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鲁的词语解释是:1.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2.借指孔孟。3.邹国、鲁国的并称。邹鲁[zōulǔ]⒈邹国、鲁国的并称。《庄子·天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⒉借指孔孟。
邹鲁的词语解释是:1.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2.借指孔孟。3.邹国、鲁国的并称。邹鲁[zōulǔ]⒈邹国、鲁国的并称。《庄子·天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⒉借指孔孟。 注音是:ㄗㄡㄌㄨˇ。 结构是:邹(左右结构)鲁(上下结构)。 拼音是:zōu lǔ。 繁体是:鄒魯。
关于邹鲁的诗词
《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腊月回杭·人誇小邹鲁》
邹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邹国、鲁国的并称。引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邹鲁。”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陶唐,家成邹鲁。”⒉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引清钱谦益《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邹鲁之遗教,作江汉之名儒。”⒊借指孔孟。
二、网络解释
邹鲁(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邹鲁(1885—1954),原名邹澄生,广东省大埔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综合释义:邹国、鲁国的并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邹鲁。”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陶唐,家成邹鲁。”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清钱谦益《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邹鲁之遗教,作江汉之名儒。”借指孔孟。汉语大词典:(1).邹国、鲁国的并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邹鲁。”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陶唐,家成邹鲁。”(2).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清钱谦益《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邹鲁之遗教,作江汉之名儒。”(3).借指孔孟。国语辞典:孔子为鲁人,孟子为邹人,故称文教鼎盛的地方为「邹鲁」。邹鲁[zōulǔ]⒈孔子为鲁人,孟子为邹人,故称文教鼎盛的地方为「邹鲁」。引《庄子·天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唐·孟浩然〈书怀贻京邑同好〉诗:「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⒉人名。(西元1885~1954)原名澄生,字海滨,广东大埔人。清末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与革命。历任中山大学校长、国民政府委员、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著有廿九国游记、中国国民党史稿、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邹鲁文存等。其他释义:1.邹国﹑鲁国的并称。《庄子.天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2.借指孔孟。
关于邹鲁的成语
鲁阳挥戈 登山小鲁 鲁莽灭裂 鲁斤燕削 邹衍谈天 鲁卫之政 鲁女忧葵 鲁灵光殿 鲁连辞赏 鲁人回日
关于邹鲁的造句
1、“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2、你想一想就明白,邹鲁亲手创办的中大石牌新校区占地一万两千多亩,还不包括林场在内,基建费用达六七百万元,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数字。
3、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文风日炽,书风盈巷,历史上有过科甲相望、簪缨世族的盛况,当代也是英才辈出。
4、行走在揭阳旧城的街道巷陌,仿佛穿越八百余年人文时空,尽览海滨邹鲁、文物之邦的流韵风采。
5、邹鲁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筹备建设中大石牌永久校址。
关于邹鲁的词语
鲁人回日 鲁阳挥戈 鲁连辞赏 邹衍谈天 邹鲁遗风 邹缨齐紫 鲁卫之政 登山小鲁 鲁莽灭裂 鲁灵光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