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本两个班共有学生64人,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很不一样。还有待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启发、教育,积极创设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求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断进步,能力不断提高为目的。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宗旨。
三、培优对象:王凯、董兆林、李润禾、庄庆哲、贾文超、李凡、高子涵、苑子奇等。
补差对象:张森博、王鑫、李可欣、胡怡博、马恩新、马若宁、马可欣、刘思宇等。
四、培优措施:
对优等生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3、为了使优等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4、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5、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6、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7、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8、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
五、补差措施
1、教师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其实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升。
2、教师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后进生学有所获,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多鼓励,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以及练习。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5、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6、课堂活动中,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譬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对学困生在教学中做到:“四优先、五跟踪”(“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核心,以教研教改为重点,加强课堂管理的力度,努力抓好常规教学和教研活动的落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一)加强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坚定课改信念。
本学期将继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把培训放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着重做好四项工作 1、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特别是农远资源的应用能力培训。
2、坚持集中培训和个人学习有机结合,要求教师研读学校教导处推荐的教育教学文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和读后感。坚持每周五下午3:00—4:00组织分学科的业务培训。培训宗旨:立足课堂、聚焦教材、人人参与、落到实处。主要形式:一是观看特级教师讲课录相,学习专家教学风格。二是围绕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凝聚大家智慧,共同探讨突破口,集体备好一节课。
3、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教学信息,积极开展校内相互听课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10节。
4、进一步完善、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教师创设合作、交流、发展的平台。学校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网页,积极撰写教学日志,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教学手记、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读书心得等写进教育博客,教师每月平均发表日志不少于4篇。
(二)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切实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和反馈工作。即:备、教、批、辅、考,每一环节的落实,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坚持教导处月工作检查制,分人分项如实作记载,并适时在教师会上教师会上通报。
2、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周密制订学科教学计划,认真备课,钻研教法,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教学,注重方法的传授,上好每一门学科和每一堂课。积极提倡教师课前备课,写好教学反思。加强教研组建设,重视教研组备课形式的研究,教师在备课中要学会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在合作探究中提高教学水平。
3、教师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农远资源的灵活有效地使用,普及课堂多媒体教学,使教师能较好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课堂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致力于向教科研要质量。
1.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定期进行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推进教改的深入进行,教研活动要讲究质量,活动要有计划、有中心、有主题,教研活动要有详细的记录。
2、注重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明确“问题即是课题,教学即是研究”。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规范教科研管理,积极培育课题精品,、提高课题质量,真正做到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使科研——教研─教学有机整合,逐步实现科研兴教。
(四)重视和抓好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切实抓好各技能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抓好学生的训练和测试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抓好学生的艺术、科技、信息技术的教育,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兴趣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具有特长潜能的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真正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技艺传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带给学生。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日常管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实践研究活动,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状态,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较好,对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很好,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试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但对应用题还不太适应部分差生无法判断用什么方法去做,对提问题脑海中印象不深,有的不知怎么去提问题。在本班学生中优生占50%,中间人占40%,差生占10%。差的原因是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差。对试题的理解能力较差,识别能力弱,且教师辅导不及时,训练不到位。
二:复习内容:
(1)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复习认识图形,比高矮、大小、轻重,认识钟表和简单的统计。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20以内数字之间的联系。
(2)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重点:
(1)重点复习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复习数的概念中突出数的组成。
五:复习难点:
在分析、讨论、交流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复习措施:
(1)紧扣课本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易混淆的题型进行比较讲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计算能力。
七:奋斗目标:
力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使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力争取得前三名。
八:复习方法:归类复习。
九:复习时间:10月20日——元月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