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物怎么鉴定

来源:易榕旅网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文物怎么鉴定

篇一:文物常用的鉴定术语 文物常用的鉴定术语:

口磕——器物口际胎釉,由于撞击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

重皮——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还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毛边——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全部。 轧口、截口——器口和颈部已损伤,为求其美观、完整,将损伤部分截去后口部则露胎无釉(俗称“剃头”)。 冲口——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釉泡——釉面在烧制时出现的气泡。 鬃眼——釉面气泡在窑中熔融爆破后,未曾弥合而自然

1 26

形成的小孔。

斑点——釉面出现多种矿物或其他化学物质的斑点。 缩釉——因胎面有油污,所施之釉未能全部附盖,而出现的露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粘沙——釉面上有遗落的窑灰,或器底因垫烧粘结有沙粒(一般多见于器足)。磕伤——器身的某一部位,被其它物体碰撞而磕坏。

冷璺——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片法纹——釉面上有长短不一、大小不等、互相交错的细裂纹片。

划伤——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磨釉、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失亮——器物釉面,因长期使用,经久磨损失去光泽。 脱釉——釉面受盐、碱、酸的腐蚀,或入土受浸而到剥落。

伤彩——色彩的表面、局部或全部,被磨划致伤。 水碱——素釉器物长期埋入湿土内受水浸渍,使釉色起了变化,多呈白灰色的片状。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漫,

2 26

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土锈——器物釉面粘有凝固的土疤。

土蚀——釉面、彩绘或胎体被土壤所腐蚀,使器物表面局部失亮。

缺碴——器物损坏后缺失碎片。

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性裂纹(俗称“鸡爪纹”)。

炸底——器物底部偶因投放物件相击致伤,而形成的裂纹。

窑裂——胎体在室内受火不均而出现的裂纹。 足磕——器足部位在搁置时不当心或用力过度,触地发生撞击致伤。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出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明、清官窑或新器都有作伪。火石红——胎体含有矿物质,在不施釉的部位受火后自然泛出。现今景德镇复制的元、明青花瓷器,以新砂垫烧,或是入窑前新瓷胎的砂底受了潮,也会出现火石现象。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补缺——器物破碎后缺少的部分,用石膏、铜、铝、铁、木、金漆、水泥乃至油漆和沥青补上。

3 26

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 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它壶咀镶补。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配。

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原刻的字口,釉边有坡度并且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漆彩画——器物破碎或有窑裂、炸纹,以彩漆绘纹饰将纹路遮盖。

镶金属口——器口已破,用金、银、铜、锡镶口遮芒。 新胎后挂——新胎剥去釉面后,作加彩釉地五彩的装饰。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假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新如旧;低温铅釉和五彩、粉彩、三彩等器,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有的还涂以红、黄土疤,但一触即掉。

茶水煮——仿古作旧,常以土茶水煮,使器面上有红褐的茶锈痕。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后挂彩——将唐、宋、元、明、清各代中的素白胎或青花器后挂各种彩段,以混充旧彩器。

4 26

2.一个曲面与另一个曲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线叫做截口曲线!备注:曲面包括封闭型和非封闭型。比如肥皂泡属于封闭型曲面,碗型面属于非封闭型曲面!而平面是非封闭型曲面的特殊情况!注意也有交面的情况,但所形成的就不叫截口了,该叫截面了。

陶瓷器物口部因磕碰缺损,后人直接锯去部分器身,使口沿平整。

器件的口部或颈部因碰撞而损坏,而器身完好无损,为保持一定的观赏价值,将损坏的器口或颈部截去,修磨平整。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雅虎百科

篇二: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文物鉴定的必要性

文物鉴定,系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判定、诠释文物的年代、质地、价值、用途以及文物的真伪辨识。为文物研究和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历史或研究专门史提供现在可靠的资料按,也为文物保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文物鉴定是建立在对文物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所以文物鉴定本身也是一门专门学问,是文物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文物具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每一件(一处)文物,

5 26

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并成为历史真实且形象的见证物。二是文物不能再生产。

文物具有以上两个极重要的特征。然而因文物在漫长的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的文物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甚至出现难识真面目,造成人们难于识别其年代与价值。加上,历史上乃至当代,都有一些处于以牟取暴利为目的,采取各种手段伪造出大量伪文物。还有以非牟利为目的而赏赐、赠送、展览等需要仿制某些文物,导致鱼目混珠,使人们难辨真伪文物。凡此,都显示文物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物鉴定,也是建立博物馆。国家公信力的必要组成。 一、真伪辨识

文物中混有赝品,必须辨识真伪。文物作伪风行世界,它是伴随着文物经济价值的而产生而发展的。尤其是在骨董买卖市场出现以后,文物作伪更是日益兴盛。在中国,文物作伪,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当时主要是伪造铜器和书画,并已见于著录。古代铜器作伪,除在着色方面狠下功夫外,还在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下功夫,有的作品堪称达到以假乱真水平,而给真伪辨识增加了难度,需认真鉴别。 此外,文物仿制也风行世界。它是随着赏赐、赠送、观赏、纪念、展览需要应运而生发展的,而非以牟利为目的的仿制某一文物。如博物馆固定或流动展览,抑或国外举办文物展览。为确保某些文物的安全,某些文物以仿制品(或称

6 26

复制品)代替。

古代文物作伪或仿制,有的工艺制造很高,可达以假乱真程度。不过,由于文物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不能再生产的。任何时期制作的假文物,即使做得十分逼真,也不具备文物所具有的时代特征、神韵。而且在造型、纹饰、色泽、铭文(有铭文的恩文物)、工艺方面会露出破绽,因而尽管假文物的混入给文物鉴定真伪增加难度,但认真鉴定,还是可以把假文物辨识出来。 二、文物断代

文物是某一年代或时期的作品,每一件(单位)文物都有其明确的制作或出现年代。文物年代的确定对揭示文物价值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因而判明文物年代,是文物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物是人类创造而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和认为等多种因素,造成大量文物的年代。文物恩年代不明,就无法了解产生了它的背景,也无比了解它在那个时代所处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即难以揭示它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所以,鉴定文物,鉴定其年代是首要任务。

三、文物价值的评估

文物的价值具有客观性。而价值有高低也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文物作为人类创造出来的而又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

7 26

其价值并非都是直观的。其中有不少文物的价值,是隐藏于自身的深层结构之中。因之,要较全面地客观揭示出文物的真正价值,对文物的研究和鉴定是重要手段之一。 四、文物处境需经鉴定

文物,是世界各国的重要文化财产。除各国文物法规规定的可以出口的以外,严禁处境。那么,何年代的文物、何种类的文物可以处境,何年代的文物、何种类的文物严禁出口,都需经过鉴定方可确定。而各国的鉴定标准是不一致的,其标准是以保护本国文化遗产为原则的。 文物研究的领域 一、研究文物的价值

文物价值具有客观性,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我们要确定人类创造的文化遗存中哪些是属于文物,就要依其所具有的假质而定,一般而言,只有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者和纪年价值方可判定为文物,这就下来需要研究;而同属文物者,其价值高低不一,也需要研究。 二、研究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作用,有大小之分,而这又是受文物价值高低所制约,因之,文物的作用与文物的价值关系十分密切,两者不只是表现在对具体文物的研究,阐明个别方面的个别问题上,更主要的是把微观研究的成果,综合起来,在宏观上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个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相互

8 26

制约的社会关系,从而从不同的侧面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可见,文物除了具有提供史料的作用外,还起着教育和节间的作用。 三、研究文物的分类

分类,是任何学科研究共同采用得罪人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文物学研究也不例外。众所周知,文物种类繁多,若不分类,研究便无从入手。因之,文物的分类,可以说是文物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滚与文物分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文物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四、研究器物与遗迹

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划分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的文物两大类。其中可移动的文物系以后器物占据多数,不可移动的文物则以史迹占据多数。

(一)研究器物,一般而言,器物来源有五:1、考古调查采集;2、考古发掘出土;3、传世品(包括历代王朝内府收藏的、文化教育或科研单位收藏的、寺庙道观收藏的、、私人收藏的);4、国家间的馈赠;5、从被征服国家强来的。对这些器物的研究,主要是从客观探讨各类器物产生、发展、衰落乃至绝迹的演变过程,从微观的角度里研究器物的原料、质地、产地、造型、装饰、用途、制作工艺及其价值。 (二)研究遗迹遗迹泛指保存在地下、水下、地上不可移动或不宜移动的物质文化遗迹和遗址、墓葬、建筑(包括

9 26

古建筑、纪念性建筑物)、作坊、战场等遗存或遗迹。对史迹研究,主要是探讨其历史沿革、年代、价值、作用和保护措施等。

五、研究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是研究文物的又一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文物鉴定研究中,探讨文物鉴定的原则、方法和文物鉴定的内容(辨别真伪、断定年代、价值评估)是其主要任务。 六、研究文物保护

保护文物的目的是通过文物保护使文物不受损坏或延长其“寿命”以达到永久地保存或延长保存时间,使之长久地发挥作用。因而研究文物保护是文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对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文物保护技术包括传统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两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已越来越重要,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同样,传统保护技术也不能忽视,而应对丰富的保护技术及长期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保护经验加以收集、整理、进行科学总结,使之发扬光大。 七、研究文物管理

文物管理的研究,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极为密切。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和执行措施,制订文物保护法规及文物管理手段是其研究的主要课题。 八、研究队伍建设

10 26

文物队伍的建设也是文物学研究不可忽视的课题。文物保护、管理需要有一支精明能干的高素质的文物干部队伍。就中国而言,这支队伍还有薄弱,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还很少。文物要保护和发挥作用,博物馆要发展,文物鉴定和市场管理要加强,而人才培养则是首要的任务。 九、研究文物收藏

文物收藏以性质可划分为公藏和私藏。公藏是由私藏发展而来。公藏又分由中央和地方收藏两种,且公藏占据主导地位,也即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文物归国家所有。而私藏水自古己有,且比公藏的出现要早数百年,各种国发展的情况也不平衡。就中国而言,各朝代发展也不平衡,而且所谓“收藏”,已成专指民间收藏,即私人收藏。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和问题素养的提高,文物收藏热潮趋向不断高涨发展。这就涉及到文物市场的开放和,以及如何提高文物收藏队伍素质和如何防止文物走私等等问题,都是文物学研究的范畴。

第二节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文物鉴定的主要目的是:判明文物年代,评估文物价值,诠释文物用途,揭示文物蕴含,进行文物真伪辨识。由此可见,凡属文物均需鉴定。这就构成文物鉴定学,即鉴定文物为其研究对象的学科,这是文物学的又一份支学科。对文物进行鉴定,由于文物种类繁多,鉴定的具体对象恩有多种,

11 26

内容有所不同,鉴定手段也不尽相同。现又出现专项文物鉴定,如石器鉴定、玉器鉴定、骨角牙器鉴定、蚌器鉴定、木器鉴定、铜器鉴定、铁器鉴定、金银器鉴定、陶瓷器鉴定、珠宝器鉴定、玻璃器鉴定、书画鉴定、货币鉴定、古代鉴定等等。

一、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

文艺鉴定的内容十分恩,现将其主要内容归纳于下: 质地鉴定。文物载体有多种多样,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质地鉴定,为文物藏品的分类保管提供科学的鉴定资料。 辨识真伪。一般来说,史前发掘出的文物都是真品,不存在在问题。伪造文物无利可图的文物,一般不会有伪造品,也不存在辩伪问题。但经伪造可牟取暴利的文物,就混杂赝品,就需要辩伪。特别是珍贵文物,在传世品、流散文物中往往混有赝品,有些作为技术甚高,可达到以假乱真,一致有些甚至被收藏、收购。所以在研究、保管、展览、收购时,需认真鉴别真伪,以防以讹传讹,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恩。另外文物藏品中,往往还混入一些纺织品,虽非以牟利而仿制,但也属赝品之列。此外,有些不可移动文物,也需进行真伪鉴定如依某名碑(碑自身可移而归入不可移动类是就整体而言)造假碑,以假冒名家书法,捶拓高价出售,这种伪碑文流传下来,就需进行真伪辨别。又如古建筑中有修茸、重建、或乙地仿建甲地某一建筑物,需鉴别其修建、重

12 26

建年代。而当今仿建者均不属文物范畴。因而辨识文物真伪是文物鉴定的一重要内容。

文物断代。凡属文物,均有它自身产生的年代,并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见证物。因而判明其产生年代,方可将其置于当时时空环境中进行研究,才能揭示其真正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所以文物断代是文物研究的前提。如果文物时代判错了,其研究结果也必然是错的。文物断代除了一些赝品造成一些文物年代混乱需鉴定辨别恩外,主要是大量文物本身无纪年、无文献记载可考,而需经鉴定、予以判明年代。另外文物史迹中无文字记载的古遗址、古墓葬,也要经过调查或试掘,对其年代作出初步判断。概而言之,事物断代的鉴定,是对所有文物而言,而非仅指某一类文物,更不仅指辨别赝品。由此可见,文物断代,是文物鉴定主要内容之一,在文物鉴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评估文物价值。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纪念价值的物质文化遗存,那么哪些物质文化遗存是属于文物,这就需要进行鉴定,对其进行是否具有文物价值的评估以确定是不是属文物。一旦确定文物,海牙进一步研究其价值的高低。这是文物鉴定的又一重要内容。

评定文物等级。是文物鉴定的最后一个内容。文物价值有高低,因而应根据其价值高低进一步将文物划分出等级。如中国把文物藏品划分为一、二、三级别文物;把文物史迹

13 26

划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都需经鉴定,并推荐各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二、文物鉴定的主要方法

文物鉴定方法,是在鉴定文物的实践中不但总结出来的,且针对不推鉴定对象而采取不推鉴定方法。所以文物鉴定方法已有多种,但就其基本方法而言,可归纳为传统鉴定法和《现代汉语词典》科学技术鉴定法两大类: (一)传统鉴定方法

文物传统鉴定法,是自古以来人们在研究、鉴定文物中不断探索、总结、发展、再总结的科学成果。其基本内容,是在文物分类的基础深,对同类文物进行比较辨识和综合考察。

比较法俗话说:“凡是需有比较才有鉴别。”文物鉴定也不例外。古今中外,都采用比较的方法鉴别文物。如对真伪、年代、价值、工艺未作鉴定的文物藏品,鉴定时,选取已知真伪、年代的内类文物作标准器来加以比较,通过观察,寻找两者间在质地、

造型、纹饰和制作工艺诸方面的异同点,分析两者间的矛盾和联系。在比较、分析的研究过程中,作出分析的判断,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

综合考察通过对文物本身的调查、查阅文献加以考证和

14 26

对鉴定同类文物一般规律的总结运用,以及自己累积的鉴定经验,对鉴定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判断,以达正确鉴定文物目的。此法对鉴定文物史迹尤为使用。一般而言,文物史迹体量大、内容多、涉及面广,采用综合分析法鉴定较易奏效,并可取得较满意的科学的鉴定结果。

运用传统方法鉴定文物,除上述两种通用的基本方法外,对不同的鉴定对象(如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漆器、书画、石刻恩、古建、文房四宝??)还必须采用各自使用的一些具体方法。这是由不同种类文物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从事文物鉴定人员,或文物考古人员、文物爱好者,除掌握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外

,还要掌握各类文物鉴定的相关知识,并在文物鉴定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吸收新的鉴定知识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

(二)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方法

鉴定文物,有些仅用传统鉴定法难于奏效,这就需要借助某些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鉴定。如在进行陶、瓷器的年代鉴定时,如遇到无纪年或无确定年代的标准器可作比较,又无文化层或窑口(已确定年代)作依据,那么就需要运用热光的方法加以测定。又如要对透气的产地、冶铸工艺、矿产来源进行鉴定,这是无法用传统方法进行鉴定的,需采用金相分析法对其所含成分加以分析。再如要鉴定陶、瓷器的

15 26

产地、真伪需对陶、瓷器进行成分分析等等。

迄至目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文物鉴定尚仅以文物的成分分析和年代测定为较常见。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今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文物将会越来越广泛。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文物学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已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增多。目前,主要是运用现代科技对文物进行年代测定、成分分析鉴定和对文物、史迹的调查。 (一)年代测定断代

1、放射性碳素断代(又称碳—14断代)。

此文物断代法,是里翁考古测年技术对文化层的断代,该文化层的出土文物也即得以断代。放射性碳素断代,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素—14不断衰变的原理测年的技术。生物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他们在机体死亡后,依每隔大约5730+40年减少一般地速度筛。只要测出有机物中碳—4放射性减少的程度,便可推知其死亡年代。但因大气中碳——14浓度实际是起伏的,所测年代与真是年代会有差距,故需经树轮年代对比校正方可使用。通常所说的距今年代,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考古发掘时个,采集碳—14测定标本(各文化层分别脂肪置放,其中有木炭最佳,木头、骨头、蚌壳亦可,但骨头、

16 26

蚌壳所测数据误差较大)测定,遂可知各文化层所处年代,该文化层所出土的文物年代一般是按同文化层年代相一致。但有时也会有晚的混入早的文化层中,这有自然、人为两种情况,还有发掘时文化层变化未及时发信也会出现把完的遗物混入早的遗物中的现象,整理时要特别注意此类现象。 2、古地磁断代。

文物古地磁断代,系指对新石器时代以来窑、炉、灶砖、陶器、瓷器的年代测定。这是根据粘土中的磁性矿物在受高温冷却时被地磁场感应而永久磁化,其磁性强度正比于当时的地磁场强度,称为热剩磁性。测出粘土制品中的热剩磁性,与古地磁强度虽年代变化的实验曲线对照,便可推出烧制时的年代,但误差较大。 3、钾一氩法断代。

钾一氩法断代,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氩与放射性钾的比值测年的技术。即测出岩石中氩—40的含量及钾—40的比值,就可推知岩石的形成年代。这主要运用于测定被埋在火山灰中或与火山岩层相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年代一确定,该遗址出土的文物年代也即可以断代。 4、黑曜岩水合法断代。

黑曜岩水合法断代,是利用表面水合层厚度测定黑曜石工具制作年代的技术。黑曜石是一种火山玻璃,石器时代的人类常用以制作工具,其表面常吸附一薄层水,并向内部扩

17 26

散形成水合层,时间越长水合层越厚。用显微镜测出水合层厚度,便可计算出工具的制作年代。 5、裂变径迹法断代

裂变径迹法断代,系利用铀—238自发裂变所产生径迹的数目测年的技术。在绝缘固体或矿物中,铀—238原子核自发生裂变时会产生约10微米长的柱状损伤,称作“裂变径迹”,径迹数随年代而增加。故据样品中的铀含量和劣迹径迹数,便可推算出样品经受最后一次高温的年代。将样品用化学试剂侵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进行观察。古代陶瓷、玻璃等高温制品均可用这一方法测定年代,并可与钾一氩断代相互核校。

第三节文物鉴定的意义与要求 一、文物鉴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首先,文物保护、管理,需投入大量资金。经对文物鉴定,评定文物价值、文物等级,采取分级管理,可以节约资金。其次,国家文物经营部门,如文物商店在经营流散文物收购、销售业务时,文物定价标准是依对其鉴定意见而定的。西方拍卖市场派米文物时,要附权威机构、专家的鉴定意见书作为所拍卖文物真伪的凭据。由此可见,鉴定意见是决定文物经济价值高低的关键。假如文物商店收购文物时,鉴定有误,就会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销售时,若鉴定失误,就会造成国宝流失它国,而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文化财富

18 26

损失。再次,为国家提供向国家捐献文物者的物质奖励标准。因物质奖励的数量,是根据鉴定捐献文物的价值而定的。如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慷慨捐赠给国家的稀世珍品——“天顺年”款青花筒炉,南宋“永历年制”款褐釉炉。复次,文物鉴定还有重要的司法经济意义。如依法打击惩处盗劫文物、文物走私罪犯时,系依罪犯所盗劫、走私文物的价值予以量刑处理。法律的量刑“罚款或制刑”等,就是贯以文物鉴定意见为依据的。由此可见文物鉴定还关系到国家、法律的尊严,并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 二、防止国宝流失

文物的销售、出口,各国都有自己标准。哪些文物可以销售、出口,需经依销售、出口标准进行鉴定来确定。此外,还需有文物出口把关人员。这类国家把关人员需具备能正确鉴定文物的让来承担,以防止国宝外流。

三、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上述文物鉴定的意义,主要是对专门从事文物鉴定工作者而言。事实上,不是以文物鉴定为职业的人,学习、掌握一些文物鉴定知识,同样十分有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另一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充实自己的文化生活,并在精神上得以升华。古今中外,都不乏文物爱好者、收藏家、鉴定家。 四、文物鉴定的要求

19 26

文物鉴定是一项很严肃且科学性很亲的工作,这是文物鉴定必须科学、准确所决定的,文物进定又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这是文物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及真伪难辩所决定。它要为文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含专门史)及其他需要利用文物研究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学等有相关科学提供可靠的、科学的文物资料。因此,鉴定需力求准确无误(实际上有误不可能完全避免)因一经鉴定错,其研究结论也必然是错的,就会出现误导。此外,文物鉴定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这是由文物法规所决定的。再加上鉴定的对象是载体不同、时代不同、形态各异的各种各样的文物。这就决定了文物鉴定具有自己的 特点和要求:具体、细致、严密和求实。 现将文物鉴定的基本要求归纳如下:

(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恩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文物鉴定工作。对文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实事求是地、科学地文物作出正确的鉴定。

(二)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文物鉴定,力求准确地辨识文物的真伪,判明其年代,阐明其作用。

(三)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揭示文物的形式与内涵,力求对文物价值的高低作出正确的评估,为文物等级的划分奠定科学

20 26

的基础

(四)要求文物鉴定者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文物鉴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文物作伪的

手段,掌握传统的文物鉴定方法和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分析鉴定方法,力求对文物作出正确性强的鉴定。

(五)要求文物鉴定者要事实地对待文物鉴定工作,一笔不苟地完成好交给德国的鉴定任务,不能马虎或感情用事。如在海关负责文物出口把关,不能马马虎虎地把真品当赝品放行。特别要警惕不法分子的行贿而导致感情用事,让祖国的珍贵文物流失。

(六)要求文物鉴定者恩,具有高度的法制观念,树立对国家文化财产高度负责的崇高品德。 篇三:文物鉴定程序 文物鉴定程序详解

如今,古玩市场上80%以上都是仿古品,而且仿各大名窑、各个朝代的瓷器,仿品生产分工明确:专做胎的,专绘画的,专做旧的,几乎形成了一条龙式的仿古生产,古玩市场。如今,人们谈起古玩收藏时,都会发出“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的感叹!慧眼是借不到的,只有靠我们自己去炼,怎么炼呢?得好好学习“文物鉴定与修复”这门技术。 一、文物鉴定有四个工作流程

21 26

文物鉴定的四个工作流程就是:定名称——断时代——定价值——存档案。

1.定名称:人家拿个东西给你鉴定,首先会问你这是个什么东西啊?所以鉴定一样东西时先得取个准确的名称。 1986年文化部颁发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规定:“历史文物定名一般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年代、款识或作者;特征、纹饰或颜色;器形或用途。”定名要求科学、确切、简明,时代一般不入名称。

命名公式:特征要素+通名=文物名。

可细化为:作者产地+工艺技法+纹饰题材+材料质地+器形通名=文物名。通名是指社会生活中对某一类事物的称谓,是文物名称最基本最核心的成名,如碗、瓶等。最简单的器名只由二个要素组成,质地+通名,如石斧、木椅等。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抓住重点,最多选用三至四项要素,以文字传达出文物的外在形式和最本质的内涵特征,达到“见其名如见其物”的要求,同时避免名称过长。

2.断时代:定名称之后,紧接着的问题来了,这是哪个年代的东西?是老的还是新的?因此,这个环节既要断代,也要辨伪。我们要根据所鉴定物的造型、工艺、铭文等特征信息,参照不同年代的文物标准器,给器物定年代,因为不同年代的器物,特征是不同的。从年代上辨伪,是出土的,还是传世的?是清仿明的?民国仿清的?还是现代仿古的?要从

22 26

各个细节去分辨,给文物断定一个准确出生年代,为定价值打下基础。

3.定价值:文物价值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文博部门所定的级别,二是文物市场反映的经济价值。文博部门一般只论文物级别,而不论文物价格,有些市场价格很高的犀角、象牙、金银器,文物级别却很低,有些文物级别很高的,如袁州铜镜、朱德扁担等一级文物,市场价不会高。文物定级标准:文化部20XX年第19号令规定: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二级;具有比较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三级;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一般文物。另外,国家还规定,地市一级鉴定委员只能定三级文物,省级定二级,国家级定一级,要三人以上签字。文物无价,硬要定价的话,主要参照市场走势。一是以历史上拍卖同类器为参考定价,中央台《鉴宝》节目专家定价就是据此;二是到各大古玩市场询价,了解行情。定价上要把握一个诀窍:同样是一种器物,年代早、“有功的”(有铭文、花纹)的,比“没功的”价高;出身名门(如官窑、名人名家)比老百姓器物价高;品相残损的大打折扣。 4.存档案:文物鉴定之后,要留下四种文字档案:一是文物鉴定清册,内容包括名称、时代、质地、尺寸、重量、

23 26

完残情况、鉴定意见、备注等,最后签上所有鉴定专家的名字;

二是建立藏品总账:内容项目有登记日期、总登记号、分类号、名称、年代、数量、尺寸、重量、完残情况、来源、入馆凭证号、注销凭证号、级别、备注等;三是填写《藏品档案》,除以上总账内容之外,还有“形状内容描述”、照片绘图两项内容;四是做文物卡片,基本上把《藏品档案》内容填写成卡片式,方便研究。 二、提高文物鉴定

1.掌握基本的历史文物知识概念和鉴定术语。 历史文物知识概念包括:一是考古学文化:比如我们浙江的河姆渡文化、良绪文化等,要弄清其时代、器物特征;二是各种文物名称概念:比如瓶、尊、豆、博山炉、唐三彩等等;三是各种文物纹饰概念:比如蟠螭纹、弦纹、乳丁纹、斗彩、五彩、等等;四是各种窑口概念:比如浙江有名的有越窑、哥窑、南宋官窑、婺州窑、上虞窑等,要弄清各种窑器物的器形、釉色、纹饰特点。文物鉴定术语行话包括:包浆:各种物质包裹在器物表面的一层物质,出土的有各种凝结物,传世的有汗污垢;青铜器上的“黑漆古”、“水银皮”(氧化膜层,时间短的为水银皮);瓷器方面的“火石红”、“贼光”;

2.熟悉各种真的标本特征。搞鉴定一定要多看、多摸各

24 26

种真品标本,对标本要仔细察看、掂重听音。对照真物,仔细印证、分析书上所讲的概念,比如龙泉窑瓷器上的“出筋”效果。看标本有几条途径:一是参观各大博物馆,二是各种图录,三是文物市场,最好收藏一些实物标本。只有把真标本特点烂熟于心,才能识假。

3.到市场了解各种造假做旧手法,比如:①用失蜡法和翻砂法做的铜器有砂眼和缩孔,因其透气性差,致使铜液流动性较差造成气孔;②用人工方法做锈如胶着锈、化学锈、电镀锈,但都锈色单一、呆板、浮在表面;③用酸浸瓷器,烟熏、胶粘污土,或用羊皮擦磨新光,不滢润、亚光,细微处有贼光;④用火烧玉做鸡骨白效果、放入羊腿做血沁玉效果;⑤用茶水、酱油水浸泡纸张做旧。现在做旧手法花样翻新,瓷器有一种接老底做法,铜器有拼真器做法,所以,我们要经常深入各大古玩市场,了解新流行的做旧方法、效果,在鉴定时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要从各方面找破绽,不协调的地方,对书上没记录的奇形怪状之物尤其要注意。 三、文物修复

博物馆在修复文物前应填写修复记录,内容包括:文物时代、器物来源、损坏情况、修复部位、采用的修复方法和材料、修复日期,以及在使用和保管中应注意的事项。修复施工主要有四个步骤:清洁——粘接——配补——作旧。 1.清洁:主要用高锰酸钾、漂白粉等各种清洁剂清除器

25 26

物污垢、严重的锈层,但不能伤害器物纹饰、颜色,能反映文物时代的风貌的锈要保留,比如铜锈,国外修复去除如新,我国则保留其古色古香韵味。

2.粘接:主要用环氧树脂粘合剂、502粘合剂、乳胶等粘粘碎片、裂痕。

3.配补:对文物缺损部位用材料配补,包括纹饰、厚薄、材料、颜色等要与原器一致,有手工填补法、模补法、插接法等多种方法。

4.作旧:一是作色,采用喷涂、刷涂、勾画等方法,用原器相同相似的颜料处理,做成与原器颜色、纹饰一致效果;二是作旧,去新光,用擦蜡、绸布醮研磨膏抛光、化学剂腐蚀等方法去新光火气。同时用胶黏土锈、化学上锈等法作各种锈旧。

总之,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为其所用的专业,要求知识广博。但这门课只要钻进去,就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26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