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分析_下_

来源:易榕旅网
综述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分析(下)北京华靳制药有限公司(100121)陈西勇北京医药行业协会(100062)于淑渤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100053)梁宏

品的无菌,铝盖也需要灭菌后在无菌生产区域压盖。铝盖灭菌前的微生物水平也会影响灭菌的效果。同样,铝盖的装载方式也需要全部验证,对于大包装铝盖中心位置的灭菌效果需要验证。同时还需要进行铝盖的密封效果验证。铝盖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铝盖密封不严,可能导致胶塞脱落而染菌。②铝盖的灭菌装载方式没有进行验证,更没有针对中心位置(可能是最冷点)进行微生物挑战验证等。

的玻璃瓶的除菌除热原效果,因为此时玻璃瓶前面隧道是空的,风流流向和温度都不同于满载时的情况。⑥干热灭菌工艺的验证没有考虑到最后的玻璃瓶的除菌除热原效果,因为此时玻璃瓶后面的隧道是空的,风流流向和温度都不同于满载时的情况等。

5.2 湿热灭菌工艺 湿热灭菌工艺一般采用过度杀灭法,保证F0值大于12。建议选择121℃、20min以上的灭菌工艺。

湿热灭菌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装载方式影响灭菌效果,有些物品最内部蒸汽无法穿透灭菌。②没有进行不同装载方式的验证。③脉动次数和时间影响灭菌效果等。

5.3 过滤工艺 药液的无菌过滤工艺最好采用层级过滤,过滤孔径需要不断减少,最后采用2道除菌过滤,这样可以通过多次不同孔径的过滤,降低最终药液中的微生物负荷水平,保证最终的除菌过滤器过滤效果。有的企业采用超滤膜进行除菌过滤,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超滤膜不能采用高温灭菌,无法保证膜后的无菌水平。所以终端过滤器必须采用能高温灭菌的绝对孔径不超过0.2um的滤膜和滤芯。

过滤工艺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没有采用层级过滤,导致终端过滤器微生物数量多,可能出现微生物漏过的情况。②采用超滤膜除菌不能达到除菌的要求。③有的企业选用0.2um的滤膜和滤芯,没有考虑到是绝对孔径的除菌过滤,有可能是相对孔径的滤芯。④没有进行除菌过滤滤芯的微生物挑战性试验。⑤重复使用有可能引起热原和微生物污染,需要对清洗、保存、灭菌等进行验证。⑥除菌过滤采用1道滤芯,有可能出现破裂而加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等。

5.4 人员的无菌更衣工艺 实际上,无菌操

4 物料

无菌生产区域所涉及的物料主要有包材(胶塞、铝盖、玻璃瓶等)、消毒剂、相关能源(WFI、压缩空气等)。这些物料的无菌水平会直接关系到药品的无菌水平,因为许多物料都是直接与药液接触的。

4.1 玻璃瓶的无菌 玻璃瓶一般采用干热灭菌方式来除菌。建议采用联动方式的洗瓶、除菌除热原、灌封的设备,可以减少人为转移过程的微生物污染。由于需要经过较高温度、较长时间(一般350℃、5min)的烘烤,玻璃瓶的质量和玻璃瓶与胶塞的匹配密封情况非常重要,既要保证盖塞效果,又要保证密封效果。

玻璃瓶的除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玻璃瓶有可能在高温下或碰撞挤压下出现肉眼无法观察的裂痕而染菌。②玻璃瓶与胶塞不匹配,密封效果不好。③玻璃瓶灭菌前微生物水平影响灭菌效果。④玻璃瓶如果质量不好,高温下易破碎,而影响灌封效果,间接导致药品的污染等。

4.2 胶塞的无菌 胶塞一般采用湿热灭菌方式来除菌。对于非最终灭菌产品而言,胶塞需要在灭菌之前进行硅化,这样不影响胶塞的下塞、盖塞。胶塞灭菌前的微生物水平也会影响灭菌效果。一般情况下,胶塞都是一个包装容器内会有几百个胶塞灭菌,因此对于胶塞的任何一种灭菌方式都需要进行详细验证。

胶塞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胶塞硅化不好影响下塞、盖塞,增加污染风险。②胶塞与输液瓶不密封易于染菌。③胶塞的灭菌前微生物水平影响灭菌效果,尤其是胶塞大包灭菌时中心位置等。4.3 铝盖的无菌 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产

5 工艺

无菌操作工艺主要指无菌生产区域的物品和器具进入时所采用的干热灭菌工艺、湿热灭菌工艺、以及其他方式的除菌或消毒工艺,厂房、环境、设备的除菌或消毒工艺,药液的除菌处理,人员的净化处理工艺,人员的无菌操作工艺等。无菌操作工艺的选择需要结合对象选择合适的工艺,并且需要经过全面而详细的验证。无菌操作工艺应明确、详细、全面、可操作性强,以能保证无菌水平为原则。5.1 干热灭菌工艺 干热灭菌一般选择350℃、5min或其他温度与时间,但是一般要达到相当于250℃、30min的除热原效果,这时可以达到细菌内毒素浓度下降3个对数值的要求。实际上大容量注射剂都是洗瓶后不经过高温除热原,如果采用大容量注射剂的洗瓶方式,经过热原限度检查合格后,采用干热除菌的工艺条件即可,保证FH值达到60以上。

干热灭菌工艺上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干热灭菌验证不彻底,无法确定灭菌箱和所选灭菌条件的除菌除热原效果。②灭菌的装载方式影响灭菌效果。③有的灭菌隧道灭菌时间控制不好,无法保证灭菌时间。④百级泄漏可能污染输液瓶。⑤干热灭菌工艺的验证没有考虑到刚开始

20

┃2009.4(下)┃首都医药 CAPITAL MEDICINE

作人员的更衣可能有非常大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因为在更衣过程中保证更衣室的无菌水平也很困难,而且人体污染源在更衣过程中很有可能污染无菌服。因此,两套无菌服非常重要,外层的无菌服要求严格做到在无菌的更衣室更衣,并且确保不被人体污染。

关于更衣过程有很多种,从减少微生物污染的风险角度而言,建议戴手套和戴口罩在穿好内层无菌服之后进行,然后再穿上外层无菌服。无菌更衣过程建议见附图。

5.5 清洗工艺 清洗工艺包括无菌区设备、管路、器具等的清洗工艺,无菌工作服、手套、口罩、眼罩以及无菌工作鞋的清洗工艺,无菌操作区所使用的物料的清洗工艺,无菌操作人员的清洗工艺等,其主要原则是要保证微生物水平、尘埃粒子、残留药品或杂质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清洗工艺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清洗不彻底,会加大微生物污染风险,导致灭菌不彻底。②残留药品清洗不彻底会引起交叉污染等。

5.6 无菌操作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艺 无菌操作环境清洁主要是指无菌生产环境日常的清洁与消毒。需要确定正常生产时房顶、墙面、地面、设备表面和内部的清洁与消毒方法与频率,以及环境破坏时的清洁与消毒、停产时的清洁与消毒等。一般情况下采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确保环境的无菌水平。消毒剂需要定期轮换。

无菌操作环境清洁与消毒可能存在的附图 无菌更衣过程脱 鞋 A B C D备注

风险主要有:①清洁与消毒工艺没有经过验证,工艺方法制定不科学,有可能带来微生物污染。②消毒剂不轮换,微生物易产生耐药性。③环境消毒不到位,死角地方易于滋生微生物。④消毒剂对芽孢的杀灭效果应注意。⑤消毒剂本身、消毒容器具都可能带有微生物。⑥消毒剂长时间存放后消毒效果下降等。

5.7 非干、湿热灭菌物品的除菌或消毒工艺 对于那些不能经过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的物品,如电子产品、检测仪器、消毒剂等,在进入时如果不能经过充分的灭菌或消毒,可能带来的微生物污染是相当大的。针对这些物品,应结合物品的可灭菌或消毒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灭菌或消毒工艺,来保证无菌水平。如检测仪器,如果仅采用75%酒精擦拭表面和紫外灯照射,其内部的无菌无法保证;消毒剂最好采用除菌过滤工艺。

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电子产品和精密仪器受灭菌方式影响很大,可能无法保证无菌水平。②消毒剂除菌过滤后也有可能被污染。③物品的退出也有可能污染无菌的物品等。

5.8 微生物的监测 灭菌生产微生物的污染除人员因素外,其他的物品、环境等如果灭菌不充分或过滤除菌不完全都有可能带来微生物的污染。单支污染是很难被发现和控制的。因此,做好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至关重要。

欧盟GMP建议进行静态和生产动态的微生物监测,包括沉降菌、浮游菌、设

备和厂房表面微生物以及操作人员的微生物,在成品放行时需要参考微生物监控结果。欧盟GMP关于动态微生物监测的合格标准见附表。

目前,国内很多药厂仅仅进行静态的沉降菌微生物监测,而忽略了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生物污染的监测。

5.9 药液的无菌 药液一般采用除菌过滤来保证其无菌水平。药液除菌过滤前的微生物水平直接影响到除菌过滤效果。一般情况下,除菌滤芯能达到截留细菌107个/cm2的水平,如果过滤前的微生物数量很多,可能无法保证药液的无菌。另外,选择不同的滤芯或者滤膜也有可能影响过滤效果。

药液在无菌过滤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药液除菌过滤前微生物水平很高,有可能导致过滤后的药液含有微生物。②采用1道除菌过滤,有可能滤芯破裂而污染药液。③药液如果营养成分含量比较高,清洁不彻底,有可能致使环境、设备滋生细菌。④药液中的微生物种类也有可能导致除菌过滤不彻底等。

6 其他

实际上除了上面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和工艺所提到的影响因素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在此,笔者将其归入其他类来进行分析。

6.1 无菌工作服 国内的无菌工作服的材料一般为无纺布,常常采用带头套的服装,有连体式和分体式;封口方式有拉链封口保护式、松紧带式等;分为只有脸部暴露的无菌服和全部密封的无菌服。无菌操作

脱洗 衣手 气换闸室鞋手消毒

穿无菌内衣手戴戴消手口毒套罩

手消毒穿无菌外衣手消毒气闸室

区无菌服常常采用两套,无菌内衣和无菌外衣。考虑到使用成本,国内很多企业都是使用重复灭菌的无菌工作服,多次使用直至破裂或不合体后才弃掉不用。

附表 欧盟GMP关于动态微生物监测的合格标准

Recommended limits for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Gradeair sample

CFU/m3

settle platesdiam90mmcfu/4 hours(b)

Contact lates

< 1 < 1

10 5 100 50 200 1001. 此为平均值

2. 单个沉降皿放置的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

diam55mmcfu/plate < 1 5 25 50

glove print 5 fingerscfu/glove < 1 5 - -

┃2009.4(下)┃首都医药 CAPITAL MEDICINE

21

综述 药品零售企业实施GSP认证后的调查研究天津医科大学(300070)王楠 马骏

摘要:目的 了解掌握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后药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方法 以天津市通过GSP认证的药品零售企业为调查对象,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维护了药品市场秩序,促使药品零售企业加强了质量

管理,提高了药品流通领域的质量水平,但还存在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缺乏权威性、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欠完善、考核力度差、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关键词: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问卷;调查研究

Study on drug retail companies with GSP

certification

WANG Nan, MA Jun(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30007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 of drug retail companies which has passed GSP certification. METHODS Study focus on drug retail companies with GSP

目前,这些重复使用的无菌工作服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多次灭菌有脱落物。②破裂,或无法阻隔人体的污染。③与人体不匹配,过于宽松,出现污染物排放的缝隙。④过紧,人员不舒服。⑤灭菌后被污染,在生产过程中会污染环境和产品。⑥无菌服管理不当,已穿、未穿、已灭菌的交叉污染,或超时限使用等。

因此,建议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全部密封的无菌工作服,这样可以很好地起到隔绝人体污染的作用。对无菌工作服的生产厂家而言,应明确无菌工作服的质量标准,除材质、尺寸外,还应该有脱落物指标、颗粒过滤效率(PFE)、细菌过滤效率(BFE)等指标。

6.2 无菌手套 无菌手套一般采用无微粒、不易破裂、无脱落物的材料,如乳胶手套、丁晴手套等。国内许多企业重复使用无菌手套。无菌手套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轻微破裂无法肉眼观察,会引起操作污染。②手套太紧,容易出汗,带来污染。③手套的后处理不到位,内部污染物较多等。无菌手套最好能一次性使用,并且要进行手套的检漏。

6.3 口罩 口罩是目前非常薄弱的环节,因为口腔内的微生物很容易通过口罩进入无菌生产区域而污染生产环境和产品。国内口罩常常采用无纺布和丝绸,很多是单层,并且没有任何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来说明口罩的隔离性。国内许多生产企业也经常重复使用口罩。

口罩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过于宽松,口腔中污染物会随气流进入环境。②过滤效果不好,不能阻隔口腔中污染物。③太密,操作人员呼吸不好。④材质不好,本身脱落物多。⑤口罩重复使用的灭菌问题等。

口罩应该有相关的质量标准:材质、颗粒脱落数、颗粒过滤效率(PFE)、细菌过滤效率(BFE)、压降(ΔP)、灭菌后保存方式等。建议企业采用一次性使用的口罩。

6.4 清洁工具 无菌操作区常用的清洁工具就是抹布和拖把。清洁工具如抹布、拖把在无菌生产中带来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是比较常发生的,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危险是很严重的。国内很多厂家用的抹布可能还是短丝易掉毛的抹布。由于海绵的强吸水性,在擦拭墙体和地面时海绵拖把在无菌生产区域也很常见。建议选用长丝不掉毛的抹布,这些国内有很多厂家生产。另外,针对拖把,建议不要选用海绵吸头,采用抹布的吸头,可以拆卸下来清洗灭菌。

清洁工具可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短丝易掉毛的抹布一般较厚,这样微生物容易残留其中,不易清洁和灭菌。②海绵吸头由于内部小孔很多而且厚度很大,微生物和尘埃特别易于在内残留和滋生,要清洁基本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海绵不能在高温下灭菌,所以消毒剂浸泡也不能完全保证海绵吸头的无菌。③由于拖

把的手杆很长而且内部为空,有很多塑料件,所以选用高温灭菌也不太可能,消毒剂擦拭和浸泡也不现实,这样也易于带来微生物污染。

6.5 消毒剂 在无菌生产过程中,用于厂房、环境、设备等消毒的消毒剂有很多。由于酒精具有挥发快、消毒效果好、无残留、对人体危害小等优点,一般都选用75%的酒精来进行消毒处理。但是消毒剂不可能起到真正的全部杀灭微生物的效果,而且消毒剂本身也可能带来微生物的污染。由于无水酒精不具备消毒能力,因此会有微生物,事实上,经无菌检测发现确实有微生物。配制后保存时间过长,由于酒精易挥发,酒精浓度降低而达不到消毒效果(酒精消毒浓度范围为70%~75%)。

酒精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①酒精配制没有采用无菌过滤,导致配制出来的75%酒精可能含有微生物。②酒精的除菌过滤器没有针对性地选择疏水性滤芯,可能导致除菌过滤效果不好。③酒精不是采用无菌的容器,也不是在无菌区域存放,可能会带来后期的微生物污染。④酒精的存放没有规定时间,没有考虑到挥发性,致使酒精的浓度达不到消毒效果。

对于其他消毒剂而言,也存在着同样的风险,还必须考虑到温度、pH值、浓度、存放容器以及残留等的影响。

(20090216收稿)

22

┃2009.4(下)┃首都医药 CAPITAL MEDICIN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