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气亭,在市城区西北滨江处。为纪念丰城剑气“上彻于天”的典故而建。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在元丰四年(1081)由分宁赴泰和途中,经过丰城作《宝气亭》诗云:“丰城邑岩岩,水种六万户。石堤眠长虹,辍棹日沉雾。令君政有声,新亭延客步。泪落世父碑,心倾文饶赋。忆昔两神兵,埋狱思武库。寒光射汉津,两贤纡一顾。张公圻中台,木拱孔章墓。不能使儿戏,岁晚龙蛇去。空余寒泉泓,因雨长蛙跗。铅刀藏宝室,万世同此度。”题咏……[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大桥公园,位于市城西部8公里赣江大桥北端,丰城电厂对面的丰高公路旁马安山地。1992年10月开始辟为公园,总面积3.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53平方米。园林布局分为三组建筑群体:园院北面为大桥建筑纪念堂,内分锦秀厅,展示丰城基本市情;纪念厅,展示大桥建筑史记及批文,中央及省地领导如中顾委员夏征农、中央政治局委员-、原省委书记白栋才、副书记刘方仁等为大桥竣工题书;资助厅,展示丰城籍人为建桥捐资百元……[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区东部沙湖公园内,以纪念丰城宝剑的典故而建。亭中剑匣系晋代出土时原物,原在荣塘剑池。传说,剑匣是晋时县令雷焕掘狱基而得,内有两把宝剑,剑取匣存。清道光《丰城县志・古迹》载:剑匣,先是在剑池上草莽中,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知县韩弼于嘉靖四十年(1561)升为南昌知府时,(匣)抬置学宫。又清刘鸣鹤《古剑匣记》云:“原匣存丰邑旧治,在丰水以西,石匣则移存于今治,儒学斋舍前,同斋漆公边……[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沙湖公园,在市城东部丁家村后,历为丰邑名胜游览之地。水陆面积达10.33万平方米,湖光闪烁,烟波浩渺。湖中心有一小洲,又名“云洲”,洲上百花竞艳,松竹滴翠,绿草如茵,环境幽静。宋代杰士盛温如咏《盛家洲四景》诗中描写“堤边杨柳鸟声啼,花醉春风分外奇,一段清香随物好,无边光景满庭闱”的景观。沙湖古建筑甚多。早在唐、宋时,沙湖中有洲,曰独洲,即星堆。洲周围建有“泮官”、“五花阁”、云绮阁(霞绮馆)、一草……[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龙光书院,在丰城西南部荣塘境内,即丰城古县治之地,为宋代私办,宋高宗赵构赐名的龙一所著名书院,收入《中国书院辞典》。北宋大观元年(1107),陈瑞(字应龙,官至大司寇)迁居荣湖后,首办第一件事是立荣塘义无反顾学。明陈廷章《龙光书院事实》曰:“吾祖荣湖应龙公於宋大观丁亥,立书院于古丰县治之上榜,晋令雷孔章(雷焕)掘剑之侧。剑池之名鸣天下,览山水之胜,有志以立义学,以诲乡邑及四方之来学者。捐剑池庙、山……[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九曲十八间,位于丰城市南部40公里的希望大窝村路旁,系一神秘的天然岩洞,洞内曲折环纡,大小似间,故名“九曲十八间”。其外形奇特,内涵神秘。千百年来,许多英雄好汉,文人墨客,都以不曾亲历其境,观赏其奇丽风姿,而入洞探索其妙。洞口有一块大方巨石,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清晰可见,刚劲有力。绕过石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连片高低不齐,迂回曲绕,连串贯缀,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石室,共十八个洞,象门户、……[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紫云山水库,是江西省有名的大型水库之一,列为省重点水利管理工程,是旅游、避暑、休养最好风景园林胜地。位于市域东南部丰水上游,距市城60公里的铁路与蕉坑交界境,以紫云山谷地故名。水库始建于1958年8月,1960年3月竣工使用。有主坝一座,副坝六座,拦截丰水流域面积81.5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库总流域面积11.5%。总库容量1.16亿立方米,占全市库容总量的16.22%,有效库容7420万立方米,占全……[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位于丰城县西北部同田,圳头乡镇境内的锦江下游,跨丰城、新建两县市交界地,北濒锦江,西*高安华林,东南与丰城同田、尚庄、梅林、圳头、湖塘、上塘等6个乡镇1797个自然村相连,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湖区最低海拔18米。湖面积3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4236万立方米,为丰城第一大淡水湖泊。药湖,晋代以前叫“叹早湖”。据清同治《丰城县志・波堰》载:“药湖,县北五十里,周迥四十里。旧传许旌阳经此,水蛭(蚂蝗)粘……[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东南部,距离市区35公里(行车需35分钟),距省会南昌95公里,可经105国道、丰抚公路直达,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是名符其实的省城休闲“后花园”,为旅游黄金圈地。含秀湖属国家大二型水库,水域面积7.1平方公里,年蓄水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最高洪水位72米,汛限水位(6月21日至9月30日)为69米,最低水位45米,为赣江中下游大型水库之一。湖区周围植被茂盛,生态良好,属……[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桃花岩,位于株山东北部山间。清同治《丰城县志・山川》载:“桃花岩,在株山(徐孺子)读书台西,石屋容百人,中有石床,无斧,凿迹,岩上有多桃花,悬泉滴沥清旷,为一山之胜”。岩洞深5米,宽14米,最高4米,最低1米,其形似船。岩顶有一线清泉下滴,长年不绝,晶明透底,水质清凉。洞四周灌木丛生,绿郁成阴。每年阳春三月,奇花异卉,争妍斗艳,景色绚丽。历代文人默客慕名而至,赋诗作句,赞尝奇绝风景。清熊履廷游此咏……[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