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与河南农业发展研究

来源:易榕旅网


信息技术与河南农业发展研究

2004年我国成为粮食净进口国,这个现状迫使人们不得不去重新认识农业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农业的信息化问题。信息技术的渗透改变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它对我国农业尤其是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农业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专家系统、精确农业、知识农业和农村信息网络等。河南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应处理好牢固树立农业的战略地位、发展农村信息网络、建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永久性省级工程等问题。

标签:信息技术;河南;农业

2004年中国成为粮食的净进口国,该年上半年粮食进口总量达410万吨,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也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鉴于这种形势,在2004年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表示农业是安天下和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河南这个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来说,意义非凡,它要求我们不得不去重新认识农业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农业的信息化问题。

一、对农业现代化的重新审视及其在河南的特殊意义

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再到信息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在不断地发生着质变甚至革命。20世纪后半期出现的基因技术和基于计算机的通信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因和计算机通信属于典型的信息技术,以色列就是这种技术应用成功的范例之一。以色列目前的实际国土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一半以上的地方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可耕种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20%,其中仍有一半必须灌溉;全国人口约670万,农业人口约占3%。在水比奶贵的现实条件下,其农产品年出口总值却超过了10亿美元,一个农民能生产供90个人享用的食物,成为举世闻名的花卉、蔬菜、水果和畜牧业产品的出口基地。如果世界农业达到以色列的水平,地球可以养活三倍于现在的人口。以色列农业的发展,得益于高科技,走的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农业信息化之路,滴灌和基于芯片技术基础上的精确农业成为其最突出的特点。它给人们的启示是: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被大大地拓展了,它已由传统的以种子产业、农业化工和农业机械化为主体的现代化,迅速演变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其核心就是农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农业。

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成功对我国尤其是河南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历史上看,作为中原腹地的河南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农业发达正是其根本的前提。从地理位置来看,河南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特别适宜于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河南的农业在经过较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步入低谷,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除农业制度的变革之外,河南农业发展正亟待两个方面的提高:一是农业生产技术,二是农民素质,而它们无一不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直接相关。在农业发达的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家,农业生产中信息技术使用普遍,农民充分享用着网络所带

来的好处,从市场信息、技术咨询、知识获取到温控和水控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几乎都基于计算机和网络平台。这说明,基于信息化去推动农业现代化对河南经济的发展将会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农业所应有的内容

与农业现代化的传统内容不同,农业信息化表现为信息技术对农业全方位的渗透,包括生产、流通、生态环境、农业教育和农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一)农业专家系统(AES),它是基于知识库、数据库和推理机制而形成的决策程序

目前,农业专家系统已经由原来的主要为农作物生产服务扩展到园艺、生态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我国这方面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一些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很成功。河南目前在这方面的建树较少,更需要这样的智能决策系统,因为河南的农业素质总体较低,农民与土地、畜牧和自然的关系至今仍主要凭经验,因而更需要这一高智能系统的辅助。

(二)精确农业(PA),它目前的应用还不十分普遍,却代表了信息化农业的发展方向

精确农业的核心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遥感和遥测等技术,将作物的生产精细到小块区甚至一个平方米之内,每一个块区在施肥、灌溉、杀虫等方面都可能不同。精确农业适合于大规模作业,这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距离,普及精确农业更显紧迫。

(三)知识农业,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概念

传统的农业现代化常依赖物质和能量(女口化肥、农药、农用机械等)的巨大投入来增加粮食产量,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竞争力,而且造成土地贫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知识农业主要靠知识和技术的投入,产量已不再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目标,绿色和高品质将是衡量农产品的主要标志,这对河南农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从我国和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信息化中还应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农村信息网的建设。与农业信息化的前述三个方面不同,农村信息网主要不是生产式、技术式或专家式的,而应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综合农业服务网,是一个信息平台,用以帮助农民便捷地获取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和质量、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业知识咨询、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国内外农业生产状况等信息。借助这一平台还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实施农业教育。

三、河南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应牢固树立农业的战略地位

2004年我国成为粮食的净进口国,我国政府即将这一问题视为事关民族安全的战略问题,这说明粮食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中国的特别意义。另一重要事实是,在美国的经济政策框架中,鲜有战略产业的提法,但农业却是例外。美国在本国农产品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对农业加以特别保护,并且成为与欧盟及其他区域经济关系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河南事实上弱化了农业的地位,造成其他产业整体不如许多兄弟省市,农业的竞争力也相对下降的难堪局面。河南应认真审视自己的特点,认识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对河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将农业摆在重要的地位来考虑,不能以牺牲农业的方式去发展工业和进行城市化建设。

(二)发展农村信息网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河南省农业厅、农业科学院和农业大学等三个农业网站,构建省、县、乡三级统一的农业信息平台。以农产品销售为重点,开发农业数据库,建立农业咨询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农民网上交易,开展农业远程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三)建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永久性省级工程,为传统农业的信息化改造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河南省的农业科研部门较多并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目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管理体制陈旧,二是成果较少。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必须依托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走绿色和精品的特色之路。从现实条件看,国家和省级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研发队伍,承担起农业信息技术改造的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