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蒙古导游词(6篇)

蒙古导游词(6篇)

来源:易榕旅网

蒙古导游词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东至乌梁素海,东南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西界乌兰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西山嘴以东,乌拉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又称三湖河平原,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一15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属大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势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黄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发展农业。

  周朝之前,属于狄人的匈奴人(归属存在争议)生活在河套。春秋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东部。秦朝统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西汉时,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东汉时,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北宋时河套被西夏和辽朝所分别占有。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抗战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于此,兴修水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光绪年问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黄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现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纵横交错。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

蒙古导游词

  欢迎大家到包钢参观游览。今天,我将与大家一道儿游览从铁水出炉,再到钢材下线的钢铁工艺流程,与您一起探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包钢,全称是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始建于1954年。它是集矿山开采、钢铁冶炼轧制、稀土科研和销售以及与之相关的化工、发电等配套企业于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团。在全国各大钢铁企业里排名第12位,总资产达到355亿元。公司主厂区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目前拥有包钢股份和稀土高科两个上市公司,具备年生产商品坯材70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可生产63个品种,1970个规格的钢材产品。产品广泛用于冶金、建筑、石油、化工、航天、造船、铁路、汽车、国防等行业。包头钢铁(集团)工业旅游区20__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我们现在路过的这条河叫昆都仑河。河上有三座桥都可以进入包钢厂区,我们过的桥是中桥。大建设时期曾经有一部影片叫《草原晨曲》,所讲的就是我们包钢人的工作和生活,其中的一些场景和片段就是在这里拍摄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包钢企业象征的雕塑“双翼神马”,《草原晨曲》的主题曲也有双翼神马(唱一段歌词),现在《草原晨曲》的主题曲已经成为包钢的厂歌。请看,前面就是包钢的信息大楼,是一座20__年投入使用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建筑造型的主题突出了“品”。它代表的正是我们包钢生产的产品、产品的品质、钢铁的品位、包钢人的品格。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包钢炼铁厂的四号高炉。要想出钢先要出铁。包钢炼铁厂现有五座高炉出铁,总容积为9880立方米,现在六号高炉正在筹建。我们要参观的是四号高炉。它的总容积为2200立方米,是1995年11月投产的。那是1959年1月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来包钢为一号高炉提前出铁剪了彩,是他为我们内蒙古草原寸铁不产的历史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们已经完全抛弃了过去人工上料、人工冶炼的原始时期,现在高炉的冶炼全部采用电脑程控自动化皮带上料,技术人员只要在监控室内按一下电钮,检查一下电脑上的数据就可完成高炉冶炼的全过程。炉体高大、炉火正红,洁净的偌大个炉台上只有一两个人巡视。

  四号高炉采用四座外燃式热风炉皮带上料,炉顶引进了卢森堡无钏布料器,炉前是环形出铁口,炉内采用美国霍尼韦尔公司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触摸式控制台使高炉冶铁实现全部自动化操作。

  下面参观四号高炉的主控室。

  大家请看,四号高炉每天流出四五千吨铁水就是这些电脑完成的。

  1号屏幕是喷煤系统,2号、4号是上料系统,3号是炉顶系统,5号、6号是高炉核心,7号是热风系统。

  上方的1号摄像头,是渣铁运输线路。2号皮带上料,3号运焦皮带,4号主皮带(皮带通廊)。5号、6号、7号、8号出铁口,9号炉摄像,10号、11号、12号是渣铁运输线,日产铁4400~4800吨左右,全年可产生铁170万吨。

  这就是从铁矿石到铁水的整个生产流程,高炉冶炼的基本过程就是铁氧化物的还原过程。好,通过对四号高炉的参观我们可以了解到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下面到包钢薄板坯铸连轧厂参观。

  包钢的钢铁产业目前已形成一、二炼钢两大体系,板、管、轨、线四条精品线的生产格局,我们现在参观的是其中的一条精品生产线。薄板坯铸连轧厂是我国第一套采用当今世界钢铁制造前沿技术建设的CSP生产线。是由铁水预处理、210吨大型转炉、炉外精炼薄板坯连铸连轧等先进工艺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CSP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98万吨,现已达到290万吨(简介生产工艺流程)。

  热轧薄板的先进之处是因为它的连铸连轧机一气呵成,免去了在运输过程中热能的消耗。整条生产线于20__年底开始试生产,20__年底达产,创造了世界同类生产线达产速度第一的纪录。20__年3月成为德国西马克公司CSP技术在亚洲第一家、世界第二家培训基地。 下面我们要去的是天诚线材有限公司。

  包头天诚线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1日,年生产能力为38万吨,可生产光面圆盘条和带助螺纹盘条,产品可满足金属深加工、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行业。其主体设备技术总负责及总设计为美国摩根公司,线材生产线整体生产过程全部是由计算机控制,设计速度为132米/秒,保证速度为105米/秒,可生产的钢种有低碳钢、中高碳钢、冷镦钢、工具钢、焊条钢、不锈钢产品,不仅行销全国各地,而且还出口印度尼西亚、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是一个技术装备先进、自动化水平高、人员精干、机构简练、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型企业。20__年经过线材厂全体职工不懈努力,年产已达到67.35万吨,超出设计能力176%。

  短短几个小时,我们游览了包钢几条主要的生产线,使大家对包钢的基本情况和“拼搏、奋斗、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有了些感性认识。希望大家能再一次到包钢来!

蒙古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首先代表我们青年国际旅行社欢迎大家参加沈阳——内蒙古大青沟两日游活动,我们这次行程一共210公里,大约需要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到达,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的话,请随时找我,我将尽力为大家解决,为了使大家完的开心、愉快,请大家协助我做好几点:

  1. 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行车中不要在车厢内走动,不要把头或手伸出车外,以免发生危险。

  2. 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请大家保持车内的卫生,不要吸烟。

  3. 请您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车票是往返车费,不含其它的费用,并且全程对号入座。

  4. 请您注意我们的返城时间是明年下午1点,请大家准时到指定地点集合,最后祝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完的开心、愉快。

  大青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内蒙境内。从沈阳出发沿102过道至304过道途径,新民市,彭武,内蒙甘旗卡镇,在西行余公里,便可到达内蒙古大青沟风景区。

  提到大青沟,大家就会想到“蓝天、白云、绿地、沙漠”等美丽的图画,大青沟风景区就座落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

  我们北方的草原共有三大类型,有呼伦贝尔草原,西林格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绿草茂密,“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在这里的真实写照,锡林格勒草原,牧草稀松,面积广大。沙漠对我们沈城人来说充满了神奇。科尔沁沙海现在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它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绿色长城”巨大工程的一部分,更是保卫沈城人的艰苦努力,说起“保卫沈城”是因为流沙的速度经科学测定为每年20公里,这样用了是年的时间流沙将淹没沈城。科尔沁沙海是辽阔的沙丘地带。虽然正开展大规模的“绿色”工程但我们仍可观赏到沙漠景观。

  大青沟是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8183公顷,相当于24个北陵公园地大小。由长度为11公里的大小清沟组成“人”自行景区。大青沟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大青沟景区,即原始森林。主要包括:清沟远眺,五兄弟,夫妻树,蜗角枫等景区。沟内林林葱郁,动植物繁多,有二千多个泉眼,终年流淌不息。沟内外温差7—8度,是盛夏避暑的胜地。

  第二部分:三岔口景区,包括菊丽玛神像,青龙剑、龙泉。提到菊丽玛女神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大青沟是一片美丽的沃土,由菊丽玛女神统治着,恶磨尼古勒要来侵犯霸占这片土地,菊丽玛女神和尼古勒搏斗了七七四十九天,尼古勒用偷裂的手段刺伤了菊丽玛,菊丽玛则用青龙剑刺杀了恶魔尼古勒,最后菊丽玛自己也倒下去了,她的身躯变成了小清沟,飞出的青龙剑则劈开了“三岔口”恶魔尼古勒则变成了乌鸦,从此远离大青沟,这就是大青沟看不到乌鸦的原因。来到三岔口,大家不能不参加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活动“漂流”橡皮艇20__余米的幽深的行程。工需40分钟左右。

  第三部分:小清湖景区:风景秀丽的小清湖象一条玉带静卧,万绿从中,蜿蜓两千余米,宽阔的小清湖浴场水表沙白,使你仿佛置身于海滨,这里还有游艇供大家游玩。需要说明的是大家在游泳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景点介绍完了,还有一项最让人心动的游乐项目,就是骑马。人们常说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汗”在清山沟我要说一句“到大青沟不骑马,真遗憾”。虽然骑马很让人心动,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注意事项:

  1. 你在骑马时,不要站在马的前面和后面。最佳位置是马的侧面。

  2. 您在骑马时,脚踩在马镫里的三分之一处,这样发生危险能及时跳下来。

  3. 大家握好马的缰绳,只要大家记得这些常识骑马就会是一件开心的事了。

  为了使大家在大青沟玩的愉快顺利,请大家注意几点: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返程时间。我们在大青沟准时出发,虚妄大家在到达大青沟是一定要先安排住宿。然后在玩,最后大家在玩时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游玩时间,使自己玩的开心。

  最后祝大家在大青沟玩的开心,尽兴!

蒙古导游词

  青石板上的远祖大脚印

  游客一到嘎仙洞口,就会看见洞口两侧耸立的青石板直冲峰顶,像刀劈斧削似的。游客脚下的大青石板上,留下不易发现的一厘米深的大脚印。

  游人到此,观看这个大脚印都要叹为观止,是哪代人在石板上踩下的大脚印呢?传说在很久以前,被人们称为“天神般的首领”嘎仙,一天打猎回来,得知有个九头魔鬼满盖偷占了嘎仙洞,嘎仙带着巨大神箭赶去。九头魔鬼见嘎仙带着巨大神箭赶来,便说:“这个仙洞已经归我啦。”嘎仙打量了一下,说他是个蠢笨废物。九头魔鬼一听把自己说成个废物,便提出要与嘎仙比武,谁把挡在洞门的这块大石头扔得远,胜利者就是仙洞的主人。九头魔鬼先举起挡在洞门的那块大石头,运足了力气,扔在甘河边上。嘎仙轻轻地把那块巨石托回来,一跺脚,扔到甘河对岸那座岭上,不偏不倚,直立在山岭顶上,嘎仙站在这块石壁板上也踩出了一个大脚印。九头魔鬼服输了,又提出比箭法,要射刚才扔过去的那块石头的正中心。九头魔鬼弯弓搭箭,可因九个脑袋行动各异,连射三箭也没射中,而嘎仙一箭就射穿了巨石中心,还射出一个圆洞。九头魔鬼一看吓坏了,撒腿就跑。从此,鄂伦春人把石洞叫做仙洞,那座射穿的山峰叫窟窿山。

  石缝菠萝树——大自然精灵的千古造化

  嘎仙洞口上方南侧石壁的缝隙中长出一棵黄菠箩树,树身与主干瘤疤盘结,枝干虬曲苍劲,蟠折交错,如龙腾飞、如蛇爬行,千姿百态。据说此树是阿里河林区唯一的一棵种树。每逢阴雨连绵季节,树叶间便开出金黄色花朵,可称为奇中之奇。老百姓说它是精灵鬼仙,而且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说是一个古代猎人上山打猎,不小心碰在树枝上,造成双目失明。从此,猎人再也无法以猎为生,后来天上的月亮仙子知道后,十分同情这位善良小伙子,就偷偷下凡给这位小伙子治眼睛。眼睛治俞后,小伙子睁眼看见美丽善良的姑娘,便向她求婚,于是俩人就结成了夫妻。可好景不长,月亮仙子的母亲知道女儿犯下天规,十分恼火,派雷公传月亮仙子回宫。雷公驶云来到月亮仙子与小伙子的家传娘娘令:“月亮仙子快速回宫”。月亮仙子知道母亲不同意自己的婚事,便对雷公说:“我已和鄂伦春人结为夫妻,决不回去。”雷公回到天宫将此事禀报娘娘,娘娘听后大怒,下令派天兵和雷公抓月亮仙子。

  在天兵和雷公抓月亮仙子回宫时,小伙子挺身而出。眼看仙妻要抓回到天宫去,急忙上前拦救,被雷公一掌击在嘎仙洞石壁上,石壁被击开一条长长的石缝,血淋淋的尸体被击在了石缝里。月亮仙子悲痛欲绝,扯掉自己衣裙上的黄飘带扔下,飘带落盖在丈夫身上,尸体顿时化做了一棵黄菠萝树,傲然挺立在石缝隙里,留下了“救媳妇化做仙树”的佳话。

  熊亲戚的传说与仙洞养育人与熊

  沿着嘎仙洞口往里走,到达中部光线就黑暗起来。快到顶部时,只有用火把、手电照在洞壁上,可以看见上面有几个小洞,自上而下向上延伸。冬天洞中温暖如春,夏天凉爽宜人。

  传说此洞是仙人与熊同居生儿育女的地方。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鄂伦春妇女到河边打水,被公熊抓进洞中,把她被进洞中用大石头挡住洞口,不让她出来。从此,公熊白天出去给她觅食,晚上就和这位妇女住在一起。后来,这位妇女怀孕了,生下了一半像人、一半像熊两个孩子,孩子们常常跟着熊出外觅食。一天,公熊领着一个孩子上山觅食事,这位妇女突然听到洞外有人行走声,于是她喊了一声,猎人听到喊声后,知道洞里面有人,过去将她和孩子救了下来,妇女带着孩子一起骑马跟着猎人回到自己的家。后来,随公熊的那个孩子成了熊,随人的那个孩子成了鄂伦春人了。

  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老人们说我们鄂伦春人的祖先跟熊是亲戚呢。自古以来,鄂伦春人很尊重熊,不杀它,即使无意中打死了熊,也要举行风葬仪式要说是“弄错了”,而决不说“杀”字,以求得熊的宽恕。

  1980年7月30日,人们在嘎仙洞内的斜阳中发现壁上刻有一些道痕,剥掉笞衣,才发现北魏第三代皇帝拓拔寿派中书侍郎李敞,当年祭祖时所刻的祝文。石刻祝文开头一行有“维太平真君四年癸未七月甘五日”(公元443年)字样。祝文通篇是歌祖先之功德,乞神灵之赐福。

蒙古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讲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阴山以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南北朝时称“敕勒川”,五代时叫“丰州滩”,明朝以后称“土默川”;后套平原指乌拉山以西至巴彦高勒的平原。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内蒙古磴口与宁夏青铜峡之间的“西套”,即通常所说的银川平原。现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银川平原。银川平原和青铜峡以南的中卫平原则合称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又称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又称河套地区。

  黄河在此先向东北流,后转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马蹄形的大弯曲,称为河套。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东西沿黄河延展,长500千米,南北宽20~90千米。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地表极平坦,除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坡度较大外,坡降大多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贺兰山以东的称银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称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称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临河市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别是乌兰乡胜丰村就称为大后套.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东至乌梁素海,东南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西界乌兰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西山嘴以东,乌拉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又称三湖河平原,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一15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势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黄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发展农业。

  周朝之前,属于狄人的匈奴人(归属存在争议)生活在河套。春秋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东部。秦朝统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汉时,前120_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前120_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东汉时,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北宋时河套被西夏和辽朝所分别占有。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抗战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于此,兴修水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光绪年问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黄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现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纵横交错。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

  篇二:河套平原导游词范文

  河套地区在清代属鄂尔多斯诸旗,因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故有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至民国为绥远省。河套一般分为青铜峡至宁夏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有时“河套“被用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东套又分为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后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时河套称河套—土默川平原。

  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讲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阴山以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南北朝时称“敕勒川”,五代时叫“丰州滩”,明朝以后称“土默川”;后套平原指乌拉山以西至巴彦高勒的平原。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内蒙古磴口与宁夏青铜峡之间的“西套”,即通常所说的银川平原。现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银川平原。银川平原和青铜峡以南的中卫平原则合称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又称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又称河套地区。何丙勋在《河套图考》序中指出:“河以套名,主形胜也。河流自西而东,至灵州西界之横城,折而北,谓之出套。北折而东,东复折而南,至[url]府谷[/url]之黄甫川,入内地迂回二千余里,环抱河以南之地,故名曰河套。”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故有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不过,现在的生态环境大不如前,境内许多地方已近荒漠或半荒漠状态。

  河套周边地区,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陕西省)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洛水(河南省)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它们环绕着河套地区,正如众星捧月一样,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最高峰,同时又把河套文明传播到更广阔的区域之中。

  自元代起,“河套”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书籍里,并有了较稳定的内涵,用来指贺兰山以东,狼山、大青山南,黄河沿岸地区。并以乌拉山为界,东为前套,西为后套。也有以黄河南、长城北地区为前套的,与河的北面的后套对称。

蒙古导游词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山脉南缘,浑善达克沙地东端,是三大地貌区的结合部,有“塞上金三角”之称。在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汇集了草原、湖泊、林海、沙地、石林等多种自然景观,被称作内蒙古风光的“百宝箱”。

  阿斯哈图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岩石”。它处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草原上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格外突出。据专家分析,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 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造就了阿斯哈图冰石林这一方神秘的独特的自然风貌,具有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丽,泰山之雄奇。这里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峰峰各异。

  阿斯哈图冰石林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举世罕见的“冰石林”。阿斯哈图石林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还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萨斜塔”。

  阿斯哈图石林形态多变,很少有雷同形状,而且浑厚粗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触目。当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于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马柱、神剑石、南天门、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称。

  阿斯哈图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奇石怪异、风纯木秀,令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一处石景,从不同的方位观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这时,你会为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感慨万千。

  阿斯哈图石林附近是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有山冈、森林、草原,景色很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