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名民政干部的扶贫日记

来源:易榕旅网

一名民政干部的扶贫日记

  2月23日,星期二,晴

  中午12时30分,县民政局43名党员干部,分乘7辆车,不顾路途的遥远和山路的崎岖,驱车3个多小时,带着一路风尘,直奔民政局定点联系的关防乡一天门、回龙、包耳场和大磨四个村。

  下午3时40分,大部队抵达一天门村,在该村房会议室局长朱荣昌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传达了县委、县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入户扶贫要求。他强调:要帮助6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一定要先了解情况,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发展潜力、自身愿望等摸清摸准,制定出精准脱贫规划,规划不要贪大求全,不要因循守旧,要在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摒弃以往帮扶只是简单慰问的形式,根据各村的自然地理条件,帮助贫困户在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探索新模式,真正让村民得实惠,确保四个村的60户贫困户在20xx年前分批实现脱贫。

  会后,根据局里安排,我与驻大磨村的工作队员又驱车近40分钟到达联系村也是关防乡最贫困村--大磨村,一个贫困村。

  大磨村地处鄂西北边陲,山大人稀,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东与槐树乡、茅山村毗邻,南与包耳场村接壤,北与回龙村尤家沟村相连,西与陕西省山阳县交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 162户, 610人,现有村干部3人。全村总版图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实有耕地936亩,森林覆盖面积18000亩。全村贫困户96户300人,20xx年底低保户44户66人,五保户14人,集中供养2人,残疾人29人。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外出务工、务农和烤烟,20xx年人均收入4800元。村级历史遗留债务26万余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该村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山高坡陡资源 ,没有森林和矿山,土地贫瘠无水田,作物收成全靠天;二是交通闭塞信息窄,羊肠小道不通车,既无电视和手机,又无商铺和药店;三是条件恶劣不留人,不见楼房和壮年,房屋多是危脏乱,留守尽为老病残;四是经济发展无支柱,一人打工养全家,指望搬迁离穷窝,最后还是一场空。

  去年底,我局根据大磨村的实际情况,决定按照县委的总体安排部署,再次进村入户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以及年度减贫计划,明确贫困户脱贫时序,制定“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绘制扶贫攻坚作战图,贫困户分布图,挂图作业,一项一项抓实见效。

  下午5点10分,终于到了大磨村委会。一见面,村支书刘修斌就激动地说:“这么好的扶贫政策,大磨村一定要摘帽!

  精准扶贫,“扶持谁”是前提。该村刘支书说,村里的贫困户都是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通过各户提名、两委审核、村民代表大会票决、公示等程序确定的,致贫原因很多,因学、因病、因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还有不少是缺能力,“庄稼种了一大片,收不到百斤粮”。

  我联系的两户是该村二组的夏周录和杜龙波。我与该乡食品药品监督所刘所长一起,到杜龙波家时发现无人在家,见天色已晚,离夏周录家还远,只好回到村房等待第二天再入户。

  2月24日,星期三,晴

  早上8时,我们队员一行10人,到关防乡五楼会议室进行培训,11点30分回村,就餐。中午12时,我又与刘所长一起入户,车子把我们送到能通车的公路尽头,顺着羊肠小道,向山里走了3个小时,终于看到一位在地里挖菜的老人,老人一见到我们就认出了我,他说:“我认得你,你是县民政局的,去年还给我了700元钱,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你们都是好人啊!”老人边走边招呼我们去他家,基层群众朴素的话语,让我心头感觉暖暖的。

  进屋不久,我说明了来意。“我家有3口人,我今年80岁,我老伴龚玉华72岁,都不识字;我儿子夏周录50岁,没成家,小学文化,他前几年在外打工时不小心摔断了脊椎骨,干不了重活,没有任何技术特长,只能靠种地为生,我们两老的要哪天是走了,他一人以后生活怕无着落呀。”夏周录的父亲夏臣坤向我们介绍家里的情况。老人的房子是土木结构,门上贴着过年时大红对子,家里收拾得很干净。

  在深入了解夏周录的家庭状况后,我迅速为夏周录理清了发展思路:“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在民政局和关防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可以多种植一些特色中药材,销路方面由我们民政局定点联系人负责,好不好?还有村上打算今年开始盖集中安置房,你们家也是符合安置户,到时候搬迁村委会上边,居住环境也就变好了”我介绍道。

  “好!好!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们这里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有了你们的帮助,真是太好了!”夏周录父亲满眼含泪激动地说。看到他激动的样子,我的鼻子酸了,心在流血,为什么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身边还有那么多贫穷的百姓,还有条件那么差的兄弟姐妹和父老乡亲……

  我们给老人讲述了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扶贫搬迁政策,以及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可以享受五保政策,老人耳朵有些背,我只好大声喊着说,老人听后心里乐开了花。前后交谈近一个小时虽然有些累,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离开了老人,我心情很沉重,继续向下一户贫困户走去。

  杜昌波家住得比夏周录家相对村委会来说近一些,昨天不在家,不知今天是否在家。往回的路同样很难走,我一个40岁出头的人,到他家的这一路,走得汗流浃背,腿也不听话地痛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着。杜昌波家也是土木结构的两间房子,总共只有100余平方米左右,房子还是租亲戚(亲戚在城里买了房子)家的。

  我们刚到他家路边,就听到杜昌波父亲杜龙发大喊声:“你是民政局的吧,听说你昨天来了的,我们出去办事了,今天在家正等着你呢,真是不好意思呀”。

  “我63岁,不识字,会一点木匠活;妻子邓宗立59岁,有点老实,儿子外出务工后,因为没有技术也找不到好工作,过年都没回来。”杜昌波父亲杜龙发向我介绍家里的情况。“那你的年收入有多少呢?”我问。“4亩地,产玉米;一头猪,收入约20xx元;全部的收入就是这些。”他说。

  杜龙发高兴地问:“你去年来说让我种2亩地中药材,让我儿子培训转移就业,我正盼望你来指导呀。我们还想明年能到城里买房,看有没有好的政策?”

  “太好了,我们想一块了,县委刚好有《精准扶贫到户项目规划“五个一批方案”》,你儿子不但可以去学技术,能更好的就业,你家想到城里房子还可以申请扶贫资金……”

  “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政策实在是太好了,我想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杜龙发千恩万谢。

  我与他们制定好帮扶措施后,天快要黑了,我们便往回走。返回途中,我被这两家的思想和认识所感染。通过几次驻村入户走访的日子,也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指导、科学发展对农村经济提升的帮助。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今后基层工作中,我要俯下身子,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将日日琐碎的工作长期的坚持下去,更加热爱基层,真正架好群众和干部的连心桥,也让自己的青春在基层中闪光。

  2月25日,星期四,晴

  今天一天中午没休息,晚上加班到10时,我们队员与村干部一起对贫困户逐一建档,完善贫困户台账,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上午,10时,局长朱荣昌在一天门做好工作之余也来现场进行督办,要求26日下午以前入户送达到位。晚上10时,我们队员和村干部们一起终于将该村96户贫困户300人的建档立卡工作整理完毕。据统计,在民政局包联的4个村中,已有43名党员干部开展包联和走访活动以及为60户贫困户档案的整理工作。

  2月26日,星期五,晴

  我与其他队员一样,再次入户送达帮扶资料,在我联系的两户家里贴上写有我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的明白卡,相互再次交流了帮扶措施。

  目前,我局根据60户贫困户的各自特点,制定了脱贫计划表和帮扶措施近200余条。当地基础条件差,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解决农民就业、养老等现实问题,相关制度还要逐步完善。我坚信:随着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创先争优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广大农村面貌会越来越好,广大农民一定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据悉,自我县开展了精准扶贫活动以来,全县选派百名优秀党员干部到重点贫困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带领群众扶贫攻坚。我局紧密配合,统筹驻村帮扶,制定了扶贫工作的“三大机制”:定向扶贫机制、驻村帮扶机制、“兜底”保障机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民政局年终目标绩效和干部执行能力考核,严格责任落实。力争使帮扶的贫困户早日脱贫奔小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