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寒假培训心得体会

来源:易榕旅网

  五天的雪野之行充实而又短暂,各位专家的讲座对我思想的冲击力是巨大的,让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格局,更让我日后的工作坚定了方向。几位专家在讲座中都提到了学生学习的转型,从学科本位到育人本位,也不约而同提到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结合我们的职业特点,就像张志勇厅长对我们的希冀一样,“创中华,做中华,育中华英才”,抱有这样的情怀就需要有担当和责任。那么,身为人师我们又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责任意识?就像一位哲学家所说,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关心的事情作出的反应。通过这几天专家的大格局大视野的熏陶和感染,自己也静心思考自己所从事的德育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方面苦恼有加,如果我们希望让学生真正具有责任感,就应该帮助学生找到那些他所关心的的事情。他关心的事情越多,他的责任心所及的范围才可能越大。在传统教育里,一切都是我们预先给孩子们设定好的课程、千篇一律的教育、轻车熟路的活动、一刀切的做法充斥着校园。在这里,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很难从事自己关心的事情。于是,他们丧失了活力,缺少了动力,当然也就不会有责任。

  有则外国谚语说,人生是硬币,一面是选择,另一面就是责任。这则谚语告诫我们:只要你选择了,你就要为此负起责任。其实,它也同时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从选择中人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责任。

  过去一直想不明白东西方教育的根本差异在哪里,我们经常感慨我们的孩子没有动力,他们前行似乎总在靠父母、老师、考试等外部的助推器,通过专家的讲解和反思,现在看来,我们的教育中其实缺失了一样东西-----选择。当学生有权力为自己的未来准备感兴趣和有意思的课程和活动时,我想,他们才真正有可能在自己身上装上一台属于自己的发动机。

  其次,赵校长在结业仪式上提出团队的“狼性精神”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们辅仁学校之所以是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团队,除了对赵校长教育理想国的目标追随之外,更是因为我们具有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简单地说就是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就是协同合作,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高效的运转。在这个集体里,协同合作是为了集体中每一位个体的成长,凝聚力和向心力既来自于每一个个体的境界,又为了限度的促进每一个个体,这样的集体才能使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高度统一。这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明确自己可以在集体中充当不同角色,肩上也就有了沉甸甸的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