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彦字号:字师朴。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安阳。出生时间:1038年。去世时间:1109年9月16日。别称:韩仪公、韩文定。主要作品:《驾幸太学》《句》。主要成就:主政徽宗朝。
关于韩忠彦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韩忠彦的诗词 点此查看韩忠彦的详细内容
二、主要成就
喜藏书,父韩琦,在安阳建有“万籍堂”,聚书万余卷。他又增7000卷,作“丛书堂”,分六库储书,当时河朔士大夫家,号称藏书多者无一及之。其藏书传至韩肖胄、韩膺胄兄弟,尚有藏书楼在。“靖康之乱”后散佚颇多,仅有家集数千卷。又继续搜求数年,复聚书数千卷。其后裔至韩忼、韩性兄弟时,另作有藏书楼“经畲堂”储书。韩氏藏书历经200余年,经10世,散而复聚,绵延不绝。著有文集30卷,奏议20卷。
三、宋史文载
忠彦字师朴,少以父任,为将作监簿,复举进士。琦罢政,忠彦以秘书丞召试馆职,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为开封府判官、三司盐铁判官。出通判永宁军,召还,为户部判官。琦薨,服除,为直龙图阁,擢天章阁待制、知瀛州。朝廷以夏人囚废其主秉常,用兵西方,既下米脂等城砦数十,夏人求救于辽,辽人移书继至。会遣使贺辽主生辰,神宗以命忠彦,遂以给事中奉使。辽遣赵资睦迓之,语及西事,忠彦曰:“此小役也,何问为?”辽主使其臣王言敷燕于馆,言敷问:“夏国胡罪,而中国兵不解?无失两朝之欢,则善矣。”忠彦曰:“问罪西夏,于二国之好何预乎?”使还。时官制行,章惇为门下侍郎,奏:“给事中东省属官,封驳宜先禀而后上。”忠彦奏:“朝廷之事,执政之所行也。事当封驳,则与执政固已异矣,尚何禀议之有。”诏从其请。左仆射王珪为南郊大礼使,事之当下者,自从其所画旨。忠彦以官制驳之曰:“今事于南郊者,大礼使既不从中画旨,处分出一时者,又不从中书奏审。官制之行,曾未期月,而庙堂自渝之,后将若之何?”乃诏事无钜细,必经三省而后行。拜礼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定州。元祐中,召为户部尚书,擢尚书左丞。弟嘉彦尚主,改同知枢密院事,迁知院事。哲宗亲政,更用大臣,言者观望,争言垂帘时事。忠彦言:“昔仁宗始政,当时亦多讥斥章献时事,仁宗恶其持情近薄,下诏戒饬。陛下能法仁祖用心,则善矣。”以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移定州。忠彦在西府,以用兵西方非是,愿以所取之地弃还之,以息民力。至是,言者以为言,降资政殿学士,改知大名府。徽宗即位,以吏部尚书召拜门下侍郎。忠彦陈四事:一曰广仁恩,二曰开言路,三曰去疑似,四曰戒用兵。逾月,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用忠彦言,数下诏蠲天下逋负,尽还流人而甄叙之,忠直敢言若知名之士,稍见收用。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仪国公。而曾布为右相,多不协,言事者助布排忠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大名府。又以钦圣欲复废后,为忠彦罪,再降太中大夫,怀州居住。又论忠彦在相位,不应弃湟州,谪崇信军节度副使,济州居住。逮复湟、鄯,又谪磁州团练副使。复太中大夫,遂以宣奉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二。子治,徽宗时,为太仆少卿,出知相州。以疾丐祠,命其子肖胄代之,别有传。
四、人物生平
韩忠彦,字师朴,安阳(今属河南)人。以父荫为将作监簿,复举进士。以秘书丞召试馆职,为开封府判官、三司盐铁判官,出通判永宁军。召为户部判官。 神宗元丰中父丧,服除,擢天章阁待制、知瀛州。拜礼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定州。 哲宗元佑中,召为户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哲宗亲政,以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移知定州。降资政殿学士,改知大名府。 徽宗即位,以吏部尚书召拜门下侍郎。腧月,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仪国公。与右相曾布不协,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大名府。累贬磁州团练副使。 大观三年(1109年)二月,以宣奉大夫致仕。同年八月二十日(9月16日),韩忠彦在安阳的家中去世,年七十二。 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经韩忠彦之子、中散大夫韩澡奏请,宋高宗赵构亲自为《韩忠彦神道碑》题额为“世济厚德之碑”。在议定韩忠彦的谥号时,博士王刚中建议追谥“文礼”(《谥法》:奉议顺则曰礼。王刚中此议取韩忠彦为礼官时反对王安石“坐讲之议的缘故)。但因韩氏子弟反对,朝廷最终于绍兴元年(1131年)四月定其谥号为“文定”。 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韩忠彦配享宋徽宗庙庭。 宝庆二年(1226年),宋理宗命绘韩忠彦像于昭勋崇德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