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的相关成语是:七七八八、歪八竖八、八攻八克。
八识的拼音是:bā shí。注音是:ㄅㄚㄕˊ。结构是:八(独体结构)识(左右结构)。
八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汉语大词典 【点此查看八识详细内容】
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天地八阳神咒经》:“云何名八识?眼是色识,耳是声识,鼻是香识,舌是味识,身是触识,意是分别识。六根是六识。舍藏识,阿赖耶识,是名曰八识。”清龚自珍《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复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制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颂眼等识,次三颂意识,次三末那,次三赖耶。”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孙卿又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其能知八识者矣。”
二、国语辞典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八识[bāshì]⒈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引《成唯识论·卷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
三、辞典修订版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着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成唯识论.卷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
四、其他释义
1.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五、关于八识的造句
1、其次,着重分析第六意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在八识中之地位和作用。
2、般若为神咒,能除五蕴疑,烦恼皆断尽,清净自分离,四智波无尽,八识有神威,心灯明法界,即此是菩提。
3、佛陀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在禅定中显现第八识种子田的反应,出现死魔,蕴魔,烦恼魔,天魔这四魔的境界。
4、第八识就在我们心包里,第八识是暖寿识,心脏这个地方还是热的。
5、本文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考察了唯识学之心法八识所建构的认识结构。
6、佛教唯识论的八识观结构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三层结构有相同之处。
六、关于八识的诗句