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我国,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对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理州,全名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临沧地区,西与保山地区、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地区。
大理州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称,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南诏国建立至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境内以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大理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旅游景点有:
大理古城——总是不经意的会那大理古城和丽江古城做对比,大理虽然缺乏丽江的柔媚韵致,但却有更为朴质的味道和大气的帝王风范。
苍山洱海——苍山横亘在洱海西岸,就像一对情侣相依相伴。
玉矶岛——建筑原始二古朴,最能反映大理几千年的民居风格。
崇圣寺三塔——旧时的大理国崇尚佛教,许多皇帝都在这里出家,可见其地位之高。它曾今是南诏的象征。如今也是大理的标志性景点。
蝴蝶泉——蝴蝶泉只所以得名,是因为这里曾今有过蝴蝶成团翩飞的独特景象而它的闻名却是借助于五十年代的电影《五朵金花》 。
天龙八部影视城——它不仅仅是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同时还是主题公园。影视城按照“大理特点、宋代特点、艺术要求”三结合的原则,参照《清明上河图》的设计风格。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的穿越千年时空的奇妙。圆一个武侠梦!
?最佳季节:2-5月。大理处于云南,冬暖夏凉,是个非常适宜居住的地方,大理三月好风光,所以在春季,无论是前往大理古城,或是登苍山、游洱海,都再适合不过了。 但是特别注意大理日温差有时可高达10度左右,在夏天,只要一下雨,就会像冬天一样冷,当地有“一雨成秋”的说法。来大理,不管什么季节,都可能遇到一天之内有很大温差变化,特别在雨季较多的夏秋两季,最好夏装、防风、防冷的服装都带上点。大理下关是有名的“风城”,如果行程中在下关有停留,防风的服装一定要考虑带上。
云南大理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云南历史文化的最早发祥地之一。秦王朝时期,中央政府把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汉王朝在这里设置郡县,唐代的南诏国和宋代的大理国在这里建国都,大理成为当时的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古城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献名邦”、“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美誉。大理还是是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荣获“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称号。
大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大理三塔,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并于1961年被国务院例为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众多游客的心目中,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象征,也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到了大理如果不游三塔,就不算游了大理。
大理三塔位在苍山之麓,洱海之畔。湖光山色把三塔打扮的分外妖娆,而三塔对持,金碧交辉,又把苍山洱海点缀得更加秀美。大理三塔就象美丽而多情的白族少女,以其独特的卓越风姿,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据记载,大理三塔原来是崇圣寺的一部分。如今,寺院已在历代的战乱和灾害中毁坏。而三塔却历经千余年沧桑而保存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缘分。
三塔之中的主塔又名千寻塔,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公元836年),高69.13米。是16层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造型与陕西西安的小雁塔相似,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密檐式塔。说到这里,我们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以前所见过的一些形态各异的塔。大家知道塔按形式可以分为几种吗?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一般来说可分为4种:楼阁式,如西按大雁塔;密檐式,如西按小雁塔;覆钵式,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听到这里,有人禁不住会问:西安的小雁塔,杭州的雷锋塔和大理千寻塔都是密檐式塔,它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大理千寻塔高69.13米,而西安小雁塔仅高46米,如果把小雁塔比做苗条端庄的少女,那么在千寻塔面前也会黯然失色。杭州的雷峰塔建于宋代,只有5层,
而大理千寻塔建于唐代,高16层,历史的久远和建造技法的高超无一不显示出大理三塔独特的魅力。尤其是明朝正德九年(公元1520_年)大地震,千寻塔“裂二尺许、形如破竹”,但“旬日复合”;民国十四年(1920_年)强地震,大理城十室九塌,而千寻塔仅塔刹震落、金鹏倒毁,这不能不说是奇迹。
大家仔细看,一定发现了塔前照壁上刻有“永镇山川”四字,字体苍劲有力,耐人寻味。为什么千寻塔底座会有“永镇山川”四字呢?因为在历史上,大理是一个多水患的地方,“永镇山川”反映了当时修建三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镇伏水患。同时,这四个字也体现了大理三塔的重要历史地位。顺便提一下,古往今来,塔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崇扬佛教,镇灾降邪,观赏三种。而千寻塔兼具三种功能于一身,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前面的千寻塔还在令我们叹为观止,而分立在大塔之后的南北两小塔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两小塔分立于大塔西南,西北两面,均距主塔70米,与主塔成等腰三角形。它们是五代时期大理国建造的,两小塔形制一样,均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塔各据一方,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从远处看,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白族民族风格。
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三塔不同于内地塔的两个特点:一是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二是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具有曲线美,与中原塔相比更为挺拔俊秀。
千百年来,大理三塔历经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洗礼,仍巍然屹立。成为研究大理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当时,大理国的白族居民就能建造高达69米堪称中国南方第一塔的千寻塔,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奇迹,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财富的结晶。千余年来,千寻塔是如何建成的仍是一个难解之谜。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的是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后,将土筑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三塔的建造方法一直都有“堆土建塔”和“挖土现塔”之说。由此也不难想见,南诏时期的大理已经呈现出经济繁荣,文化异彩纷呈,民族团结的空前盛况。
1978年,国家对三塔进行大规模维修时,在千寻塔内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还有一尊金质观音像,极为珍贵。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神秘面纱。据载,南诏时期云南境内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当时大理崇圣寺成为佛教活动中心,而大理也被称为“佛国”、“妙香国”。透过三塔,我们不难想像佛教文化对大理的深刻影响。
大理三塔参观完了,我们可以再到“钟震佛都”的钟楼和雨铜观音殿去看一看。此钟与三塔崇圣寺的镇寺之宝,筑于南诏建极十二年,可惜已毁于清朝咸丰年间。现在这口巨大铜钟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按南诏建极大钟旧制而新造的,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吨多。钟楼高19.97米,取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之意。
现在,我们来看钟楼后面是雨铜观音殿,里面供奉着云南最大最高的室内观音像--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原铸于南诏建极十三年,可惜被毁,重铸造的雨铜观音像依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高8.6米,加上莲花座和须弥座总高12.6米。莲花座与观音像为铜像贴金,重约11吨。造型如唐吴道子所绘的细腰颇足观音像,又有大理地区男身女相的特点。
各位朋友,崇圣寺三塔景区的游程就要结束了,重建的崇圣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再现了历史上“妙香佛国”大理皇家寺院的辉煌。
大理的其它地方,如苍山、洱海、古城、洋人街、蝴蝶泉、清碧溪和白族民居等,也是大家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这里是阿诗玛的故乡,来吧,尽情欣赏这里的风花雪月吧!
欢迎您再次游览崇圣寺三塔风景区!
祥云县素有“彩云之乡”的称誉,是祖国西南地区县域开发较早的县份之一。祥云原名云南,1920_年改称祥云。县境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边缘,全县国土总面积242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37个村公所(办事处),1999年末全县总人口43.1万人,有汉、白、彝、傈僳、苗、回等多种民族。
祥云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交接地界,境内山脉、河谷、盆地相间排列,地形错落有致,地势平坦,坝区面积331.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3.67%,是云南四大平坝之一。县域属北亚热带偏北气候,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81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623.9小时,在省内名列第四。祥云境内动植物、金属、非金属资源丰富。
全县林地面积达92310.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7.23%,有天然林木142种;有野生兽类3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8种;境内河流主要有中河、禾米河、鹿鸣河、普昌河,全县水资源总量4.6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达20469千瓦;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铁、钼、锌等;已探明黄金储量5.4金属吨;非金属矿产有花岗石、石灰石、粘土、高岭土、石英砂等;无烟煤和煤储量达7740万吨,年开采量约50万吨。
祥云是一个农业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打基础、调结构、兴科教,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努力,全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
截止1999年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56亿元;已建成中小型水库及库塘2470件,年总蓄水量达1.6亿方,建成高产稳产农田22.5万亩;初步建成了以建材、矿冶、加工、轻纺等为的县级地方工业体系;1997年祥云改造县乡公路主干线7条118公里,1998年楚大高速公路、广大铁路建成通车后,祥云已基本形成以320国道、楚大高速公路和广大铁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目前,祥云县城东距省会昆明300公里,西距州府大理45公里,祥云已成为东接楚雄、西连大理、南贯临沧、北通丽江等滇西八地州的通衢和客商云集、物资集散重地。
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是祥云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中共祥云县委、祥云县人民政府将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_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打牢农业和城乡基础,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巩固和培植烤烟、建材、矿冶、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四个支柱产业,建立商贸、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工业、仓储、旅游五个经济区,到20_年将祥云建成一个农业基础牢固、工业实力较强、经济具有鲜明特色、连接滇西、滇中和东南亚,集商贸、物资集散和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城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