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合规性评价报告
单位/项目部:___分公司评价方式:专题会签
评价小组成员:组长:___分公司经理
副组长:__分公司副经理、安全总监
成员:项目技术负责人___、___、___、___,项目HSE监督员___、___、___、___。
一、评价目的:
分公司及所属项目部在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方要求的遵循情况。
二、评价范围:
分公司及所属项目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环境因素。
三、评价准则:
1、GB/T24001-2004;
2、Q/SY1002.1-2007
3、SY/T6276-1997
4、GB/T28001-2001
5、集团公司一体化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制度;
6、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方要求。
四、评价时间: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十日
五、适用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概述:
分公司及所属项目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99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理》(2002.3.1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8.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1.1)、《建筑法》
(1998.3.1)、《消防法》(2009.5.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6.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2002.5.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2.1)、《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安全帽》GB2811-2007、《安全带》GB6095-85、《防护鞋》GB21147-2007、《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焊接眼面防护具》GB/T3609.1-94、《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GB12624-2006、《自吸过滤式防微粒口罩》GB/T6223-1997、《密目式安全立网》GB16909—1997、《安全网》GB5725-1997、《钢管脚手架扣
件》GB15831-2006、《直缝电焊钢管》GB/T12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GB6829、《低压断路器》JB1284、《灭火器》GB4351-97、《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和运行》GB13955-92、《建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GBJ140-90、《建筑灭火器配臵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08、《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等。分公司及所属项目部设专人对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方规定进行收集和跟踪,及时收集新增和替换的法规、标准、规定,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六、上一审核年度,内、外审与环境管理相关的不符合项纠正情况:分公司对上一审核年度内、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认真进行了原因分析,针对各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要求各项目举一反三,开展全面细致地自检自查活动。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在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措施的完整性、有效性进行验证和完善。检查、整改、验证必须形成完整记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前关注同类问题,避免已发现的问题重复出现。
七、评价内容:
(一)重要环境因素管控的合规性评价:
a污水排放:
存在施工现场混凝土保养废水、生活废水、机械设备清洁废水排放等3项环境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项目已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生活区设臵隔油池,生活废水都经沉淀过滤,排入当地排水管道;在施工现场清洗处设立沉淀池,清洗车辆、冲刷搅拌的废水沉淀后重复利用。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
b固体废弃物排放:
存在办公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纸、废旧金属、废木材木屑、废线绳等的6项环境因素。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固体废弃物分类定点存放,及时外运;可回收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不能回收的办理垃圾清运证,定期运至环保单位指定垃圾场处理。6项环境因素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
c危险废弃物
存在微机消耗器材、旧灯管(泡)、废电池、含油棉纱(布)废弃、废弃油漆桶、涂料桶、废弃含油机械零部件、废机油、废柴油、塑料编织袋、废塑料薄膜、废苯板、废海绵、一次性餐盒、废塑料包装物等15项环境因素。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8.1)。分公司及各项目建立了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对危险废弃物分类定点存放,公司统一回收处理;部分甲方回收;禁止提供或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储存、利用、处臵。基本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但在个别废弃物在处臵过程中缺乏有可追溯性记录。
d噪声排放
存在土方挖运、材料运输、土方回填碾压打夯、吊装机械、木工加工机械、钢材加工设备、钢结构件制作安装、手动工具运转、搅拌机、混凝土汽泵、混凝土浇筑振动棒、施工现场模板钢管摆放、各岗位噪声等13项环境因素。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标准。
场界噪声、岗位噪声由项目组织定期进行测定,检测结果不满足法规要求的,对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进行封闭隔离,施工人员佩戴耳罩或对设备进行更新,采用低噪声设备。项目部在强噪声施工过程中避开居民休息时间和学生高考、中考期间施工,因工艺要求必须在夜间施工的申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后进行,未发生噪声扰民事件。基本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但个别施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存在怕麻烦、图省事心里。
e能源资源的适用和消耗
存在施工用水消耗、施工用电消耗、钢材消耗、水泥消耗、木材消耗、办公生活用水消耗等6项环境因素。
适用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筑法》。
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施工定额进行控制,在构件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严格控制资源浪费,对余料进行重复利用。建立办公用品领用的管理办法,教育员工节水节电。6项环境因素基本满足要求,但项目部对员工的节能降耗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员工节能降耗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待加强。
f粉尘排放
存在电焊烟尘排放、木材加工、水泥、大白粉使用、场地扬尘、土方挖掘运输粉尘、钢结构打砂除锈、墙面打磨等7粉尘排放。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项目对施工时对现场道路进行硬化或半硬化,沙石料场硬化并采取防尘措施,从事渣土、垃圾外运的车辆采取了覆盖措施,大风天气停止土方及轻质、粉质材料作业,粉尘作业采取搭设防护棚、洒水措施减少粉尘排放、加强通风、采取新的工艺方法控制焊接烟尘排放。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
(二)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
a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项目部按计划定时足额为员工提供了由定点厂家生产的安全帽、安全带、劳保鞋、防护手套、护目镜、防尘口罩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经检测符合《安全帽》GB2811-2007、《安全带》GB6095-85、《防护鞋》GB21147-2007、《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焊接眼面防护具》GB/T3609.1-94、《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GB12624-2006、《自吸过滤式防微粒口罩》GB/T6223-1997等国家规范要求。项目部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自觉性,正确佩戴和使用率100%,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法规标准要求。但项目部一般只关注劳保用品有无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忽视对劳保用品的自检。
b安全防护设施及材料
项目部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计划并采购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平网、安全立网、钢管、扣件、电缆线、漏电保护器、隔离开关、氧气、乙炔减压阀、消防器材等用于安全防护和消防的设施和器材,经检查,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设施及材料有合格证、检测报告、使用说明书等质量证明文件,基本符合《密目式安全立网》GB16909—1997、《安全网》GB5725-1997、《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直缝电焊钢管》GB/T12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GB6829、《低压断路器》JB1284、《灭火器》GB4351-97等规范标准,施工现场使用上述产品新建设臵的安全防护设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和运行》
GB13955-92、《建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灭火器配臵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08、《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GBJ140-90、《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法规标准要求。但有些项目部和现场施工人员未能严格对照规范标准和施工方案执行,项目管理存在随意性,在过程监督中只看有无,不重视细节。c监视测量设备
项目部配备了经检定合格的经纬仪、水平仪、全站仪、电阻摇表、绝缘摇表、声级计、气压表、温度计等监视测量设备,用于对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和环境影响的监测,以保证各种安全设施的安全有效性和环境影响的合规性。
d职业健康卫生设施
项目在开工时都新建了食堂、厕所、浴室、卫生室,配备了急救箱及常用药具,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灭蚊蝇措施。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等法规标准要求。但分公司在组织员工体检时,缺乏重点和针对性,个别项目部在健康卫生标准和制度执行上打折扣。
八、有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1、分公司及项目部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中,往往只关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的时候忽略了对细微安全隐患的查改,今后要加强全面仔细的安全检查力度,关注细节,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分公司和各项目部在应急救援响应方面缺少演练,应定期实施二级应急响应演练的,确保生产安全。
2、各项目部制定了节能降耗和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但在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不能在过程中检验控制能耗的效果。目前只能从总的成本上反映能耗控制情况。具体的考核办法还有待于完善。
3、项目部部分管理人员对标准理解不透,学习不到位,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方法不能熟练应用,重现场管理,轻纪录管理,要加强培训学习;
4、通过对项目部经常在生产、工作中长期接触粉尘作业的人员进行检查和调查,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但员工应怕麻烦、缺乏自觉
性,要求今后在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大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现场监督检查。九、评价结论
分公司和项目部都能够有效遵循法律法规进行施工,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环境扰民事件,无个人或单位投诉,无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未发生尘肺病、传染病及其他卫生防疫问题事件,各项目的环境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环境要求,对于合规性评价分析所确定的薄弱环节,分公司将制定改进措施,以持续改进分公司的安全管理绩效。对在合规性证据收集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各项目均能够及时组织原因分析,立即制定措施和组织实施纠正,通过对纠正结果的考核,表明纠正措施制订是适宜的,执行结果是有效的。对公司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