口诀表〔板书课题〕,还能发现藏在其中的规律呢!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规律来记住所有的乘法口诀呢?你打算怎么记?
这乘法口诀表中你觉得哪局部难一些?请你小声地把难的局部读一读,熟练的同学也可以小声背一背。
26 / 39
. 如果4×6这句口诀突然想不起来了,怎么办? 生1:可以想三六十八,再加一个六就是四六二十四。 生2:五六三十,减去一个六就是四六二十四。
师:我们可以联系口诀中的上下句来帮助记忆突然想不起来的某句口诀。 二、探究交流
1.第一横排和第一竖列分别出现了1——9,现在我们将这些数相乘,并且已经算好了一些乘积。你知道这些积是怎么算出来的,选一个说说看。 那我们一起来算算第一横排,请你报出算式和乘积……
观察一下,我们刚刚填的都是?〔一乘几〕。接下去你会填了吗?翻开书填写。 请同学一排排直接报得数,其余同学看着自己的书认真核对。
2.观察这张表格,第2排都是什么样的乘法?〔二乘几〕。第4排呢?第9排呢? 这里的乘积,有的只出现一次,有的出现好几次,以7为例,你找找乘积7在这里出现了几次?〔学生很快能发现有两次〕。
都认为有两次,那咱们在表中找一找,说出算式。〔1×7=7 7×1=7〕那乘积8出现了几次呢?〔学生很难准确答出〕
你觉得这样找快不快?要想很快找到某个乘积还是要想乘法口诀。乘积是8的口诀有哪几句?〔一八得八 二四得八 师板书〕
根据一八得八可以写几道乘法算式?〔1×8=8 8×1=8 师板书〕 那二四得八呢?〔2×4=8 4×2=8 师板书〕
根据这里的口诀和算式,再回到表中找找,8出现在哪里? 〔1×8=8 8×1=8 2×4=8 4×2=8〕
那8出现了几次?现在你觉得在表中找某个积难吗?有了好方法就容易了。回忆刚刚的方法,我们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最后再回表中找一找,那我考考你,乘积20在表中出现了几次?
看黑板,根据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出几道乘法算式? 3.再看看乘积64出现几次?先想什么?再想什么?
还能再写一道吗?为什么?〔因为两个乘数都一样,反过来还是一样的。那像这样只能
27 / 39
. 写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我们称为特殊的口诀。〕这样特殊的口诀还有哪些?
二二得四、六六三十六……〔师点出对角线上的乘积,1、25、49、64、81用红色,4、9、16、36用黄色〕
同学们用这些特殊的口诀算出的积都在这条斜线上。我们知道64出现了一次,那81呢?那49呢?那25呢?1呢?
这些积只和一句口诀有关系,而且是句特殊的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因此它们只出现一次。教师用红色表示。那剩下来的黄色的积出现了几次呢?选一个研究研究。 (这次和两句口诀有关,但其中一句是特殊口诀,所以只能写三道算式)它出现几次? 其他几个黄色的积和36的类型是一样的。在这里乘积出现三次的教师用黄色表示。观察在这条斜线上乘积,要么出现一次,要么出现三次。你对哪个数感兴趣,可以回家找找看它出现几次,为什么? 三、反应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口算比赛。 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3题:
用刚刚学习的方法,教师想比一比,看谁想的算式多。 学生口答。
3.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先解决第1个问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作业 《补充习题》
28 / 39
.
第6单元 课题:连乘连除乘除混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5页 教学目标:
1. 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假设干面小红旗。
学情分析: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激趣。
谈话: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学生随着音乐边表演边唱:“走走走走走走走,我们乘上小轮船,走走走走走走走,我们要上快乐岛。〞
售票员说:小朋友们,大家好,欢送你们登上快乐岛,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翻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2.复习。
29 / 39
.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出示题目: 2×3= 6×4= 48÷6= 8÷2=
36+4+5 39-13- 15 14+9-21 56+6-12
鼓励: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走吧! 二、思索探究
1.教学例题的第1个算式。
〔出示挂图〕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啊!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甜又大的鲜桃呀!快来试试把!〞 出示:2×3×4。
谈话: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 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
学生读一读,如果有错误,与时纠正。 〔2〕尝试计算。
提问: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如果有错误,与时纠正。
交流时随着学生的答复板书:2×3×4=24,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并在黑板上用线划出计算过程。 2.教学例题的第2个算式。
〔出示挂图〕猴老板说:“你们算得真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出示:36÷4×3。
谈话:同学们,你们谁来读一读呢?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与时纠正。 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错误与时纠正。 全班交流时板书:36÷4×3=27 在黑板上划出计算过程。
30 / 39
. 3.教学“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 小熊缓缓走来,说:“小朋友,我来考考你们吧!〞 出示:48÷6÷2=□ 8×3÷6=□ 学生读题,在书上完成。
全班交流运算顺序,教师板书得数。
奖励:做对的学生每人拿出一个鲜桃奖励自己。 4.小结。
提问: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两步计算〕 我们叫它----结合学生的答复分段板书:〔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刚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从左往右依次算〕 三、反应完善
谈话:我们去聪明屋里看看有什么发现吧!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在书上。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愿意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本领去承受智慧宫的挑战吗? 3.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4题,女同学做右边的4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交换题目,再比一次。
显示: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已经成功地游玩了快乐岛,祝贺你们!欢送下次再来。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愉快地参加了快乐岛的数学游园会,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太棒了。谁来讲讲今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
31 / 39
.
第6单元 课题:练习十四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6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计算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 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学过的算法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使用乘法口诀,正确进展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
32 / 39
. 二、知识再现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指名背。 3.同桌互相背 4.四人一组抽背 5.请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说说积是18、36的乘法算式。 三、根本练习
1.口算练习 〔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 63÷9= 7×6= 40÷8= 54 ÷9= 21÷7= 5×9 = 6×6= 6×8= 7×4= 81÷9= 35+5= 63-9=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有错的几题的计算过程。 〔3〕我们可以怎样来口算乘、除法?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拿出数字卡片进展游戏. 游戏规那么:两人同时出示卡片,一人根据卡片上的两个数说出乘法算式,另一人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每说对一次得1分,最后比谁的得分多。 3.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1〕学生算出得数之后,选择局部题目要求学生说一说 分别是怎样算的 〔2〕你认为在笔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要注意些什么呢? 四、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1〕学生独立解答第〔1〕题 〔2〕第二问应怎样解答? 〔3〕你发现了什么?
〔4〕说说第1问和第2问之间有什么联系?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要求学生先读题,再解答。 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提问:从题目中知道什么?怎样解答?
33 / 39
.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计算,在计算时要用准口诀,平时要多加练习,把表内乘、除法算得又快又好。 六、课堂作业
第6单元 课题: 复习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沟通乘法与加法、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以与相应的表内乘、除法计算,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历,培养观察、操作、思考、评价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进一步沟通乘法与加法、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以与相应的表内乘、除法计算,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一阶段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以与用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将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展复习。 二、知识系统整理
1.出示第1题图谁来说说图意?
生:左边盘子中有7个草莓,右边盘子中有7个草莓。〔出示图下四个算式
34 / 39
. 框〕
看一幅图写四道算式。知道该怎么做吗?做之前请大家先说说图意,看看这样的方法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然后再将算式填写进去。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练习反应。〔报算式,说说这样列式解决的问题和思路〕 在计算结果的时候,我们都用到了——二七十四这句口诀
过渡:口诀在计算中是十分有用的,通常根据一句口诀可以写四道算式,你能根据下面的口诀各写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吗? 2.出示第2题
根据下面的口诀各写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 〔分小组写在作业本上,指明扮演,集体订正〕
所有的口诀都可以写出2道乘法和2道除法吗?不是,也有例外,如:二二得四、五五二十五等。
这样特殊的口诀一共有几句呢? 3.齐背口诀。
能完整地将口诀背出来吗?
〔1〕生齐背乘法口诀 〔2〕挑战倒着背。 〔3〕与“胡迪〞对口诀:
七〔 〕六十三 〔 〕八五十六 〔 〕五十四 五七〔 〕 四八〔 〕 〔 〕二十四 三、查漏补缺训练 1.填表计算
口诀背得这么好,你会用口诀吗?〔出示第87页第3题〕
先看表格第一列,齐读。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乘数×乘数=积〕 2.展示学生作业:
35 / 39
. 提问:表格的最后一列,为什么填7呢?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一:因为5×〔7〕=35,所以填7。 预设二:因为35÷5=7,所以填7。 出示: 乘数 乘数 积 6 3 18 7 8 56 4 9 36 8 24 9 9 改编并指明答复,说说怎么想。先看表格第一列,齐读。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表格二 被除数 除数 商 21 3 48 8 72 36 9 学生独立将表格填完整。集体核对。
3.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来检查自己做的对不对,那就是顺着读一读。. 〔指导检验的方法〕 四、综合运用提升 1.填一填,再想一想:
1+3= 1+3+5= 1+3+5+7= 2×2= 3×3= 4×4= 2.大擂台:
〔1〕比一比,算一算:45+5 8÷8 45÷5 8×8 〔2〕出示:36÷4 72÷9 36÷6 27÷9
〔3〕出示:2×3×9 9×4÷6 18÷6×3 72÷8÷3 提问:在计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些什么?
36 / 39
. 3.三分钟口算比赛。〔第5题〕
比赛完毕后,核对,统计错误人数,并让做错的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又如何?
第6单元 课题:复习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建构乘法、除法解决问题的框架,分析信息,理解信息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为采纳正确的解决策略做好准备。
2.在讲解练习的时候注重各题之间的差异,提高采集信息与提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弄清题意,在图文中找寻有用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我们来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复习〞第6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37 / 39
. 交流结果。
小结:总数,求每份是几个,用除法计算。 完成“复习〞第7题。 指明答复算式。
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答复,整理:每份和份数,求总数用乘法;总数和每份求份数用除法;总数和份数求每份用除法。 二、查漏补缺训练 完成“复习〞第8题。
1.〔1〕先出示前两个信息:铅笔画有7张,蜡笔画有7张。
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想?算式怎么列? 2×7=14〔张〕 ;7+7=14〔张〕
〔2〕出示第三个信息。水彩画也有7张。
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想?算式怎么列?3×7=21〔张〕;7+7+7=21〔张〕。你喜欢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2.完成“复习〞第9题。 引导学生想积是18的口诀解决问题。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复习〞第10题。
提出问题:选哪种船需要的只数少?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1〕根据“每份分得越多,份数越少〞的规律想到的; 〔2〕用计算的方法,分别求出大船和小船的只数。 2.完成“复习〞第11题。
〔1〕根据图意,理解什么是“一套〞。〔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是一套。〕 〔2〕搬一套课桌椅要多少人?
〔3〕完成〔2〕〔3〕题。引导学生根据“搬一套课桌椅要3人〞解决一下问题。
38 / 39
.
3.完成“复习〞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又如何?
从这节课中我们体会到了弄清信息是很重要的,有些信息是直接告诉你的,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先想一想,然后再做,千万不能盲目。
39 /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