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回顾整个比赛,我受益匪浅。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经历比这次得奖更加重要,更加宝贵。
在选材上,我确立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旅游。纵观整个单元的信息和知识点,我把教学板块进行调整,有机的结合,自然地过渡。进而,整节课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在课堂设计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把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融入这堂课。同时,重点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在形式上,我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在引入部分,介绍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并插入了一段班得瑞的《春野》。而后,播放了一段澳大利亚的旅游宣传片,让学生感受异域风情。
同时,在彭敏老师的指导下,整堂课设计了学生表演的环节,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原则。在课堂结尾时,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了情景对话,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注重学生的反馈训练。在听力部分,设计了一个反馈训练的口语练习。在阅读部分,设计了情景对话及写作训练,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信息的掌握。总的来说,这堂课的设计,在我们组老师的集体智慧下,最终打磨的有趣而有时效,符合此次讲课比赛的主题——“减时增效,聚焦课堂”。
此次讲课比赛之所以得奖,第一、准备充分,很熟悉上课环节及课件。上课的课件在约一个月前就准备好,并在备课组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进行了多次修改。同时,在比赛之前,我把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言、板书设计、甚至肢体语言都设计好,烂熟于心。第二、话题有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第三、课堂设计形式多样,融入了四种技能的训练。第四、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采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不足之处:第一、在听力环节,应把磁带上的录音转化为MP3格式。这样,就不可能出现卡带的情况。第二、合理安排时间。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应设计为学生跟随磁带大声朗读课文并进行反思提问。第三、在讲课期间,不应该喝饮料及同听课老师讲话。在参加比赛时,应避免这些问题。注重细节及教态。
在这次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在教学设计和方法上都学到了许多,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我作为一名教师,得益于这次比赛,成长了许多。
在教学方面,作为一个年轻的新教师,我努力向老教师学习,尽量多地听他们的课,从中汲取经验。从20--年8月下旬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入了新课程。
在培训中使我认识到,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其次,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再次,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最后,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一学期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总之,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总的来说,一学期来,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学习。
根据《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第xx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通知(京石化院办发〔20xx〕37号),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严谨笃学、爱岗敬业精神,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经济管理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组长由王伯安担任,副组长由马葵、景永平担任,成员由王振全、李欣、刘广斌、孙滨丽、陈彦玲、吴海燕、陈首丽、张小红等以教授、责任教授和工会主席组成。
对符合条件的30多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比赛程序,第一阶段主要是宣传动员,在全系大会上做全面动员,号召全体青年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参加,鼓励青年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阶段按照专业分四个组进行比赛,评委由各系主任、责任教授和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组成。第三阶段学院复赛,按照各系四个组进行比赛推荐的五名名单(梁慧媛、潘浩、董宇、王风云、张小红),进行复赛,然后推选3名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
这次比赛主要针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除了没有开课的教师以外,有93%的教师参与了比赛,比赛通过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课程重点与难点、针对性、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教学方法运用、文字表达等方面),教学演示(包括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学术性、专业思想、教学目标、条理性清楚等方面),教学组织(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方法运用、启发性、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质量、教学语言与教态、板书、政治思想性等方面)的考察与考核,最终会计系的梁慧媛、信息管理系的潘浩、工商管理系的张小红三位老师被推荐到学校参加比赛,并在学校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经过本次选拔活动,全体教师都表示很有收获,通过互相听课、公开讲课等环节,老师们对于讲课技巧、课堂掌握、教案书写、课件制作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经过三周的时间,我校“教学质量杯”教学大比武活动拉下帷幕。
一、目的明确根据我校学期初的工作安排
结合我校教学质量年活动方案,如期组织实施了此次大型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检验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巩固提高,落实教学质量年活动,为教师互相学习和锻炼提供平台,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实施周密严谨教导处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
与4月17日制定了此次“教学质量杯”教学大比武评优方案,于5月15日——5月27日组织实施。全校任课教师积极参与,除两位教师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外,所有科目共出课54节。各学年组充分发挥学年组的集体力量,创设出浓浓的备课氛围。全体教师认真筹备,精心策划课堂教学,学校领导及各学年组长分中年组和青年组两个评优小组,实行实时跟踪,认真履行职责。在教导处的精心组织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配合下,此次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并于今天圆满结束。
三、评优选先,立足发展。
在所有的54节课中,全体教师认真备课,不弄虚不作假,不论是讲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不论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积极性和热情都非常高,都本着学习、提高的心态面对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希望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满腔热血和殷切希望。充分表明了我校教师真抓实干,立足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对市教学质量年活动的正确认识。
在听课、评课过程中,程序井然。活动结束后,各学年组认真总结,对本组每位教师的讲课情况客观公正、不折不扣的进行讲评,发现优点,弥补不足,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共同促进。评优小组全程跟踪听课,认真分析教学现象,并及时反馈给讲课教师。利用5月27日下午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召开了教学活动分析会。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发展性的评价。根据此次活动方案的指示精神,从54名出课教师中评选出27名优秀课教师,从中选拔出8名教师做了汇报课。
四、成果与反思本次大型教学活动,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充分。从宣布教学大比武实施方案之日起,各教师精心准备,不难看出每位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自制教具、学具。如:吴晓光老师的《呼吸器官》。高英丽的《火烧圆明园》,姚丽老师的《两只小狮子》等,证明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
2、教育观念的转变显著,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在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计,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教学气氛比较和谐。如郎丽华的《制作年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操作。何辊《Let‘stall》。
3、课堂教学整体把握明显改善,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不失教学的整体把握。
4、课堂教学体现艺术性。
很多教师精心策划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放弃任何一个可利用的空间。如郎丽杰的《找规律》开头和杨翠芳的《找规律》结束后,学生找规律走出课堂等。
5、注重创设情境,使师生达到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比如:杜鸿敬老师的《鲁本的密秘》,于鸿波的《妈妈的爱》音乐感染,通过老师入情入理的引导。
6、语文课普遍注重朗读的指导,如姚丽老师的《两只小狮子》,席庆霞的《丰碑》等,注重教师的范读和学生多种阅读方法的体验。
7、师生关系确立倡导民主,力求平等。
为了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讲课教师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有了服务意识,力求服务到位。不少课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扩大了师生交流的空间,为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老师走下台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倡导者和合作者。使用民主性的语言,允许学生不同的想法,包括错误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参与评价过程。如宋秀媛、孟丽老师的课等,把比较枯燥的内容放到一定的情境当中,课堂气氛热烈。
五、不足之处:
1、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的使用不应消弱基本训练,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训练是不可少的。例如教师的板书,学生的书写、板演等。
2、部分老师拘紧放不开,语言生硬,教态做作。原因是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抓不好学生,造成自己讲自己的,顾及不到学生,还由于紧张出现了知识和书写上的错误。
3、多媒体等通常方法配合不到位。要正确使用课件,课件中不要出现错误,让课件服务教学而不是教学中的瑕疵。
4、注意教学的民主。提问根据难易程度发问不同的学生,加强差生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5、课本只是个案例,努力发掘内涵,并定时引领到广阔的课外知识中去。
6、个别教师的范读不到位,无法给文章的情境定调。
7、语文课上的学生阅读要充分,数学课上的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8、动手操作不能胡来,做好指导。
总之,此次“教学质量杯”教学大比武,整体提高非常大,个别教师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希望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