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于是,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牢牢的印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中。
雷锋,一个平凡的战士,却以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创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不是吗?雷锋总是在任何可能的机会里自觉的真诚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路过工地,他会情不自禁地参加义务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雷雨之际,他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他对工作发扬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提高军事技术水平。正是这种闪光的共产主义思想,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雷锋成为众人心中一盏不灭的灯,使平凡的事迹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在我们公学的校园里,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小雷锋,给灾区人民捐款时伸出的一双双热情的小手,给贫困山区建希望小学时慷慨相助,同学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例数不胜数。为校、班级做好事的身影随处可见……。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在公学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上?”这段话曾作为雷锋的生活准则广为传颂。3月5日是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我衷心地希望全体同学们将雷锋叔叔的这段话作为奋斗目标,响应大队部的号召,为你的邻居,为你的同学,为你周围的人,为社会,为学校,为班级作出一点奉献吧!让雷锋精神成为我们生活道路的指路标!
亲爱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四年级的学生平宇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雷锋,做好事。
雷锋,这个名字大家都应该知道,他是20世纪一个非常伟大的人。近年来,大家都在主张学雷锋做好事。是的,雷锋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有些活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比如:
当你在搬重物的时候有人来帮助你、在你迷路时有人来告诉你出口在哪里。他们都是活雷锋。我们要象雷锋那样做好事。当有人因为某事苦恼烦闷的时候,我们要为他们解围,让他们懂得这件事其实十分简单;我们要学习雷锋热爱祖国的精神,要象他一样永远想着祖国;要学习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美德。雷锋虽然以贫困的身份出现,但他一点都不气馁,还依然为工作而努力。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没错,雷锋的精神永不熄灭,雷锋在他的日记中写到:雷锋同志,愿你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愿你做温室中的弱苗。他对自己提出必须遵守的六条要求,雷锋叔叔对自己要求多么的严格啊!做为小学生的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爱帮助人、守纪律的新时代小学生。雷锋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帷幕。然而在这次队会中,有位队员的话题却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他说:
陈奶奶多年来腿脚一直不太好,需要多走走,锻炼身体。可是,今年3月,老奶奶却一直不敢出门。子女多番询问,才知道原因。原来,今年3月初,马路上突然多了许多少先队员,他们趁老太太在马路边散步时,总要硬扶着她过马路,而且做好事的人多了,每天都要往返数次,弄得这位老奶奶都不敢出门了,说等过了“雷锋月”再出来。
于是大家就议论开了:“我就说说嘛,学雷锋都过去了,怎么还开这次主题队会啊!”“哎,这次学雷锋了,该做什么好事好呢?”
在座的各位,听了这些话题,你们的心里是什么感受?学习雷锋本是一件好事,可在当今这个信任感普遍缺失的社会风气下,帮别人提包,别人担心包被拎走;帮大嫂抱小孩,大嫂担心小孩被抱走;扶起摔倒的老奶奶,又担心会有不公正的误会。渐渐地,学习雷锋似乎变成了一个固定的节日,变成了一种孩子们思想的负担。
其实,一直以来学校对于雷锋精神的宣传与教育,存在很多误区。当我们把“向雷锋同志学习”当成一项运动时,就会流于形式,这样的结果就是把雷锋精神竖到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而同学们难以企及,似乎只能通过捡垃圾、扫大街来拉近自己与雷锋的距离。
那么雷锋精神是什么呢?曾经,我们给与它的定位是: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可是今天,“雷锋”究竟代表了什么?“雷锋精神”又意味着什么?“雷锋命题”需要怎样的答案?在当今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下,如何让雷锋精神得以延续?雷锋在孩子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们又将如何传承新形势下的雷锋精神?
主题队会结束了,但这次队会所引起的话题却在我的心头久久回荡,引起我深深地思考。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后,雷锋精神跟随着时代的潮流,应该有一个新的诠释了。今天,我想在此大声地呼吁,爱国、阳光、乐观、向上,激情飞扬,这也是雷锋精神啊!在今年的两会上,许多代表提出要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做“道德强国”。这是正义的呼声,这是道德的呼声,这更是高举雷锋精神的呼声!同学们,让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做一个新时代的“雷锋式好少年”,让人们对雷锋的追慕,化作对自己内心道德的一种坚守与呼唤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