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研究

来源:易榕旅网
2 0 1 5年4月 蚪埤擎瞄擎稚 Journal of Bengbu University Apr.201 5 Vo1.4,No.2 第4卷第2期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研究 陈 艳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系,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研究视角,对示范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 游资源整合开发建议,即通过打造区域旅游产品开发梯度的模式,凭借皖南地域优势重点打造旅游产品组合线路, 并深度开发专题旅游产品,推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 关键词: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5)02-0080—05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Culture Demonstration Area of Southern Anhui Tourism Resources CHEN Yan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Anhui Zhong a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fei,230000,Anhui) Abstract:Taking Anhui international tourism cuhure demonstration area as the research angle of view,It analyze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 in this paper,and proposed the Southern Anhui in— temational tourism culture demonstration area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Such as by means of building the regional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gradient model,by virtue of the Southern Anhui regional advantages focus on creating tourism products integrated circuits,and the dep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tourism products,it promote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outhern Anhui international tourism culture demonstration area tourist resources. Key words:Southern Anhui international tourism culture;demonstration area;resource integration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得 亚热带,在山系与河谷地带形成了独特的皖南地貌 类型。皖南地区的山水风光以黄山、九华山、齐云山 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且强度 效应极强的众多旅游产品。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 范区的带动下,安徽省旅游产业快速增长,示范区显 示出了强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当 前示范区存在着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产品特色不 明显、品牌集中度不强等问题,使得示范区内的旅游 资源开发深度不足,无法形成多功能、高层次的综合 旅游产业链。 为代表,旖旎的风光与西递、宏村、歙县牌坊等徽文 化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兼具自然地理与人文的皖 南地区旅游资源。 根据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实施的《旅游资 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对示范区内的单体 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内的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见表1),主要包括:山丘、湖泊、 1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概况 皖南是安徽南部低山丘陵区的简称,由于地处 收稿日期:2014—10—24 森林、洞穴、名胜古迹、古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地方 文化、现代娱乐设施等。示范区内旅游资源丰富且 类型多样,崇山峻岭,人文荟萃,汇集了安徽省内最 基金项目:旅游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20101704);安徽省教育厅旅游管理“省级示范实训中心”项目(20101706)。 作者简介:陈艳(1980一),女,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E—mail:2636816881@qq.conr 陈艳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研究81 一般而言,旅游资源可被划分为:世界遗产、风 保护区等类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内囊括了 上述类型的旅游资源(见表2)。 景旅游区(国家重点、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国家重 点、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省级)、省级历史文化 表2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内旅游资源类型 旅游资源类型 旅游产品名称 世界遗产项目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中国皖南古村落、黄山 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7处 敬亭山、马仁山等9处 牯牛降、升金湖等3处 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程氏三宅、呈坎村古建筑群、郑氏宗祠、李氏庄园等22处 池州、绩溪 太平湖、青龙湾等 可以说,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内名山、名水 与古城、古牌坊交相辉映,古民居、古塔与徽学、戏 曲、新安文化等相互交通,是安徽省旅游资源分布最 密集、资源品位最高、品种最全的区域,具有极强的 旅游资源集聚效应。同时,黄山、九华山、宏村等旅 游资源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因此能够有效 发挥旅游资源的强度效应。 金水道,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景观接壤,更与庐 山、洞庭湖、张家界等景区呼应,具有良好的区域经 济基础和广阔的旅游腹地 。通过设立皖南国际 旅游文化示范区,能够有力地推动皖南旅游品质的 提升,打响皖南旅游品牌,更有利于推动自然资源与 地域文化的有效结合。当前,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 范区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2.1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种类繁多 2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安徽省政府于2009年批准设立了“皖南国际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 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且集 旅游文化示范区”,作为又一推动安徽地区经济发 展的重点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下辖 34个县(市、区),其中主要涵盖6个市(黄山、池州、 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和1个县(安庆潜山县), 共计38220平方千米。它东临长三角、西延长江黄 聚效应极强的众多旅游产品(见表3),如黄山、九华 山旅游区、徽文化旅游区及以“铜都”铜陵、“钢城” 马鞍山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区、以泾县为中心的红色 旅游区都在这里集聚。 82 蚌埠学院学报2015年4月 第4卷 第2期(总第2O期) 资料来源:根据《安徽导游基础知识》(2010)相关资料整理。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内的旅游资源呈现出 与此同时,尽管示范区内各市(县)均已打造了 数量众多、品位较高的特点,凭借不同旅游资源开发 的旅游产品品类丰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自己的城市旅游名片,如:芜湖市旅游形象定位为 “皖江明珠,梦幻之都”、池州市旅游形象定位为“生 态池州,佛国九华”、宣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中国 文房四宝之乡”等,但各个城市的单个旅游形象不 免落入重复、雷同的境地,未能向外界树立皖南国际 具有极为显著的区域经济增长优势,凭借旅游资源 带动的经济增长空间巨大。 2.2旅游产品品牌集中度不强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内的旅游资源凭借早 前开发的黄山、九华山、宏村古村落等资源优势,丰 富和发展了如黄山国际旅游文化节、黄山温泉度假 旅游等旅游产品。但是新近开发的诗歌文化旅游、 名人故里旅游等旅游产品仍旧存在开发层次较低、 产品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仅能占据较少的市场份额, 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区域整体旅游形象。 2.3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 安徽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带动下,近 年来旅游人数、旅游产业附加值和旅游收入都呈现 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示范区显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见表4)。 旅游产品品牌集中度不强。 陈艳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研究83 资料来源:根据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有关市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截至2010年底)。 由表4可知,大多数旅游产品仍处于层次较低 的阶段,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不足,未能形成旅 游产品品牌形象,缺乏体验性、互动性较好的旅游 产。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 分析:首先,对皖南地区旅游资源而言,当前已开发 两季的客流潮差。 针对客源市场同样形成开发梯度,将江苏、浙 江、上海、广东等周边省市作为一级市场,将福建、北 京、山东以及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作为二级市场, 将港澳台、El韩及马来西亚等地区和亚洲国家,美 的旅游产品未能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功能深度,从多 方位开发游客的差异需求,更未深化旅游产品的文 化内涵;其次,从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示 范区仍旧依靠黄山、九华山等原有成熟路线创收,未 能顺应市场变化节奏,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意产 品;第三,从旅游地形象推广的角度来分析,示范区 需要通过特别事件制造游客的特别情节,以更新形 象。许多旅游者在游览了示范区旅游产品之后便前 国、德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大 洋洲国家作为三级市场 。 3.2政府主导,优化旅游产品组合线路 为推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持续发展, 安徽省政府应打破区域界限,以全局性的视野统筹 规划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太平湖、歙县、黟县等为 代表的沿江旅游区域发展线路。 首先,打破市县行政界限,实施地方区域旅游总 往上海、江苏等地,皖南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未能留 住顾客,更无法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购物、商务、 会议、美食、文化、健身等多种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 高层次的综合文化旅游产业链 。 体规划,合理分配旅游收益 。借鉴长三角旅游一 体化发展模式,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应形成以 黄山旅游和徽文化旅游一体的风景文化旅游区,九 华山和天柱山为一体的宗教文化旅游区,同时形成 徽杭古道旅游带和皖南高速公路旅游带。其次,打 破部门界限,将指导业务的地方旅游局与制定旅游 3 示范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3.1 品牌营销,打造区域旅游产品开发梯度 首先,在第一梯度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依托黄 山、九华山等龙头旅游产品,发挥品牌产品的辐射作 用,致力于推进示范区实现“世界旅游胜地”的目 资源政策的文化部门联合在一起,将地方发展规划 和生态旅游规划统一起来,最终实现整体性的旅游 规划,减少重复投资,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一体化建设。第三,发挥示范区融资能力,延长旅游 的;其次,第二梯度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加大对徽文 化旅游产品、文房四宝旅游产品等安徽特色旅游产 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力度,深度挖掘旅游资源 内涵,提高旅游产品品质;第三,对于游轮旅游、乡村 旅游等第三梯度的旅游产品,应通过与第一、第二梯 度产业产品进行捆绑销售,深入开发民俗风情、节Et 赛会等具有吸引力和体验性的产品,并在不同季节 赋予其不同主题,平衡第一、第二梯度旅游产品淡旺 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影视演艺、 会展创意、传媒出版等多个领域,推出包括木雕、砖 雕、石雕、竹雕、歙砚、徽墨制作的“徽州六绝”旅游 表演项目,推广黄梅戏、傩戏等专场文艺演出,开办 森林休闲、体育健身、康复疗养等专项旅游,创作影 视剧本、发展动漫产业等,让旅客获得更多的文化体 验,进而吸引更多投资。 3.3着眼未来。深度开发专题旅游线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