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金来源、收购方式,以及并购后的 表1:2006--2010年中国海外投资(单位:亿美元) 管理三方面来看,这是一笔不错的投资。 中铝对力拓的投资高达195亿美元,包 瞄隧翻豳圈匪露露日曩蚕圈 括72亿美元的可转债和123亿美元的 农业 34 能源与电力 1.O22 金融与房地产 392 金属 608 技术 l5 交通 73 其他 J1 合计 2.159 数据来源:美国传统基金会 Ⅲ 元,则该行业海外累积投资额高达423 亿美元,这其中包含中铁建设公司在利 比亚42.4亿美元的铁路建设项目。 统计也显示,中国企业有大量的海 外投资遇到麻烦,主要是在后期阶段被 当地监管机构否决,该类型投资合计金 额高达1222亿美元,超过已投资股权 项目金额的一半。其中的原因值得企业 界警醒。 投资还是投机? 中国有的海外投资即使能够完成交 易,最后还是会导致亏损,原因之一是 缺乏投资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中投对 黑石的投资。2007年5月份,中投公 司斥资30亿美元,以每股29.605美 元收购美国黑石公司不到10%的股份。 请注意一个细节,这些投资是没有投票 权的,也就是说中投公司没有权利在黑 石公司的董事会上安排自己的人,更无 法对管理层有什么约束力。结果,黑石 上市后股价急转直下,截至20o8年8 月14日跌幅超过40%,中投公司账面 亏损达十亿美元以上。 在公司金融领域有所谓的 “Winner’s Curse”这一说法,也就是 说中小散户申购首次上市公司的股票, 如果幸运买到了,但最后可能会股价大 跌;如果很不幸没有买到,但最后股价 竟然大涨。主要的原因是,机构投资者 2 4,36 49 49 32 350 18 936 。 比中小散户对公司的了解更多,会知道 很多内幕信息。如果公司基本面比较好, 机构投资者就会以巨量资金申购,中小 散户反而机会较少;如果公司基本面比 较差,中小散户申购成功的机会就比较 大。当然,不是随便一个什么公司就能 成为“机构投资者”,你要能和公司管 理层搭上关系,最好和董事会也有关系, 这样才有“内幕消息”,才可能在lPO 过程中获利。在黑石的投资中。中投仅 认识黑石中国区的主席、前香港财长梁 锦松,对更高的管理层没听说有什么关 系,更别说董事会层面了。也就是说, 中投充其量就是一个大散户而已。 另外,中投很喜欢IPO股份申购 这种投资方式,并希望能够成为有点分 量的大股东。希望是一回事,实际上能 不能成功是另外一回事。一方面,人家 不会给你大额股权,比如外国投资超过 10%的股份美国监管当局会进行干预, 否决的可能性很大;另一方面,即使是 低于10%,因为没有投票权,还是成 不了“有分量”的大股东。从公司金融 理论和实证经验来看,这种投资方式类 似于赌博。盈利反而是小概率事件了。 非技术性的受挫 还有的投资甚至在交易阶段就失 败了,这就是非技术性问题了,比如 2∞9年中铝对资源巨头力拓的投资。 股权投资。转债的票面利率为9%,这 意味着中铝每年的财务收益可达6.48 亿美元。不过中铝195亿美元的融资也 需要支出资本成本,如果按照2009年 1月美国国债的平均票面利率7.038% 计算(作为无风险的投资标杆),则意 味着每年的利息支出为13.724亿美元, 即中铝的年度利息净支出为7 24亿美 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当然,这些 资金也可以来自国内。按照2009年国 内美元存款利率,以及人民币存贷款利 差计算,如果195亿美元的资金来自国 内银行,则中铝每年的利息支出仅为不 到2亿美元。 力拓融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偿还到 期债务来降低杠杆比例,可转债9%的 票面利率可能高于其以前的债务成本, 但低于当时商业银行市场的借贷成本。 中铝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是:股权 投资溢价部分是否低于可转债暗含期权 的价格。中铝应该是在下赌注:未来全 球矿石产品市场会复苏并达到很高的水 平,现在看来,下注是成功的。 中铝在投资195亿美元之后成为力 拓第二大股东,有两名非执行董事加入 其董事会。另外,中铝在参股力拓铁矿、 铜矿和铝资产之后,将相应组建三家合 资销售公司,各占50%的股权,负责 合资项目的产品销售。 可惜的是,这笔投资最终被澳大利 亚联邦政府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否决, 主要原因是澳政府对中国国有企业控制 亚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经济主体是私有 资都比较警惕。华为在美国投资失败也 关心,作为业务规模很大的电信公司, 05/201 l REc1 s8Bo艨Ds 069 m∞ 其战略性资源行业感到担心。在澳大利 产权,当地对来自外国的国有企业的投 可以归结为非技术原因,但更细节的问 题是缺乏透明——西方市场对透明度很 华为却没有上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